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嘉书系列 | 一封关于自由与独立的嘉书(下)

市场传播部 海嘉国际双语学校BIBA 2020-08-31







自由&独立


_


同学们:

新春愉快!继续和你们聊聊自由和独立。


通过上封信,我想你们一定已经认识到自由与独立的重要。再和你们分享几点思考,或许你们会有更深的感触。



01



从现实结果上看,有些人可能一生都未曾真正拥有自由与独立。但是换个角度说,自由与独立似乎又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不管我们是否有能力独立,是否有能力驾驭自由,它们都会被作为一种权利或者是义务强加给我们。


自由和独立原本是一种素养和能力,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与实践才能获得,和年龄并无必然关联。但是人类的寿命是有限的,衰老也是不等人的,所以我们没有耐心无限制地等待一个人的成熟,于是我们按照年龄确定了一条线:18岁成年。


从那以后,大家就会当你是一个独立的人,并会给你相应的自由。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由越多,责任越大,大家对你的期待值也越高。在你犯错误的时候或者不靠谱的时候,大家和你交流的标准句式会是:你都××多岁的人了,怎么还……。我们很多成年人估计都被人这样说过,这很正常,就连大名鼎鼎的钟南山院士也不例外。


钟南山院士在35岁的时候实现了当医生的理想,但周围糟糕的环境让他很绝望,他回到家向父亲哭诉。他的父亲,著名的儿科专家钟世藩先生只是反问了他一句话:“你今年多大了?”钟南山回答“35。”钟世藩先生略带惊讶地说:“哦,35岁了,真可怕。”便不再说一句话。钟南山苦苦思索后终于明白,父亲是在责怪自己,35岁仍旧一无所成,依然这么脆弱。知耻而后勇,最终钟南山成为了现在的国之重器。


多大的年龄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我们每个人都在和岁月赛跑,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但坦白来说,作为中国人,我们的压力尤其大。


因为知道孩子将来都需要独立,所以西方人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比较强调给孩子相对自由宽松的氛围,进而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而由于文化传统的缘故,我们中国的家长往往倾向于给孩子更多的指导与管束,容易替代孩子,然而他们对于孩子的独立却依然有着相应的期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在18岁甚至22岁之前不谈恋爱,但另外一个方面却期待孩子能够有能力在合适年龄选择合适的伴侣,步入美满的婚姻。没有按特定目的去培养,但是对结果却充满期待,这样一种缘木求鱼甚至南辕北辙的逻辑会带给我们年轻一代更大的压力。


但是,不管我们怎样,我们的父母怎样,我们都会长大,不管我们是否喜欢,独立和自由都一定会来。我们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不能够让自由来的那么突然,那么猝不及防。再不济我们也要有个心理层面的准备,给自己一个缓冲。


年轻时的痛苦在于感觉到约束太多,身边有那么多前辈师长,每个人都在告诉你应该如何如何,哪儿错了,该怎么改。长大后,面对很多艰难的选择,痛苦在于没有人会替你做出选择,不管是出于怎样的原因,所有的讨论总会以“你自己看着办”结束。随着我们长大,很多事情都在变化。我们无法去依靠别人,也不应该去依靠别人。评价一个七八岁甚至十几岁的孩子“听话”是一句正面的褒奖;但说一个四十岁的人很“听话”则是赤裸裸的讽刺。


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逻辑,那么我们现在就要做好准备,每一次无人干预的自由状态都是一个我们成长的契机,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试着去安排自己的生活。相信我,生活永远给了你们机会,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过错推到别人身上。


比如,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你做了哪些自己喜欢的事?马上到来的线上教学课程,你会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疫情过后,你会变得更加喜欢自己吗?



02


自由和独立是一种世俗层面的能力,但从更本质的层面看,自由是超越一般功利甚至是超越生死的一种价值,是人和一般动物的区别,是人最核心的特征。


相较于很多动物,人类非常脆弱,但是人类的独特优势就在于人类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很多动物在刚出生的时候,远远比人类强大。一只小鸟刚出生24小时,就能从很高的地方跳下来,也不会摔伤。刚出生的小鹿,几个小时后就可以跟着妈妈在草原上行走。因为上苍赋予了它们一种强大的生命本能。相比之下,人类的幼年期则很长,而且这期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也很弱。但是人类终究还是强大的,因为上天赋予了人类自由。强大的本能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限制动物发展的可能性,而人类则不同,人类的生命拥有更多的可能。一万只普通动物可能会有着相同的命运,而一万个人却极有可能拥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这就是人类独有的尊严与强大。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用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创造无限可能,这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也是我们真正活过的标志。我们都追求活得好,但是前提在于我们得真的活过。还记得电影《楚门的世界》吗?有多少人可能真的如同电影里面的主人公,活在一场别人安排的真人秀里面。还好,最终他克服了恐惧,推开了那扇具有象征意义的门,进入到了现实的世界。之后电影就结束了,因为以后的生活是好是坏已经不重要了,无论如何,那是真的生活了。


