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的科技树为什么总是会歪到搞黄色上
Editor's Note
科幻故事往往是现实科技的预言。当某种点子或事物频繁出现在作品里,意味着大众潜在的旺盛需求,往往有成为现实的可能。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BB姬 Author 星彡P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BB姬
星彡P丨文
前段时间BB姬购入了字节跳动旗下的Pico,所谓“年轻人的第一台VR”——当然,我今天不是来打广告的,没考虑Oculus Quest 2主要还是嫌设置麻烦,我就为了看看片。
R-18的VR内容在我买回头显之后也体验过不少,从VR的小电影到某些不可言说的游戏,大部分无外乎都是站着或者坐着“看视频”,来来去去也没什么新鲜感。
新买来的“玩具”很快就吃灰了,被我压在床底下吃灰……
直到这两天因为阳了,整天躺床上也没事干,又把VR头盔捡了起来。你们都懂的,被冠哥暴揍了一顿以后,康复前基本没有那种世俗的欲望了。难得的贤者时间我开始思考VR这东西。
据说Oculus创始人帕尔默·拉奇(Palmer Luckey)曾设计过一款“能杀人”的VR设备,灵感来自日本轻小说《刀剑神域》。
这款设备的额头方向有三枚炸药模块,一旦玩家在游戏中死亡显示“Game Over”,就会引发爆炸。好在这东西一般人买不到,就是他自己造着玩的。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科幻故事往往是现实科技的预言。当某种点子或事物频繁出现在作品里,意味着大众潜在的旺盛需求,往往有成为现实的可能。
比如19世纪人们幻想未来社会,最常见的元素便是飞行。比如元宇宙这东西,其实就是资本反过来挖掘科幻小说的概念进行炒作。
但是VR(全息式头盔,全息网游……)不一样。
不论在中国外国,VR这个概念其实一直都很热门。你看起点上甚至专门有个《网游之XXX》的分类,可见全世界在乌托邦的幻想上是一致的。
全模拟接入游戏的概念虽然离我们还很远,但实际上,目前的技术来说,强体感外设配合VR,其实已经能做出差不多的效果。
不信的话,你看全国商场里所谓的“9DVR”体验设备好了。
我好奇搜了下某宝,这么一套设备起码8万块钱,价格确实有点贵——不至于说买不起,只是没必要。
VR到底是怎样的,目前大家都在探寻未来寻找答案,在模拟真实的过程中难免会“走些弯路”,出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创意附带品。
就像死磕元宇宙,差点要把自家公司嗑死的扎克伯格,曾展示过一款触觉手套。它能够准确灵活地识别手势,让你对虚拟世界里的物体进行抓握和操控。
手套上面布满了可伸缩的黑色活动片,即使是指尖也可以移动变化,能够模拟物体的真实触感,再现一系列复杂、细微的感觉,比如压力、纹理和振动等。
但触觉手套这东西注定只是小众的玩物。它实在太重了,戴起来也很闷热,需要材料学上的改进,搞了好几年依旧是概念产品。
相比之下,另一款由HaptX公司推出的触觉手套设备则更亲民一些,至少市面上能买到现货。
企业用户只需要5495美元(合约38350.1545人民币)就能带回家——价格足足比VR头盔多了一位。
早几年前,微软还投资过一大批创造性的研究项目,其中有个比较靠谱的VR触觉解决方案,叫“Haptic PIVOT控制器”。
核心是佩戴在手腕上一套电动铰链系统,里面包含了电容式触摸传感器,能够监测你在VR世界里触摸和放开物体的时机,配合模拟现实的触感。
一左一右两个PIVOT控制器还能互相配合,模拟出用双手持握同一个物体的感觉。虽然看起来有点傻傻的,但比那些采用手套设计的控制器更实在一些。
毕竟是绑在手腕上的,不用的时候可以收起来,不影响使用键盘、鼠标、VR控制器之类的其他外设。
