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青·笔谈 |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张敦迎: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方向——沐春风共享生命成长

2018-01-29 山东大学团委



欢迎走进本期“青·笔谈”。教育真的没有经验可借鉴,因为无论你带过多少届学生,接触过多少学生,处理过多少棘手的问题,转化过多少问题学生,你都不敢自称有经验,虽然教育也有很大的专业性,但是这个专业性和医生的专业性有很大区别,因为你所面临的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有血有肉的个人,有心理活动有丰富精神世界的学生,因此教育必须小心翼翼。本期“青·笔谈”,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团委书记张敦迎老师将带我们一同探寻教育真正意义,分享他“共享生命成长”的教育理念。



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方向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  张敦迎



共享生命成长是学校的理念,“养心育德、养育育能”是学校的教育策略,始终“站在文化的高度思考教育,站在教育的高度思考教学,让学生发生真实性的学习”是学校的要求。

 

如何将校长的“共享生命成长”理念落地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共享生命成长,我的理解有三个层面:生命是本源,共享是方式,成长是目标

 

生命,是活生生存在的,是变化的,是值得敬畏的,是富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每一个生命都不可能循规蹈矩按照设定好的路子去存在和发展,生命的意义也在于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

 

生命的价值还体现在它的综合性上,它不能简单的用某一个方面来全权代表,我们只能说某一个生命体的首要特质是什么,次要特质是什么,或者中心特质是什么。但,成绩绝不仅仅是生命体的唯一和全部。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孩子阳光的地方,予以支持并协助做好发展。面对生命,我们要倍加小心翼翼,因为它具有不可逆性。



共享意在突出学生和老师的双主体,一改教师占主导的局面,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学生管理都应如此。把班主任的权利也要关在笼子里,该班主任去主导的决不退缩,学生能自己处理的绝不多伸手。学生发展的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注重自身的发展,通过远程研修,通过读书、通过同事间的互相学习,通过网络,只有这样,才会做到共享。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渠道,就是我们也要善于从我们的学生身上学习到很多闪光的地方,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

 

成长的意义在于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内涵,丰富自己的世界,在旧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充实,从而发展自己的生命体。

 

真正落实,除了需要自己的理解,还需要自己的眼界和方式。从大理念着手,转化成一个个可落实的细节,改变和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沿着生命的足迹,踏上长征路。

 



我们每个中学老师不但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每个有情怀教师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都有对教育的守望和期盼。当沉浸在一摞摞作文本中的时候,当批不完的几何题的时候,当面对满眼都是单词的时候,我们的“苟且”都是如此的真实。

 

其实,我们缺少的不是诗和远方,我们都有做梦的能力。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过多的强调和渲染了作为个体的主体性,却少了作为教师的心安和坦然。当心中只有美好 45 34556 45 15571 0 0 7252 0 0:00:04 0:00:02 0:00:02 7252行的时候,我们的苟且早已经支离破碎,通向远方的路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阻断。

 

彼岸再美,也得踏上通往彼岸的船。当陷在个别家长无休止的纠缠中的时候,当苦口婆心和孩子宣讲道理的时候,堆积的满是眼前的苟且,正是这些苟且,才会铺就诗和远方。

 

没有眼前苟且的诗和远方是空中楼阁,缺少了苟且,诗便也没了沧桑和厚重,远方也成了真正的远方。正是一串串的苟且,组成了美丽的诗一行行,串成了踏向远方的足迹。

 

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着丰富精神世界的学生的时候,他们走的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消耗他们的青春,但是经历的每一个棘手的过程都是一种磨砺,都是通向远方的诗。

 

世界已从他们身上索取的太多太多,当他们束手无策的时候,当他们紧锁眉头的时候,当他们坐立难安的时候,我们能给予他们的只有眼前的苟且,但是,我们还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给予他们承受苟且的能力。

 

外面的春天早已鸟语花香,外面的世界也早已繁华绚烂,伴着春风。没有鲜花和掌声的我们,埋藏在眼前的苟且中,却有一种心安的幸福,感受到另一种美丽的诗行。不需要华丽的词藻,不需要出水芙蓉的雕饰,不需要每人伸出拇指的点赞,更多需要的应该是对眼前苟且的理解和支持。

 

教师的苟且不仅仅是在我们可爱的校园,我们还要维持生活的家园,那里有我们的孩子,那里有我们的老人,这些最朴素的苟且,才构成了我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当我们回头望的时候,发现我们的梦就在身边,我们所谓的远方也在身边。

 

当我看到一个青年老师呜呜痛哭的时候,我多么想对他说一句,伙计,挺住,我们不但有诗和远方,还要有眼前的苟且,这些苟且都是教师生涯中必须每天坚守的梦想。可是,这些话始终没有说出口。

 

诗,很美。远方,很远。苟且就在眼前,活好了苟且,才会让梦想更灿烂,才会让诗迸发出鲜活的生命,才会把遥远的远方拉到眼前。




对待特殊学生的态度,更能体现一个学校的理念和温度


任何一所学校,无论多么有知名度,都一定会有特殊学生的存在。所谓特殊学生,可能特殊在学习成绩不理想,可能特殊在性格比较偏执,可能特殊在某方面过于突出,诸如此类,穷举不尽。一个学校对待特殊学生的态度,恰恰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温度。

