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健康城市建设到康养项目发展
导读:
“智慧城市”是近年来经常见诸各类媒体的一个热门词汇,也是当前国内各大城市运营过程中的一个努力方向。但经历这次疫情,“健康城市”的概念也获得越来越多的讨论。但不同于二十一世纪才出现的“智慧城市”概念,“健康城市”从提出距今已有接近四十年的历史,且活跃的健康城市运动早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掀起了热潮。
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健康城市”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为面对21世纪城市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而倡导的行动战略。
《健康中国2030》推动健康城市建设行动
国务院于2019年7月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文件指出,良好的环境是健康的保障,未来将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向公众、家庭、单位(企业)普及环境与健康相关的防护和应对知识,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建立环境与健康的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道路交通伤害、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等。
健康城市建设已成为助推健康中国2030行动的重要抓手,相关配套的政策规划也将逐步深化,为对应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指导健康城市建设
《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指标体系共包括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各地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总体进展情况。该体系旨在引导各城市改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健康服务,全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实现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一级指标对应“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健康文化”5个建设领域,二级和三级指标着眼于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图:健康城市指标体系五个一级指标
该指标体系的出台为我国建设健康城市指明了方向,极大的加速了健康城市这一城市建设理念在我国的落地,与此同时也指导“大健康”类项目建设,进而对提高我国居民健康素养带来巨大的裨益。
围绕健康城市指标体系,对康养项目配套新思考
健康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强调健康城市建设应当秉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实施“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应对城市化发展中的健康问题。同时强调预防为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
结合指标体系对健康城市的建设要求,达到维护和保障人群健康的目的,将这些要求延伸至康养项目,康养项目应当拥有如下要素:清新的空气、洁净的用水、安全丰富的食物供应、整洁的卫生环境、充足的绿地、足量的健身活动设施、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和温馨的养老服务,营造健康文化氛围,努力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促使人们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
所以,康养项目如何才能拥有上述要素?围绕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四个方面提供一些思路。
健康环境
空气质量:清洁能源持续利用、园区绿色施工持续推进、绿色交通体系搭建;
水质:片区水质优化、放心饮用水工程;
垃圾废物处理:垃圾分类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
图:健康环境下发展思路
健康社会
健身活动:康体基础设施配置、健身指导员体系建设、全面运动片区落地计划;
食品安全: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食安检测站建设、食品溯源系统引入、园区营养师制度建设;
文化教育:健康知识宣贯体系;
养老:养老基础设施建设、老年精神关怀体系、老年疾病治疗机构合作。
图:健康社会下发展思路
健康服务
精神卫生管理:关注心理医疗服务系统,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注重艺术、音乐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妇幼卫生服务:女性健康系统、线上育儿平台建设;
卫生资源:健康细胞建设:配套健康服务中心、健康管理咨询师制度、定期体检制度。
图:健康服务下发展思路
健康人群
传染病、慢性病:以当前健康码为原型,打造覆盖园区居民各类健康状况的数据平台;
健康氛围:建立相关健康宣传平台、邀请片区内医疗资源及外部医疗资源开展各类健康活动。
图:健康人群下发展思路
疫情结束之后,健康城市的建设将迎来一波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以健康为核心定位的康养项目如何在这期间抓住机会,从健康城市这一概念中汲取更多养分,丰富自身的内涵,形成独特发展特色,还有更多的思考。
文章配图来源:摄图网
原创声明:转载请注明“前瞻产业研究院”,并保持文章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