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田园综合体 | 雾上桃源——台湾清境农场

休闲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台湾农业的成功转型,甚至可以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三产”融合促进了台湾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台湾休闲农业起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台湾的休闲农业已经走红国际市场,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等地的游客不断增多。

台湾清境农场——“小瑞士”

清境农场是台湾休闲农业的经典项目之一,创建于1961年,位于台湾南投县仁爱乡,临近合欢山,面积760公顷,海拔1748米,有“雾上桃源”的美名,是台湾最优质的高山度假胜地。清境乡村农场利用优质的草场和山地景观资源,打造特色农场和风情民宿,吸引游客远离城市,体验独特的山地田园风光。

清境乡村花园——来自世界各地的花花草草所交织成的百花风貌,让人仿佛置身于欧洲世界,清境农场也因此而有“小瑞士”之美名。登高远眺清境云雾,山岚徐徐弥漫,如梦如幻,小瑞士花国又有了“雾上桃源”这一美称。

“挪威森林广场”、“阿尔卑斯双塔”、“落羽松步道”、“主题花园”等,皆环绕着“天鹅湖”而建,欧洲花园般的景色让民众可以放松身心,别有洞天的景色,辽阔的绿意,遍洒的花海,使人心旷神怡,令人流连忘返。

清境乡村亲子体验——海拔2000多米的草原上,小朋友可以自由自在地奔跑,更可以和羊咩咩合影,分队表演令人赞叹,工作人员会给小朋友讲解羊咩咩的趣事,讲述清境农场的历史。大溪花海农庄是春天常在的地方,台湾人气剧《流星花园》里面的薰衣草花海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徜徉花海中,品尝地道的熏衣草奶茶,大人小孩都乐在其中。六福村主题乐园,有原始的非洲部落、西部牛仔、阿拉伯皇宮等。

台湾休闲农业成功的原因在于通过“情景消费”,创造出大量的奇观、风景和主题。注重定位、强调特色,在“体验经济”理念之外,还创造了“分享经济”理念,即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消费者为上帝”、“与客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清境农场整体规划

清境农场通过公共交通和步道搭建交通体系,连接各个节点,形成“线-点-面”联动的景区整体格局。

1、线:车行路+步道

农场内部由一条主要车行路联通外部并串联各主要节点。同时通过搭建多重山体步道体系,完善内部交通的观赏性联动。

清境六大步道最能让人深刻感受清境真实面貌。坐落在青青草原四周的六大步道:大片的茶园,碧绿青翠就像是湖泊般的“翠湖步道”、近距离接触羊群牛群是农场畜牧中心“畜牧步道”、柳杉群林,寻幽静谧,享受森林浴最佳去处的是“柳杉步道”、最佳观落日美景的“落日步道”、拾阶而上的“步步高升步道”,最具人气指数遍布白色法国菊玛格丽特,十分具有欧洲风情的“玛格丽特步道”。一路由北到南相互连接的步道群,是踏青、健行、赏景的连接网脉。

2、点:游客服务中心、休闲中心及特色民宿

通过游客服务中心完善景区接待功能,游客休闲中心提供综合配套服务。结合山体资源搭建多种不同主题风格的特色民宿,体验异域度假风情。

清境农场著名的民宿区,建筑各有特色,感觉彷佛漫步在欧洲的不同风情,加上新兴景点摆夷文化风情观览、云端上喝咖啡、高山上听民歌、游PUB等等,清境农场创造出了大量的奇观、风景和主题,吸引众人前往聚集人气。清境民宿通过策略联盟经营的方式,成立了清境观光发展促进会,共同进行营销活动推广,在对外事务的利益争取、地区发展的规范、地区的资源分配与协调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进一步推动了当地乡村民宿的健康发展。

3、面:草场、牧场、花园和茶园有机联动

将景区节点离散化,在草场、牧场、花园和茶园等各个片区打造不同主题的景观和休闲娱乐活动。通过内部交通体系将各片区进行有机联动。

在这片偌大的仙境之中,最受欢迎的景点莫过于清境农场的青青草原以招牌“羊咩咩脱衣秀”最负盛名,深得大众喜爱。绵延不尽的草地上有着成群的牛羊不时穿梭其中,山林田野的纯净之美,徜徉其中不但可近距离地接触到牛羊,还能欣赏到可爱的“绵羊秀”。

清境农场运营策略

1、开发模式

清境农场开发模式采用“大CLUB MED”类旅游度假村模式,通过简单、有力的度假哲学,建立出一种人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生活方式。

2、文化植入

以本地摆夷族文化为主题,打造包括节庆、美食等多重参与性文化体验,挖掘当地文化潜在价值。

3、开发策略

先期依托草场资源发展观光旅游,撬动区域价值;后期植入特色民宿、文化体验等多元业态,以休闲度假功能、景观体验、多主题设施作为核心竞争力。

4、盈利模式

核心设施自持运营获取收益,少量民宿和商业本地村民自营。整个农场由退出预备役辅导委员会统一管理,通过游客服务中心和游客休闲中心统一对外服务,各个景点单独收费。少量民宿和商业由村民自己运营管理,与景区无关。

案例总结及成功启示

前瞻产业研究院观点:清境农场成功经验在于:(1)依托先天山地草场资源禀赋,打造独特的城郊休闲农场风光,而非传统景区大规模开发植入。(2)建立了完善的功能体系,依山就势,分散景点布局,通过交通串联景区各个节点,形成“线、点、面”彼此联动的内部格局。(3)将创意文化植入到关联活动中,少数民族文化的植入,融入到各种主题活动中,成为大众游客的核心吸引力之一。(4)创新盈利模式,统一经营管理,核心设施全部自持运营,少量民宿和商业本地村民自营,有利于统一管理和服务的提高。


原创声明:转载请注明“前瞻产业研究院”,并保持文章完整性

咨询服务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

田园综合体

可行性研究

产业升级转型咨询

商业计划书

咨询热线:400068718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