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色小镇 | 长沙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城乡融合发展探索

随着长沙获批国家城镇化新型试点,长沙推出产城融合、产业融合、区县融合、城乡融合的“四驱”发展战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和新发展方式。

浔龙河生态小镇是长沙县城乡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按照“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的发展定位,运用“企业市场运作、政府推动和监督、基层组织参与决策、群众意愿充分表达”的建设模式,带着“乡愁”、“乡村”、“城市”、“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成功地整合和最大程度地释放政府行政资源、项目资源,市场资本资源、人才资源、农村自然资源等。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经历五年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一套模式,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的发展提供范本和借鉴。

01小镇概况

基础情况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由浔龙河集团与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打造,位于长沙县“一心三片”中经济核心区东北部。小镇以浔龙河原生山河资源为基础,结合全球最前沿的小镇规划与本土人文风情而打造的世界级田园综合体,旨在为湖南呈现一个既生态环保又原味浓情的理想小镇。

项目依托生态农业基础,充分结合政府PPP模式,围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宜居城镇来营造乐农、慢游、宜居的生活之境,形成了以景观农业+旅游产业+生态居住为产业核心,以颐养产业、第二居所、亲子产业、文创产业、农业产业为辐射产业的整体布局规划。

地理区位

项目位于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区位优势明显,接近长沙市三环,处在长沙县“一心三片”中经济核心区东北部,距长沙县城10分钟车程,距市区25分钟车程,距黄花国际机场25分钟车程。

土地人口

现有土地总面积11584亩,其中耕地1177亩、林地6645亩、水塘197亩、宅基地573亩、公共道路512亩、其它2472.95亩;有13个村民小组、472户,户籍人口1562人。该村地形地貌独特,整体呈现出“两多两少”的特点,即“山多、水多、田少、人少”。

自然资源

村内自然资源丰富,山清水秀,大片竹林、树林层岚叠嶂;水系尤其发达,浔龙河、金井河、麻林河三条河流交织环绕,与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形地貌互为映衬。

历史文化资源

拥有众多源远流传的民间传说和古迹如关帝庙、拖刀石、义云亭、华佗庙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02小镇规划

产业规划

通过对乡村环境、乡村文化等“乡愁”予以保留,大力发展农村综合产业,形成“教育产业为核心、生态产业为基础、文化产业为灵魂、康养产业为配套、旅游产业为抓手”的产业格局,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栖居,实现全民安居、乐业、乐享生活。

目前,浔龙河项目产业发展成效显现:

教育产业方面:引进北师大附属学校,开发建设集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优质学校,培育园区教育产业引擎,一期规划班级54个,将于2018年9月开学,同步打造童勋营中小学国防素质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营地教育基地、民兵训练营、基层党建培训、特色小镇运营培训、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等多元化产品,形成了融基础教育、研学教育、培训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示范园。

生态产业方面:完成了现代农业基地及加工厂、花木基地、浔龙河麦咭农场建设。

文化产业方面:完成了《浔龙河》电视剧拍摄、创作了长篇小说《浔龙河传奇》,启动了与湖南金鹰卡通频道的合作,成为《疯狂的麦咭》、《嘭!发射》、《麦咭嘉年华》、《麦咭当厨》等影视文化的拍摄录制基地,园区正在筹建田汉文化长廊、田汉大剧院等,深度挖掘和传播田汉文化,并致力于以浔龙河创客孵化平台为载体,打造中国首个万亩生态艺术众创空间。

教育产业方面:将国有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土地进行混合使用、合理布局,加速打造集养老、养生、旅游为一体的康养生态圈。
旅游产业方面:打造完整的研学旅游目的地产品体系和研学旅游体验,形成研学游、生态游、乡村游、文化游、康养游等业态丰富的旅游产品。

功能布局

根据浔龙河的山水人文提炼出“龙、谷、田、歌、绿、园”六大规划概念元素,通过发散式创意将六大元素融入规划设计中,谱写“欢快动感、悠然写意、心灵超脱的田园生活三重曲”,形成了龙之谷、田之歌、绿之园三大功能分区。

龙之谷——以生态山水为本底,突现乡野风情和白墙青瓦的湘楚民居风格建筑,让游客体验田园欢快与野趣;

田之歌——以农业景观为主的诗画田园风格和竹木草质结构,体现生态、古朴的田园意境,突现体验农耕悠闲生活,完善农村产业结构,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

