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看深圳”以牺牲数以万计的鸟类资源为代价
关于在深圳湾开辟旅游航道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深圳湾更多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一波自发学习生态学知识的热潮。虽然反对的声音超过90%,但也有小10%的赞同。焦点之一是,工程对鸟类有多大影响?影响了又怎么样?对此,深圳市观鸟协会(以下简称深圳观鸟会)根据对深圳湾鸟类分布特征的长期观察,向公众提供一些参考。有没有影响,影响多大,请大家来分析。
基于数据分析,深圳湾的鸟类分为6大类约100多种,我们制作了不同类群在滩涂上的主要活动分布区域示意图,并与一、二期工程图叠加,得出效果如下:
1. 鸬鹚类:以普通鸬鹚为代表,就是人们熟悉的捕鱼能手,擅长潜水捕食,因此适应开阔及一定深度的水域,在深圳湾栖息的普通鸬鹚数量远超迁徙路线或全球数量的1%。
2. 鹭类:是人们熟悉的类群,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主角。其食性为鱼虾蟹,偶尔也捕食昆虫,为长腿、长嘴、长脖子的涉禽。深圳湾有多种鹭科鸟类,它们大多喜欢在岸边的浅水或泥滩上觅食。
3. 鸻鹬类:是深圳湾数量最多的类群之一,有多个种类数量超过迁徙路线或全球数量的1%。它们品种繁多,造型变化多端,充分体现着生物多样性的魅力。但是,它们大多羽色黯淡低调,体型比较小,加之背景总是泥滩,容易被忽视。只要人们学会观察鸟类,就能发现它们独特的魅力。
4. 鸥类:是特别喜爱在空中滑翔、具有亲人性格的类群,人、鸥共和谐的场景常常成为新闻媒体的亮点。在深圳湾的鸥类以红嘴鸥的数量最多,但每年都会有一些惊喜的发现,比如细嘴鸥、渔鸥、黑尾鸥、海鸥等等,它们也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爱集群站立在泥滩上休息,也爱在开阔水域嬉戏觅食。
5. 鸭、潜鸭及䴙䴘类:是深圳湾鸟类中另一个大的类群。这些在中国北方至西伯利亚广阔区域繁殖的鸟类于每年秋天到达深圳湾,在整个冬季获取足够的能量后,于春季返回北方繁育后代。在深圳湾栖息的凤头潜鸭数量超过迁徙路线或全球数量的1%。
6. 黑脸琵鹭:被誉为鸟类中的大熊猫,只分布在亚洲从朝鲜半岛至东南亚沿海地区,目前全球数量仅为4000多只,在深圳湾的统计数字每年保持在350-470只左右,为全球第二大栖息地。它们需要在浅水区域觅食鱼虾,并且喜欢集群在退潮后的滩涂上歇息,因此深圳湾的红树林湿地滩涂对它们尤为重要。
三、深圳湾旅游航道的后续维护工程
四、水鸟的生活习性
公众关心深圳的自然环境,进一步思考自然就会想到一个问题:如何判断深圳湾的一个工程就会对鸟类存在影响?那么,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深圳湾的鸟类(以水鸟为主)的习性,了解了它们是如何生存的,才能知道会有哪些因素影响它们。自然界动物生存的基本要素为:食物、水、安全,对水鸟而言食物和安全尤为重要。
食物和水。深圳湾独特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包括“海面带+光滩带+红树林带+基围洼地灌丛带+陆缘旱地”为整体的生态系统,孕育了大量的底栖生物。多年来政府努力实施的禁渔行动,为深圳湾的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因此数以万计的生灵得以在此安心觅食、积蓄能量。鸟类也成为深圳湾生态环境的健康指标,其种类的丰富度和数量能够直观地体现湾区环境的变化。
安全。任何动物都有基本的安全距离,体现在水鸟方面,由于其集群生活躲避风险的习性,开阔的滩涂和空中安全的起降距离成为必备条件。
潮间带觅食规律。深圳湾受潮汐影响,一般每天有一个大潮一个小潮,涨潮时海水淹没滩涂,退潮时滩涂裸露出来。水鸟就在这样的潮间带生活,涨退潮期间海水翻起的鱼虾蟹和底栖动物都是它们的食物,而鸭及潜鸭、鸥类等则需要等待涨潮时获取食物。不同的类群在不同的时段觅食,在涨退潮之间移动,形成人们为之惊叹的动态场景——鸟浪。
从深圳湾的鸟类资源角度分析“海上看深圳”的深圳湾航道疏浚项目,不可避免地将对鸟类的生存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而导致鸟类种类和数量的锐减是可以预见的。疏浚工程将给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暨国际重要候鸟栖息地带来不可逆转的重大损失,同时也必然导致深圳市鸟类多样性的一场巨变。
相关资讯和链接:
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公众参与公告
http://jtys.sz.gov.cn/zwgk/jtzx/tzgg/202003/t20200319_19064921.htm
一些媒体也在关注此项目引发的热议,光明日报、深圳晚报等也对此事进行报道。
o 深晚报道| “海上看深圳”旅游项目规划至红树林保护区引发市民热议
o 投票|深圳湾航道开发会影响红树林生态吗?深圳海上观光项目引争议
o 游轮开进深圳湾红树林?还是谨慎点好
国际重要湿地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