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宜宾档案第二十一期丨老城区的改造和建设(二)

宜宾发布 2021-03-23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来,长江首城宜宾与祖国和时代同行,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路,乘风破浪、敢为人先、创新发展,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人们以力量,为解读宜宾70年来的发展历程,解码历史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从即日起,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宜宾档案”栏目,带你体味历史细节,带你重回历史现场,进而,重构并获得对于这片土地及其古往今来的历史慧解和温暖情感……今天,敬请关注《第九篇章:宜宾城市建设——老城区的改造和建设(二)》 。

90年代的民主路。

20世纪90年代开始,老城区街道拓宽改造工作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拓宽老城区进出口道路。

1990年,将宜宾火车站至翠屏山脚长1.45公里、宽12米的道路,拓展为16米,两侧建人行道各6米。1992年,改造南门大桥至民主路通道,增宽至9.5-11米;拓建岷江大桥至北门汽车客运站通道,形成16米宽车行道及两侧各2.5米宽人行道。

1993年拓宽小南门北桥头3000平方米;新开岷江南桥头至刘臣街主通道,建成宽26米的水泥路面,打开城区北大门。1994年,拓宽改造北街街心花园至刘臣街口,建成宽26米的城市主干道。至此,旧城区北、南、西三面主要进出口通道全部拓宽。

二是改造老城区主要街道。

1994年维修、改造、拓宽北街、仁和街、民生街、青年街共36条街道,尤其是拓宽仁和街后形成宽18~20米的城区道路,解决了该地段长期交通阻塞问题。

1995年上半年围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改造、拓宽、维修、整治水井街、西街、马掌街、文星街、中心路、林家巷等32条街道;同年10月开始至1996年,拓宽、改造了东街、小北街、县府街、鼓楼街、威熙街、匡时街、东楼街,打通专署街到水东门道路等8条街道;随后,完成了中山街、人民路等15条街道的改造工程。至此,老城区内主要干道大部分拓宽、改造完工。

三是建成老城区环路。

1992年建潼关巷至金江铁路桥0.5公里沿江水泥路面。1993年完成金江铁路桥至杨公桥宽16米的泥结石车行道。次年,将其拓展为宽28米的水混路面。1996年滨江路一期工程小南门至大南门宽30米路段开工;随后,大南门至水东门宽23米滨江路二期工程、水东门至岷江大桥宽33米滨江路三期工程相继完成,环城路基本形成,总长4.635公里,分别被定名为滨江路西、南、东、北路。

1986-1996年,老城区拓宽、改造道路121条,总长41.41公里,总面积56.61万平方米。

20世纪90年代后期,宜宾老城区东城、南城、西城、北城、西郊五大办事处的街道和人口状况是:

东城面积0.49平方公里,有27条街巷,人口27000多人;南城面积0.47平方公里,有32条街巷,人口23000多人;西城面积0.42平方公里,有39条街巷,人口42000多人;北城面积1.6平方公里,有29条街巷,人口30000多人;西郊片区面积10.03平方公里,有7条街巷,人口29000多人。

老城区居住了15万多人,人口密度过大,房屋密集,通风、采光、绿化都不太好,急需向西郊、南岸和江北拓展。

(史料内容由中共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 宜宾市地方志办公室 宜宾市档案馆提供)



内容来源丨宜宾新闻网

文章作者丨张洁 余丽整理

图文编辑丨李莎

责任编辑丨张洋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