宜宾档案(第十二期)丨工业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来,长江首城宜宾与祖国和时代同行,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路,乘风破浪、敢为人先、创新发展,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人们以力量,为解读宜宾70年来的发展历程,解码历史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从即日起,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宜宾档案”栏目,带你体味历史细节,带你重回历史现场,进而,重构并获得对于这片土地及其古往今来的历史慧解和温暖情感……今天,敬请关注《第六篇章:宜宾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工业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
宜宾城区国营工业企业的形成主要有三个途径:
一是接管和没收一批官僚资本的工业企业,直接转为国营企业。由宜宾军管会接管收归国家所有的官僚资本企业,这些企业单位成为建立宜宾国营经济的基础。
二是对一批民族资本的工业企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先实行公私合营,稍后逐步转化为国营企业,如中国纸厂、中元纸厂、天原化工厂、“宝元通”、明德面粉厂等。
三是中央或地方投资新办的国营企业,如国营八一二厂、八九九厂、三江机械厂、宜宾纸机厂、宜宾印刷机械厂等。
1956年,国营企业成为宜宾城市工业的支柱。
1965年宜宾国营三江机械厂工厂全景。
县级宜宾市市属国营企业情况是:
20世纪50年代后期,相继兴建了马门溪钢厂、 南岸糖厂、七星山煤厂、化肥厂、砖瓦厂等,还将集体性质的市锻压厂、制革厂等升级为地方国营工业企业。1965年至 1976年间,由部、省投资新建了宜宾市印刷机械厂、电声器材厂、东方红化工厂。
宜宾地区所属国营企业情况是:
宜宾城区的地属国营工业企业,主要有宜宾五粮液酒厂、农机厂、齿轮厂、变压器厂、磷肥厂、耐火材料厂等。
酿酒业是宜宾城区的重要产业。解放初宜宾城内的长发升、利川永、钟三和等8家槽房联合成立大曲联营社,1952年改组为国营24酒厂(后改为“宜宾曲酒厂"),当年产曲酒3.8吨,其中五粮液2.6吨; 1959年3月,经宜宾专署批复同意,正式更名为“地方国营五粮液酒厂”
省属国营企业情况是:
1952年至1957年为5个,1975年增至9个,即省茶叶公司宜宾茶厂、省建十一公司、宜宾造船厂、宜宾制材厂、宜宾机床厂,宜宾造纸厂、长江造纸厂、天原化工厂 、川南硫铁矿。
中央属国营企业情况是:
1957年以前,宜宾城区的宜宾造纸厂、 长江纸厂、天原化工厂、宜宾发电厂、宜宾电瓷厂和宜宾粮食加工厂,都是按中央工业企业进行统计。60年代兴建的宜宾纸机厂和一批军工企业亦属央企。
1964年起,国家在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项目建设,俗称“三线建设”。
国家三线建设助推了宜宾城区工业企业的发展,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和国防工业等方面。
(史料内容由中共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 宜宾市地方志办公室 宜宾市档案馆提供)
内容来源丨宜宾新闻网
文章作者丨张洁 余丽整理
图文编辑丨李莎(dearshasha)
责任编辑丨蓝荣杰(lan61585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