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DNA告诉你:哪款葡萄酒会成为你的最爱
美国一家新兴葡萄酒公司开发了一套基于DNA的葡萄酒体验,利用基因样本向消费者推荐适合他们的葡萄酒,这项新的葡萄酒服务正在用科学取代侍酒师。
相信很多人和小编一样,听到基因一词,顶多会想到基因决定外貌,基因决定遗传病,基因影响性格等等,但进一步深入思考,这似乎万能的基因是否能决定我们饮食的习惯,决定我们是否喜欢香菜,决定我们是否喜欢喝某款葡萄酒酒?对于这份小小的思考,科学前沿的领路人们早已进行追根溯源地研究,甚至已经有公司将其作为一项服务推至人前。
美国北加州一家新兴葡萄酒快递公司Vinome(Vino + Genome,意为葡萄酒+基因)推出了一项终极个性化葡萄酒体验,他们声称能够通过分析顾客的DNA,将葡萄酒与他们的个人口味进行配对,进而向消费者推荐他们可能会喜欢的葡萄酒产品。
为了获得个性化的反馈,参与这个项目的人需要向Vinome提供一份唾液样本用来采集DNA,还需要回答一份基于口味偏好的问卷。通过分析后,Vinome把用户的基因标记以及数据库中的8种味道类型进行匹配。然后,该公司结合客户的偏好和DNA测试结果,为顾客推荐合适的葡萄酒产品。这样当你去到葡萄酒商店或俱乐部时,就可以享受一份符合自己口味的葡萄酒了。
人类基因组大概包含2万多个基因,每个基因都是一段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人体许多个性特征表现的基础。利用现代的DNA测序技术,科学家们已经解读出人类的许多遗传密码。而人类对于葡萄酒的味道体验基本上都是由味觉和嗅觉来共同定义的,这些感觉也主要是由基因来定义。事实上,我们的舌头和鼻子的细胞中有超过400个的基因编码,可以区分不同的味道和气味。这些基因的DNA编码的变化也可能导致我们所感受到的味觉和嗅觉的改变。
Vinome的科学家们进行了数十项科学研究,以区分与味觉和嗅觉相关的基因变异情况变动。项目小组邀请了数百人进行试验,品尝和评价一系列不同品种和风味的葡萄酒,测试这些参与者的关键遗传变异的DNA,并对他们对各种食品饮料的整体口味偏好信息进行调查分析。
研究表明,基因和环境因素对于确定用户的葡萄酒喜好都非常重要,因而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创建了Vinome的定制葡萄酒匹配算法。用户使用Vinome的次数越多,系统收到的用户反馈信息越详细,算法所得到的推荐结果将会越准确。
最终,用户得到的推荐结果会包含几部分内容:
(1)首要和次要推荐的2种葡萄酒种类及说明;
(2)用户可能会喜欢的,以及不喜欢的葡萄酒风味(包括其中的一些水果、坚果等);
(3)结合葡萄酒种类及风味,整体上来看,红葡萄酒还是白葡萄酒更适合您;
(4)基于对口味偏好的推荐,哪种葡萄品种可能更适合您的葡萄酒;
(5)进一步了解您的基因遗传结果,比如用户对于奎宁水、咖啡因、酒精浓度、香菜、球芽甘蓝、甜食、咖啡等的喜爱度或接受度;
对于DNA测试能多大程度上测出一个人对某种葡萄酒的喜好,一些科学家表示怀疑,甚至有人会认为它“纯属扯谈”。
确实,把DNA测序和某种葡萄酒的喜好联系起来的科学依据给人的感觉和占星术一样不靠谱。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其实都没那么擅长于品鉴葡萄酒的微妙不同,我们对其喜好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围绕着它的故事,譬如,某个家族代代相传的葡萄酒庄园是一种故事。而一瓶基于你细胞里的基因,专为你挑选的葡萄酒就是另一种故事。
葡萄酒酒经济学作家Robin Goldstein说,“如果那个故事能和人产生共鸣,并且品尝时知道是和自己的基因匹配的,能增进你的愉悦,那么这种DNA测试就能真正提高消费者的体验。” 也就是说,如果告诉人们某种葡萄酒是和他们的基因相匹配的的话,他们也许真的能更享受那种葡萄酒,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巴纳姆效应。
Vinome的总裁Ronnie Andrews在面对质疑的时候同样也用了这个词“体验”。他说,“我们提供的是一种体验,在葡萄酒界,我们关注的完全是体验,而基因测试促进了这种体验。”
而且,或许你不会愿意为了有趣而在一个DNA测试上砸2000美金,但是你或许会愿意花149美金进行一次葡萄酒喜好的基因测试。在Vinome,你仅需花费149美金 (合约1000元)就可以买到3瓶葡萄酒(3瓶起卖),其中就包含了基因检测费。而这种葡萄酒喜好的基因测试之所以这么便宜,或许与该公司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支持者Helix(世界最大的DNA测序公司Helix,隶属于Illumina)脱不了干系。Vinome与Helix达成协议,Helix 会为解码人类基因组提供资金支持,以便Vinome能够专注于app的研发。
看到这里,你是否有点小心动,是否也想让你的基因告诉你,你爱的是哪几款葡萄酒呢?
本期互动(投票)
如果有更多的想法,可以在下方的留言评论区进行互动哦·~
内容&编辑:Sun Yuan, Foodaily每日食品网
欢迎无条件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本文,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本周精彩内容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