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检验营销效果的唯一标准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在营销中也成立:失败者往往死得千奇百怪,而成功的品牌都有其共性。在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营销理论和工具,尽管花样百出,但如果不能以驱动消费的行为改变为评价标准,其实都是浪费。而为了驱动消费者发生的行为上的改变,整个营销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一系列基本原则:“四新”原则——开创新产品,挖掘新场景,拓展新人群,培养新习惯——为核心增长方式。“三聚焦,三减少”原则。一是聚焦核心业务、减少长尾产品——在对消费品行业领先的30多家公司进行分析后,贝恩发现,通常核心业务贡献了公司超过90%的利润。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其全球旗下有400多个品牌,2020年疫情时,总公司进行了一轮梳理,发现有200多个长尾品牌只贡献了2%的销量,但却占用了大量的资源。这意味着中小企业在关键时刻要舍得沉没成本,果断“壮士断腕”; 二是聚焦品牌价值,减少流量依赖——很多公司在动荡期都说要存粮过冬,为什么头部品牌反而更重视品牌投入?因为消费者会更加谨慎,把钱花在更稳妥、更具确定性、信赖感更强的品牌上;同时市场上的噪音更低,竞争性会减弱,品牌敢于超额投放,会赢得更大的市场音量,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更快提升品牌集中度。没有超额的声音份额(share of voice),就很难有市场份额(share of market)的超额增长。环境越挑战,越要敢于反向投入,由被动增长变主动增长,这是品牌穿越周期的关键。三是聚焦用户行为改变,减少无效投放——要找到合适的消费者场景后再进行高频触达。比如小罐茶,打开了过节送礼场景;花西子,打开了情人节场景;绝味鸭脖,在品牌几乎人尽皆知的情况下,又打开了加班、看球、追剧的场景,让广告有效触发了消费者的需求。 再比如从面面俱到,追求广泛覆盖,升级到“集中火力,改变消费者行为”。鲁秀琼指出,如今的营销环境下,前者已经仅仅是大品牌的特权,通过提醒消费者的方式就可以保持存量,而一旦品牌想要去创造有质变的增量,就需要通过集中投放,用高频引爆来固化消费者记忆,从而改变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巨量引擎的营销科学研究表明,ROI在4~6次触达频次的时候转化率最低,11~13次才是一个好的回报。15次的时候,ROI达到峰值,趋于稳定。凯度在全球调研中发现,消费者需要在72个小时内看到7-10次以上的同一个广告,才能触发购买的可能。过去几年中,许多新品牌满足了上述营销公式,从不可能中完成了破圈。以空刻意面为例,它的第一次出圈来自超头部主播的带货,抓住了直播带货的风口;此后,又选择了在B站、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抓住种草风口;在意识到了精准流量带来的增长已趋于见顶后,又立刻扩大营销方向,利用电梯媒体瞄准重点城市主流消费人群,部署社会化传播,更广泛的触达消费者,创造出更大的一轮品牌破圈。这一套打法,让2019年才成立的空刻意面上市即热销,连续3年在天猫平台意面销量第一,3年市占率超过60%。今年双11期间,空刻意面拿下天猫平台方便速食全周期销售额第一,并连续三年揽下天猫意大利面第一。还有妙可蓝多,这家五年之前还默默无闻的乳品企业,创始人选择了儿童零食“奶酪棒”单品切入市场,通过在分众电梯媒体上的广告饱和投放,一举打响了品牌。接下来又通过推出奶酪片新品,将奶酪定位到了正餐的范畴中,将奶酪和喝粥、吃面及孩子联系在一起,获得了第二增长曲线的增量。连续4年持续投放,连续4年超100%的增长,今年双11期间,妙可蓝多奶酪再次横扫了各平台品类榜单,拿下几乎所有渠道平台的奶酪类目第一。其中,在天猫、拼多多平台的销售额分别为第2名的175%和241%。 结语大众是精明的,也是慕强的。越是危机的时候,就越会把目光投向那些屹立不倒的品牌。这时候,谁敢出手弯道超车,敢“踩油门”夺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谁就会获取消费者的全部注意力,因为这一举动的背后就意味着信心。但营销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游戏规则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在变,“踩油门”的同时,品牌也要把握变化的规律,更深地触达消费者的内心。疫情和危机固然就会产生困境,但反过来想,谁能穿越危机、解决问题,谁就有了成为中国这个14亿人口超大市场下一个超级品牌的潜力。来源:虎嗅APP(ID:huxiu_com),转载已获得授权。媒体商务合作:Amy(微信号:13701559246);转载授权及媒体合作:Jennifer(微信号:15151447934);加入社群:Cherry(微信号:1526243382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