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宜宾档案第十九期丨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张洁 余丽整理 宜宾发布 2021-03-23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来,长江首城宜宾与祖国和时代同行,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路,乘风破浪、敢为人先、创新发展,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人们以力量,为解读宜宾70年来的发展历程,解码历史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从即日起,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宜宾档案”栏目,带你体味历史细节,带你重回历史现场,进而,重构并获得对于这片土地及其古往今来的历史慧解和温暖情感……今天,敬请关注《第八篇章:社会事业的发展——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

文化事业:

1952年元旦,中共宜宾市委(县级)机关报《群众报》创刊,同年10月1日,中共宜宾地委机关报《宜宾农民报》创刊,1959年改名《宜宾日报》。

50年代初,县级宜宾市文化馆、新华书店、图书馆建立;1963年,赵一曼纪念馆落成;80年代,宜宾博物馆、宜宾市文管所、宜宾市电影公司成立。同时,城区还有地区电影公司、地区文化馆、地区文艺创作室、地区文化艺术干部学校等。

宜宾市川剧团位于匡时街,宜宾市文工团位于小北街,宜宾地区川剧团位于抗建路,宜宾地区文工团位于大南街,宜宾地区杂技团位于翠屏剧场。

城区的大众电影院、中华电影院于1950年组建为新华电影院,1959年改为国营人民电影院,1994年改建后更名人民影都;解放前的大华电影院,1955年国营后改名林家巷电影院,1984年定名为戎城电影院。

宜宾城区的有线广播始于解放初的收音站,当时仅有一台几瓦功率的收音机和附属设备。那时全城有大小喇叭100多只,其中高音喇叭20多只。1976年,城区和近郊有喇叭4000多只,1980年发展到8000多只,随着城市收音机、特別是电视机的普及,有线广播逐渐淡出。

城区无线广播,始于1972年省广播电台赠送的一台中波发射机。1985年,县级宜宾市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994年10月1日,宜宾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随后创办了酒都音乐频道。

1971年,黑白电视机在城区试销仅几台。1975年,宜宾地区电视塔建成投入使用,1977年销售黑白电视机40台。1979年后电视机销售量急剧上升,1985年电视机人户率35.25%。80年代中后期,彩色电视在宜宾城区展民家中出现。

宜宾地区广播电视局创办的宜宾电视台于1988年8月1日正式开播。同年,县级宜宾有线电视台创办,1996年后,原地、市级有线电视台合并,可转播中央台和川台16套节目,自办节目两套,有线电视用户达10万户以上。

70年代末期,宜宾市百货公司柜台上摆放的黑白电视。

卫生事业:

解放后,医疗卫生事业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宜宾城区卫生事业得到发展。

1952年,位于文星街,始建于1903年的公信医院改组为“宜宾专区第一人民医院”;1978年,改为“宜宾地区第一人民医院”;1999年创建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

位于北正街,始建于1889年的仁德医院,1952年改组为“宜宾专区第二人民医院”,1978年改为“宜宾地区第二人民医院”;1997年创建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县级宜宾市中医专科医院前身为宜宾市城区人民公社医院,1971年改为宜宾市工农兵院。

县级宜宾市人民医院创办于1958年,院址将军街。1996年创建为国家二级乙等医院。

改革开放后,社会办医兴起。1981年初,社会办医6家,90年代后期发展到180家,从业人员410人。

至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宜宾城区有地级医疗机构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县)级医疗机构宜宾市人民医院、宜宾市中医专科医院、宜宾市中医院、宜宾市康复医院;还有宜宾地、市两级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建院;另有宜宾纸厂、宜宾纸机厂、799厂、812厂、长江造林局、405等厂矿职工医院。

(史料内容由中共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 宜宾市地方志办公室 宜宾市档案馆提供)


内容来源丨张洁 余丽整理

图文编辑丨李莎

责任编辑丨蓝荣杰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