绿之园——强调反璞归真的生态家园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藏于青山绿水之中,使休闲旅游者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宁静,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色养生。

组织模式

回顾浔龙河的发展历程,可以将浔龙河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概括为:“企业市场运作、政府推动和监督、村民组织全程参与和民本民生充分保障”。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是由民营资本发起运作的,主导了项目的政策平台搭建、土地规划调整、顶层设计、资金运作等要素破题,充分发挥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推动和监督作用,在项目建设中不越位、不缺位。村民参与和分享,确保民生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组织模式

03创新实践

政企村三方界限明确,利益平衡创新

浔龙河的项目运作,明确政府作为项目区基础实施和学校、医院公共配套设施、农民居住区基础设施的实施主体,对项目实施监督职能;企业作为规划设计、招商引资,并进行产业建设运营的主体;明确村委会作为村民集中居住搬迁安置的实施主体。

土地三权确权、同价同权创新

2010年,双河村完成土地确权,对村民土地进行集中流转,推行土地增减挂钩,实施村民实行集中居住,明确将土地增减挂钩置换用地土地收益全额返还。村集体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对300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经营,所得收益按照股份对村民进行分红,激活了企业开发的积极性,保障了村民的切身利益。

实施多规合一,顶层设计创新

浔龙河形成了以民生规划、生态规划、产业规划、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形成规划之间的相互协调推进,做到了规划的可落地、可实施。多规合一坚持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减少耕地面积,改善生活品质、提升居住质量、劳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实现对土地的混合运营,形成了耕地全部保留、林地基本保留、建设用地则根据环境的需要呈点状、带状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形态,将浔龙河规划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文化、艺术、生态小镇。

村企融合,基层党建创新

浔龙河充分考虑村企融合,形成了“以企带村、村企融合、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以党建带村建、企建,推进村企“组织共建、党员共管、阵地共用、活动共抓、发挥共促”。两套支部按照“精细管理、规范提高、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创新运用履行义务、完成任务、奉献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三务”分类积分管理考核模式,全面实施“党建+经济、党建+社会治理、党建+文化、党建+民生、党建+生态”等“党建+”计划。

产业融合与众创互联产品创新

浔龙河考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互联网思维,形成众筹众创的发展模式。浔龙河“好呷街”的美食是湖南省各地最有特色的代表小吃,“地球村”甄选国内外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将建筑、美食、文化特色完美融合;浔龙河文旅与金鹰卡通频道联合打造麦咭启蒙岛乡村儿童游乐园项目,对100多个乡村游乐和50多个美食项目采取众筹众创的方式,汇集了大量的创意、特色产品和资金。

04经验总结

顶层设计

浔龙河项目无论是在宏观政策层面,还是在微观项目操作方式上,都十分注重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和规划的引领、支撑作用,从而避免了推进的随意性和发展的碎片化。

权责归属

项目在建设推进过程中,政府加快职能转变,以政策引导和推动为主,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起主导作用,同时整合多种资源,加大政策支持,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

利益关系

浔龙河项目推进过程中,地方政府积极引导企业遵循市场机制不断壮大规模,提升产业层级和区域辐射能力,带动产业、消费结构升级,为未来培育稳定、可持续增长的财源打下了基础,推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延伸,也赢得了良好社会效益,有效激励各方主体,确保政府、企业、群众参建的积极性。

发展方式

浔龙河项目的顺利推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很好地理顺了民生、产业和建设的关系:民生方面,土地资产化后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项目推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实现了就地就业,养老等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有了解决方案;产业方面,依据市场,建立了具有比较优势、有市场空间、有吸纳就业能力,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完整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政府先行投资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企业专注投资产业,创造盈利预期,二者的良好合作增强了群众参建的积极性和热情。

05前瞻观点

前瞻产业研究院观点:特色小镇的本质是基于新型城镇化基础上的民生。浔龙河的顺利推进得益于理顺了民生、产业和建设的关系。兼顾了每个投资主体和每个村民的利益,真正做到了集体资源全体村民共享,为最终打造成村民富裕、产业兴旺、环境优美、设施配套、服务齐全的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对于生态、人文资源基础良好,民风相对淳朴的中西部大城市、东部地区大城市近郊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转载声明:本文旨在为创业、投资者提供行业研究型深度资讯,如有意见欢迎随时提出,定将及时处理,谢谢支持。请发送邮件:janny@qianzhan.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