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年双11全网数据分析与相关产业前瞻报告

即使再惊心动魄,“双11”也只有24小时;即使再依依不舍,第十个“双11”也已经过去,不管是剁手的还是没剁手的,人们都会记住这三个数字:“双11”十周年,天猫24小时成交金额达2135亿元,全网成交金额高达3143.2亿元。


这样的数据,让站在10年节点上的“双11”,看起来不可超越,但较之于2017年,“双11”全网成交额只增长了23.8%,创近六年来新低,又不免让人生疑,历经十年的 “双11”,变局几何?


在“双11”喧嚣渐散之际,前瞻产业研究院重磅推出《2018双11全网数据分析与相关产业前瞻报告》,试图通过精准的数据统计,穿透舆论杂音,探寻“双11”的下一个十年。


报告从“双11”消费属性出发,通过分析“光棍节”与“购物狂欢节”之间的关联,提出“中国的高单身率、庞大的中产阶级数量和巨大的网购用户规模逐步把‘双11’变成了一种消费现象”的观点。


报告聚焦天猫“双11”,认为在第十个“双11”,天猫已经出现了新的调整和变化,主要体现在阿里系生活娱乐业务,全面助阵天猫流量提升;消费者双线购物趋势明显,“双11”线下渠道再扩军;购物社交化大势所趋,“社交+电商”模式提供助力等。


报告从全网销售格局、移动端消费比例、物流订单量、品牌成交金额等多个角度剖析“双11”的价值体现,并特别分析了“双11”各电商平台海外购物情况:从2018年双11各电商平台内海外购物占比来看,亚马逊平台海外购占比最高,而天猫、京东、唯品会则是紧随其后,“双11”“全球购”的趋势愈发明显。


而在分析“双11”销售套路部分,报告从往年出发,引入《潇湘晨报》实验,表明在此次“双11”预售期间,天猫和京东28%的商品出现涨价,67%的商品保持了原价或降价,说明“双11”两大平台大部分商品并未出现涨价。


而在最核心的“双11”未来趋势前瞻章节,报告指出,已经走过10年的“双11”,出现了“增速放缓”“渠道下沉”以及“玩法创新”等多重问题及特征。报告指出,各电商平台从消费互联网转向拥抱产业互联网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而作为消费互联网领域的代表产物的“双11”,也必须要完成这样的角色转变。


报告最后还对“双11”相关产业发展做了前瞻性预测,包括智慧物流、跨境电商、网红经济、智能快递柜等,都将随着“双11”的持续发展而前景广阔。


更多报告章节、亮点:

1. “双11” 第十年:新零售未来已来,双11主流电商促销套路大总结
2. 2018“双11”战绩回顾:多项纪录已刷新,拼多多成亮点,天猫订单量破10亿
3. 消费者与电商斗智斗勇:玩法套路依旧烧脑,预售占比不升反降
4. “双11”未来趋势及相关产业发展前瞻: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趋势明显

以下为报告详细内容



报告制作:前瞻产业研究院
文献参考:《2018-2023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联系方式:400-068-7188
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更多细分行业报告请搜索:https://bg.qianzhan.com/


阅读原文,获取完整版高清报告!↓↓↓

原创声明:转载请注明“前瞻产业研究院”,并保持文章完整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