当然,很多东西只是创意研究项目,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看到商业化。
除了听觉与视觉。现实生活中,借助鼻子产生的嗅觉也是感知世界的一环,所以,对于旨在复刻真实世界体验的虚拟现实而言,提供气味的模拟也相当重要。
实际上,往这个方向上努力的研究团队有很多,像什么Feelreal、Vaqso VR、OVR Technology……基本都是通过在VR眼镜上外挂气味套件来实现。
只不过,场面稍显赛博。光看图片就有点绷不住了。
嗨呀,为了让虚拟世界变得有形有味,技术人员们简直操碎了心。各种奇葩VR外设,闻味的,吹风的,刷牙的,体验小虫子在嘴边爬的……
实不实用另说,看着还挺未来的。反正大部分团队也都是靠融资,不用担心他们玩崩了。当然,最后这些设备的用途很容易就被用在搞颜色上。
就像前段时间,由香港城市大学的大佬们研发的一款可在VR和AR中模拟触觉的水凝胶“皮肤” 。
由粘在手掌和手指前面的橡胶水凝胶制成,通过电触觉刺激提供有效的虚拟触摸,结果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能不能用在__上面”,你懂的。
不过比起无中生有、从零开始设计的奇葩外设,很显然联动显示已有的物理反馈设备还来得更实际一些,接受度也更高。
……比如遥控飞机杯?
虽说让游戏公司来做硬件其实挺坑的,但在研究飞机杯外设这件事情上,恐怕没有谁能比Kiss社的《3D定制女仆》系列(简称CM3D)更有发言权了。
游戏主打女仆养成,自然也会有一些涩涩的内容。最开始看到有“互动外设”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假新闻,毕竟游戏里都找不到相关的提示。
直到后来2代游戏都出来了,才了解到确实有过这么款设备,叫“Chu-B Lip”,自带USB接收器,插在电脑上可以联动游戏内容,远程调整设备运动频率。
这款“互动外设”其实出的很早,早在游戏还没有VR版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到现在产品已经更新了好几代。
然而不管一代,还是二代的外设联动版本都是单独的游戏,砍掉了原本游戏的内置养成部分,除了捏人之外,只能与妹子为爱鼓掌,对话都少得可怜。
由于这款“互动设备”产量甚少,我也只是看过一些日本阿宅的评测,里面有防水胶条包裹的简易电路,通过触感装置获取力度,反馈到游戏里面。
据说游戏里可以调整不同的使用场景,比如让妹子握着杯子,或者模拟脚踩之类。
在外网搜搜“Chu-B Lip”的关键词,经常会出来一些日本阿宅的神奇改造套装。当然,我建议你止于兴趣,上网开开眼就算了,千万别深入亲自探索。
设备本身买回来是不亏啦,只是使用起来略麻烦,配套的软件设计还不多。如果没有独居条件的话,被人撞见也是相当社死。
研究使用VR的过程,是一次对成人内容彻底祛魅的过程。没办法,谁叫R18是第一生产力呢(只能乖乖地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
很尴尬的是,现在的VR跟某些“牛逼但不实用”的东西处境差不多,比如——PS4、PS5手柄的触摸板。
主机游戏玩家应该都知道,DualShock 4手柄上有个很大的触摸板,被认为是这款手柄第二失败的设计,仅次于用不到、关不掉、还非常耗电的灯条。
主要还是因为只有第一方游戏才肯花功夫适配。第三方游戏大部分都要兼顾其他平台的手柄,触摸板支持的操作必须要不用触摸板也能做。
VR也是一样。硬件走得太快,软件与内容还跟不上,基本在原地踏步。拿到VR设备以后你会高高兴兴地玩半条命alyx、节奏光剑……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剩下的就只剩看片。这或许是为什么——VR的科技树总是会歪到搞黄色上。
在配套方面,现在好像除了搞颜色以外,其他还真看不到任何实用的场景。只能期望更成熟的VR场景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