 

附属中学的特殊孩子实在太多,有钢琴天赋很高的孩子,一眼就被钢琴家看中;有初中阶段就把大学数学研究很透的所谓天才;有在机器人创新方面多次荣获国家大奖的孩子;有给市政府提出合理建议并被采纳的孩子;有把济南区域内生物品种研究很全的孩子;……,当然也有成绩不是特别理想的特殊学生。学校能给这些所谓特殊的孩子一一找到发展的方向。有人说,这些特殊大多不是学校的功劳,特殊的天才自有天赋,成绩的不理想也自有习惯没有形成,但是无论怎样,学校都会尊重每一个生命,尊重他们目前所处有的资质和能力,并努力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

 

面对行为或者习惯特殊的孩子,我们会付出更多的关注。在归因理论中,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人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于能力不足,容易灰心丧气,认为努力也不能带来相应的结果。经常失败,经常这样归因,就放弃了努力。心理学家把这种在受到多次挫折之后产生的对应付情境的无能为力感叫习得性无助或习得性绝望。学习动机的激发不能靠一种理论来武装,同样,解决“特殊学生”的问题也不可简单归因。

 

要想寻找“特殊”的原因,要求我们全面分析和了解,这本身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我们会跟家长做深入的交流,寻找孩子成长的足迹,了解家庭中比较重大的事件,必要时我们也会寻求小学甚至幼儿园老师的帮助,一起追溯“特殊”的原因。

 

有爱好而不努力学习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既没有目标,也没有任何的爱好,这类学生激发学习动机难上加难。但也不是一点办法没有,纵观这类学生,可以追溯到家庭。大抵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猜测:这样的学生从小对家务活一无所知从不过问,因为被家长剥夺了干家务活的能力,没有扫过一次地,没有摘过一次菜,没有刷过一次碗,没有洗过一次自己的袜子,没有叠过自己的衣服和被子,基本属于对生活不闻不问的。

 

目标和爱好是在感悟生活的过程中一点点培养起来的。解决的办法,就是暂时抛开学习,弃之一边。让他从生活开始,当他学会了叠被子,学会了刷碗,学会了炒菜,学会了做早饭,学会了体验生活不易的时候,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需要家长配合的是,需要舍得时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舍得时间的,我们舍得放弃我们的待遇,舍得放弃我们的物质,有时候却不肯舍得孩子的时间。




不管如何做教育,在中学阶段总是绕不开成绩和升学


我们教育的成功如何体现?是出类拔萃的学习成绩,还是高人一头的班级量化?当然这仅仅是一方面,其实想想,成绩再好,又能如何?雅斯贝尔斯说过:谁要是把自己单纯的局限在学习和认知上,即使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那他的灵魂也是匮乏而不健全的。

 

但是学生成绩是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直接会影响下一步在哪一所高中就读。家长焦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对成绩应该取之有道、导之有方,用我们的精神干劲点燃学生勇于拼搏的内驱力,用我们的上佳状态激发学生敢于争夺的主动性,用我们的激情感染学生的热情,用我们的追求带动学生的理想,用我们的智慧引领学生的智慧,不但是学生的助梦者,更是学生人生的导航者。

 

走的再远,都不要忘了我们的初衷,我们的目的是让我们的孩子更加阳光的有尊严的生活,学习或者是学业水平考试都不过是一个踏向幸福的工具。工具是可以选择的,也一定是多样的,我们的老师,更应该努力让我们的孩子有一种情怀,无论学习多么的紧张,压力多么大,都不要丢掉生活的韵味,都不要把眼光只盯着成绩,因为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方向,我们顺势而为,拓展它的长度、宽度和深度。

 

如何更好的助梦,引领学生的发展,首要的就是有一个正确的共识,共识靠团队。所谓团队就是梦想一致心在一起的一帮人,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为了梦想而努力。为了让学生成为有血有肉的真正的生命体,那就靠团队的努力。尤其是初三,对共识的认同感和团队凝聚力更加重要,因为往往在这个最后关头容易迷失前进的方向,家长的焦虑、社会的关切把我们的目光引入一个死胡同。

 

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是比十个各随已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在班级的教师团队中,班主任无疑处于独特位置,是平等中的首席,要想让班级的教育效果产生“同花顺”效应,首先团队得有“同花顺”的思维。

 

世界上每一条河流都有各自的流向,路过的风景也不会相同,因此引领学生发展的关键点就在于尊重个体的差异性。面对个体的差异就是顺势而为,为所当为。在河道阻塞处疏通,在河岸断裂处修补,在河道淤塞处改道,让河流更顺畅、更有气势,也许这样我们的工作会很重,但是值得!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意义,对学生的发展才会有效。


(图中人物系本文作者)


任何自暴自弃、不负责任的行为,都是对自己生命的亵渎,善待并尊重每一个生命才是一种最大的修养。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摒弃居高临下,摒弃不平等,面对活生生的学生,要及时换位思考,要把他们当“人”看,还他们作为生命的尊严、人格和价值。平等,是绽放生命之花的前提;尊重,是对待生命的基本方式;呵护,是回应生命最好的回答。



“青·笔谈”为广大青年师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交流平台,

请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感想或心得,

我们期待您的来信!


文 | 张敦迎

封面图 | 王萱

编辑 | 王越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