想象一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画面,美吗?所以陶渊明才会在诗中写道: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就是自由,是人应该拥有的生命感受。




03


自由与独立关乎世俗,也关乎神圣,异常重要。同时,自由与独立既关乎个体灵魂的选择,又关乎群体的利益,如何平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思想家严复在翻译西方政治学名著《论自由》时将书名翻译为《群己权界论》,他认为自由的关键就是要处理自己和周围群体的关系,从来都没有无限制的独立与自由。


学者周国平说:灵魂只能独行。然而人类存在的逻辑前提就是人类的社会化存在。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我们就会有角色,就会有责任。于是个体纯粹的自由和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就会产生纠结与冲突。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样一种冲突呢?


首先,我们需要去掉假冲突。就如同是少年时的哀愁大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成年人世界里的所谓的纠结有很多也是假的纠结,因为很多人缺少真正的反思。就如同《菜根谭》中所云:“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当我们忽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去循着世俗的惯性追逐荣华与利益的时候,我们自然是痛苦的,得不到固然痛苦,即便得到了,静下心来想想,也觉得有些无趣,只是无法对别人倾诉罢了。


想起来秦朝的丞相李斯,生命的前期也是叱咤风云,可后期为了权力辜负秦始皇的信任,与赵高、秦二世狼狈为奸,最终被赵高害死。临死之时,他对同自己一起赴死的儿子说,我想再和你一起回老家,牵着黄狗出东门抓野兔,估计是不可能了。当我读书看到此处时,心中五味杂陈,一言难尽。


对于我们寻常人来说,生命中或许没有这样的大起大落,但是我们确实要认真思考:哪些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哪些是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然后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去追逐自己内心想要的。这样走下来,我们吃的每一份苦都清楚明白而且值得,这就算不错的人生。


其次,我们需要想办法处理真实的纠结与冲突。如果承担责任真的让我们疲惫,内心对于自由的渴望与社会角色带给我们的约束产生了对立,我们该怎么办呢?这真的是个难题,古往今来很多人都被这样的问题困扰,也似乎确实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我只能说说我个人从读书和生活中获得的理解与体会。


面对冲突,很多人会选择躲避与逃离。躲避责任,或者封闭自己真正的感知,这是不可取的。躲避所换来的宁静与自由可以抚慰你一时,但无法让你一生平静。我们应该选择的还是如阳明先生所说:事上磨练。在学习与生活中去深刻地理解责任,叩问自己内心的选择,然后将责任、自己的选择结合起来去增增减减,逐渐平衡,最终统一在自己稳定的意志中,不再纠结,拥有了真正的平静与从容,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这是一场生命的修行。一旦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境界,我们就会在尽责的过程中享受自由,在尽责的过程中体验到内心的宁静,在随心所欲的过程中却没有对社会的伤害,那会是一种极致的幸福。


圣人的人生或许也就是如此而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一生也是学习和修行的一生,确定人生方向,三十相对独立,持续精进,在七十岁时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一个方面,随心所欲,另一个方面,不会超越规矩。这是一种完美的平衡。


在尽责的过程中体验幸福,在承担的过程中体验到自由,因为一切都是自己真正的选择。这是一种美好的人生境界。比如,此时你的老师们,他们引导督促你们落实好假期的安排,为你们准备线上课程,这些都会让人感觉到疲惫,然而这就是职责所在,这也是教育者的价值所在。


因为承担而快乐,因为承担而体验到真正的、更高层次的自由。也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大家能够去思考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去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和自己的慵懒的惯性去搏斗。去体验真正的自由!


愿你们都能够在自立与自律中感受到自由与自尊。大家加油!


推荐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有机会可以看看。


海嘉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

徐加胜博士

鼠岁正月十三


更多精彩

_

嘉书系列 | 一封关于自由与独立的嘉书(上)

致海嘉学子的一封嘉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