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刷屏 | 全国都在传,习总书记为他搬椅子,此人以前是桂林的学生!

2017-11-19 广西青年圈

近日

习大大的一个动作

刷爆了微博、朋友圈



当时,他正与代表们热情握手。


看到两位老人年事已高,站在代表们中间,习大大一把挪开了前排的凳子。



他伸手扶住老人,邀请他坐到自己身边。


        

两位老人执意推辞,一再邀请。



 最后,两位老人在习大大身边坐下,全体代表们共同合影留念。


看到这一幕

不少观众都为习大大

尊老敬老的竖起大拇指


这一幕发生在17日上午

北京举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

据了解,昨天到场的有600多位代表

那么,这两位老人是谁呢?


白发苍苍的老人是黄旭华院士

他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被称作“中国核潜艇之父”。在当时技术缺乏和人才匮乏的情况下,他“骑驴找马”,攻坚克难,研制出核潜艇核心技术。尽管已是93岁高龄,黄旭华院士仍旧每天都会来到办公室工作一上午。此外,他还经常到校园、到科研院所做讲座。这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最大心愿,就是我们的国家能早日建成科技强国,从“跟随者”变成“领跑者”。

 另一位是绝壁凿水渠的

村支书黄大发

 

来自黔北山区的他,用36年的时间干了一件大事:修水渠,让全村人喝上水。


这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终于竣工了,这条“生命渠”结束了当地“一年四季包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 ”的历史。因为修渠的主要发起人是82岁的老支书黄大发,这条人工“天渠”被群众亲切地称为 “大发渠 ”。 


完整采访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506rjik2k&width=500&height=375&auto=0

网友们看完这一段大受感动

既为习大大的这一举动

也为我们的两位民族脊梁



当我们为的这一动作疯狂点赞的同时

值得一提的是

这位让亲自为他搬椅子的白发老人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他在桂林还有一座雕像


桂中校园中的黄旭华雕像


黄旭华,桂中人对这个名字实在是太熟悉了,因为“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是桂林中学的校友,桂中校园桂花园里静静伫立的四院士塑像之一正是他。四院士一直是桂中莘莘学子们学习的好榜样。



黄旭华

“中国核潜艇之父”与桂林的联系

 1941年,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华大地烽火连天。地处西南大后方的桂林,则是当时全国文艺界知名人士聚集的地方。


这年秋天,15岁的黄旭华随哥哥从广东家乡来到桂林。考入桂林中学后,黄旭华被安排在高35班读书。虽然时局动荡,但桂林中学的治学要求一点也没有松懈,这给了他难得的求学经历。


一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学习船舶制造专业。新中国成立后,黄旭华开始从事舰船研制工作。


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我国领导人希望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赫鲁晓夫傲慢地说:“这东西你们搞不了,只要我们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毛泽东主席听后发出誓言:“核潜艇,一定要搞出来!”


作为一名船舶制造专业的学者,黄旭华明白这句话的分量: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后,中国政府立即作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庄严承诺。如果中国没有核潜艇别人用第二次核打击的力量来做威慑,祖国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从那时起,黄旭华的人生就牢牢地和核潜艇拴在了一起。


1958年,国家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年仅32岁的黄旭华开始领导中国核潜艇的研究工作,历任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等职。然而,要在舰船制造基础薄弱的中国进行这项尖端复杂的国防科研非常困难。国外可借鉴的资料和发表的论文真假难分,研究核潜艇如同大海捞针。


为了尽快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核潜艇,新婚不久,黄旭华便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干脆把家也搬到这个荒凉的小岛。为了制造艇上千万台(件)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网罗”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牵涉面广,难度可想而知。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中国也成为继美、苏、英、法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在研制过程中担任核心开发工作的黄旭华,也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来源:桂林头条

编辑:黄永伟


大家都在看:

八桂青听丨今天,一起聆听

习近平:新时代的领路人

“年轻人为什么总用「狗」自黑? ”| 关注青年现象

长按爱心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