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路线图”
县域经济
全省县城和县级市城区常住人口1356.4万人
县域人口的比重10年间由15.2%提升至29.5%
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四川9个县(市、区)上榜
成都
青白江区 新津区 彭州市
达州
通川区 渠县
绵阳
涪城区
南充
顺庆区
德阳
中江县
眉山
东坡区
布局在县域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省级首批共十七个(2023年度)
成都市新都区航空大部件产业集群
成都市温江区生物技术药产业集群
成都市青白江区新型金属材料产业集群
攀枝花市东区钒钛产业集群
泸州市高新区传动装置制造产业集群
泸州市江阳区酒类包装产业集群
泸州市泸县神经系统医药制造产业集群
绵阳市三台县纺织鞋服产业集群
绵阳市江油市特冶新材料产业集群
遂宁市大英县炼化精细化学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集群
乐山市夹江县陶瓷产业集群
南充市南部县铸造产业集群
南充市西充县真空产业集群
资阳市高新区口腔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广安市岳池县原料药产业集群
眉山市东坡区泡菜食品产业集群
雅安市石棉县大宗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九个国家级
射洪市锂电材料产业集群
广汉市油气钻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江油市特冶新材料产业集群
攀枝花市东区钒钛产业集群
成都市青羊区航空配套产业集群
成都市武侯区微波射频产业集群
成都市新都区航空大部件产业集群
成都市温江区生物技术药产业集群
绵阳市涪城区连接器产业集群
2023年四川GDP183个县域其中
GDP200亿元以上县域99个
较2020年新增22个
超1000亿元的县域11个
较2020年新增1个
超500亿元的县域33个
较2020年新增14个
GDP200亿元以下县域84个
较2020年减少22个
GDP200亿元以下的县域数量比重
2022年首次低于50%
2023年降低为45.9%
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四川占13席 总数居全国第二位
成都
大邑县 金堂县 都江堰市 崇州市
邛崃市 彭州市
凉山
西昌市
乐山
峨眉山市
宜宾
长宁县
南充
阆中市
绵阳
江油市
达州
宣汉县
德阳
广汉市
成都
简阳市
眉山
仁寿县 洪雅县
遂宁
大英县
达州
万源市
资阳
安岳县
德阳
绵竹市
甘孜
康定市
内江
威远县
广安
邻水县 华蓥市
广元
青川县
绵阳
梓潼县
泸州
古蔺县
宜宾
兴文县
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四川占15席
总数居全国第一位
超级旅游大县四川有19个
旅游总收入超百亿元
且接待游客总人数超千万
看现代农业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总量达1500个以上
建设种业园区10个
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园区8个1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眉山市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峨眉山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蒲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资中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南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崇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苍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天府现代种业园
广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安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隆昌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县域经济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底部基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推动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6月26日,《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公布,绘制了新时代新征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路线图”。
放眼全国,四川有183个县(市、区),是县级行政区划最多的省份。县域兴则全省兴、县域强则全省强,省委、省政府鲜明提出“抓强、壮干、提弱”思路,要求加快形成强县引领、竞相争先、协同共进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持续推动全国百强县百强区数量稳中有升、产业大县特色发展、欠发达县域加快振兴。
思路如何确立?
县域经济结构正在转变,高质量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
没有县域的突破,就没有四川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跃升。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持续用力打造各具特色、支撑有力的县域经济发展梯队,推动县域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数据显示,2023年四川GDP超1000亿元的县域达11个、较2020年新增1个,超500亿元的县域33个、较2020年新增14个,超200亿元的县域99个、较2020年新增22个,200亿元以下县域84个,较2020年减少22个。
“GDP200亿元以下的县域数量比重,2022年首次低于50%、2023年进一步降低为45.9%,不难看出,四川县域经济结构正处于加快由‘金字塔型’结构向‘橄榄型’架构演进的关键期。”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县域经济已进入总量提升、强县引领、竞相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对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作出部署,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
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四川明确了“抓强、壮干、提弱”思路。
“抓强”就是支持有条件的县域率先发展,着力打造全国百强县百强区。随着近几年深入实施相关培育工作,四川全国百强县数量实现零的突破,达7个,入围总数居全国第五、西部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平均规模691.44亿元、是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2.09倍;全国百强区数量增加至13个,入围总数居全国第三、西部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平均规模1595.3亿元,是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4.82倍。
“壮干”重点是支持各县(市、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意见提出打造一批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强、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好的县(市、区),培育更多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
“提弱”的关键是用好托底性帮扶政策,整合资源力量推动欠发达县域加快追赶跨越发展,补齐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最大短板。
县域产业怎么发展?
攥指成拳走特色化之路,做强县域工业主支撑
看这些跻身全国百强县的县域2023年的三次产业结构比,西昌市为8.6∶43.4∶48.0,江油市为9.5∶45.0∶45.5,宣汉县为15.2∶50.2∶34.6,射洪市为13.8∶55.9∶30.3……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在稳增长中发挥着“压舱石”作用。
“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而我省工业化还处于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期,因此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突出工业当先、制造为重。”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意见把“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放在首位,从壮大产业集群、建强高能级产业发展载体、引育“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推动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四个方面,支持做强县域工业主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县域产业不能搞“大拼盘”“捡到篮子都是菜”,而要攥指成拳走出特色化之路。意见特别强调“支持有条件的县域瞄准1至3个主导产业集中发力、久久为功”。布局在县域的四川9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对此作出示范。比如,江油市特冶新材料产业集群为国家重大装备等提供近600项用材,汽轮机叶片用钢、高温合金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位。广汉市油气钻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贡献了95%的国产大口径球阀、70%的国产压裂车,近千台(套)钻机走向世界各地。意见要求,实施县域百亿主导产业培育行动,以标志性产品为引领推动县域产业集链成群。
开发区是全省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承载地。目前,全省共有省级及以上开发区145个,占全省1/10的建设用地面积,承载全省3/4的规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创造全省1/3的固定资产投资。意见提出,实施产业园区能级提升行动,以经开区、高新区为重点打造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县级产业发展平台。
县城对人口的吸纳集聚能力如何提升?
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城发展能级
县城是县域产业和人口集聚的主要阵地,县域人口由农村、乡镇向县城集聚的趋势在四川十分明显。根据“七普”数据,全省县城和县级市城区常住人口1356.4万人,10年间占县域人口的比重由15.2%提升至29.5%。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指出,充分发挥县城的关键支撑作用,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切实增强县城对人口和产业的吸纳集聚能力。
意见提出,要更加积极主动引导和科学规划,推动县域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加快城镇化进程,不断释放内需潜力。
在提升县城发展能级方面,加大对人口净流入县城发展的支持力度,遴选一批符合条件的县(市、区)按照中等城市规划建设、打造市域副中心;有序开展县城城市体检,实施县城精修细补十项民生工程,推动中心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县域延伸。在加快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方面,开展县域商业建设三年行动;培育提供购物、餐饮、家政等便民服务的社区商业形态,打造多元消费场景,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持续拓宽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就地就近在县城落户通道,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记者注意到,增强县级统筹发展能力也是意见重要内容,其中明确了省级财政对税收增幅超过市县平均增幅的地区给予激励、逐年提高新增制造业贷款占比、全省范围内统筹保障优势县域发展所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等“含金量”高的支持举措,推动资源要素向发展态势好的县域集聚。
此外,考虑到四川农业县占比较大,意见还专门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作出部署。同时,意见还明确了夯实县域基础设施支撑和生态本底的措施,提升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保障能力,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更多内容请关注
宜宾发布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大家都在看>>
记者丨张守帅 史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