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的那些事(三)
菜鸟的门坎
到一个新单位工作,忽然面对一大群不认识的人,在欢迎会上同事逐一介绍姓名。第一天大约能记住名字的就是直接领导、与工作直接相关的两三个同事。印象特别深刻还会有美女帅哥,记得住长相,弄不清姓名。
观鸟也一样,看到不认识的鸟,手拿一本图鉴,都不知道从哪一页翻起。如果身边有一老鸟,口中念念有词,鹊鸲、斑鸫、棕头鸦雀……啊,有老师真好。可是回去不翻书复习一下,第二天又会还给老师。
在单位里混的时间长了,把一个个名字与帅哥美女的脸对上号。这时候看见隔壁办公室新来一个不认识的,他告诉你姓张名三,第二天你肯定还记得。
观鸟也一样,别急。一个个认,一个个熟,翻过了最初的门坎,再看见新鸟种,记住特征和名字就简单了。
邻居有一对双胞胎女儿,这个比较难认,有一天邻居告诉你,姐姐嘴角有一颗小黑痣,以后再看见姐妹俩,你会不自觉地看看她们的嘴角。
观鸟也一样,就算最难认的柳莺,看着都像双胞胎。听柳莺专家指点一番,虽然还是云里雾里,每次总会记住一两个特征,就象记住那颗痣的位置。
一般能自己独立辨识50种鸟以后,就过了观鸟兴趣点的门坎,以后出门会自觉带上望远镜。独立辨识超过100种鸟,大多会把观鸟做为终身的爱好。
有一种说法,观鸟,过了300种再去云南。为啥呀?这个讲的是辨识能力的门坎。认到200-300种鸟,差不多看见鸟儿能大致归类,知道从哪页去翻书了。中国有1400多种鸟,云南省有900多种,云南的盈江县有500多种。2016年4月,第二届云南盈江观鸟大赛开赛。听说不少新鸟人报名参加,鸟种多吸引力大啊!
如果刚开始观鸟不久,短时间内看到一百个新鸟种,会消化不良。而且可以肯定,这些鸟种名大多是听队友说的,下次见到,还是不认识。但是观鸟赛大腕云集,空气中都是鸟的味道,会是另一种迈过门坎的引力和动力。
观鸟点
如果不去云南,先去哪里观鸟呢?其实就从身边的公园和小区开始,看到不能满足需求了,就会去找新的观鸟点。
农田、湿地、森林、海岛、山地、沙漠, 各种不同的生境,都是观鸟的地方。植被越好,环境和生态越丰富多样,鸟种就越多。
自然保护区都是好的观鸟点,信息可以在网上查询。保护区的核心区一般不让公众进入,在外围看一看,也很爽了。
自已去发现观鸟点,更有意思。卫星地图,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从卫星图上查一下地形和植被,再找找进去的道路。一个好的观鸟点,满足下面两个条件之一就行。一是鸟种多、数量多;二是有特别的鸟种。发现新鸟点跟看到新鸟种相比,同样有意义。
说说湖北的鸟点故事。湖北潜江,江汉油田的鸟友在工作地附近找到一块养红虫的沼泽湿地,产出的红虫用作制造鱼饵饲料。红虫也是鹬类的美食,迁徙季节,各种鸟儿们轮番登场,斑胸滨鹬、阔嘴鹬、红腹滨鹬、斑脸海番鸭、北鹨等不断被发现。
武汉的马鞍山森林公园,只是偶然有鸟友去尝试观察猛禽,结果取得大丰收。这个观鸟点可以见到近二十种猛禽,包括鹰、隼、鵟、鹞、雕等。迁徙过境高峰,一天可以看到几十只。
鸟导
如果不愿意自己探索,想走观鸟捷径,那就请鸟导带赏吧。最佳观鸟地点、理想的时间安排,完美的目标鸟种名单。准备好银子,一次性搞定。
摘一段新闻:《福鼎小伙董文晓当“鸟导” ,会听“鸟语”月入一万五》
穿梭在热带雨林,驻足江海滩涂,探寻各种鸟儿的身影,还能有一定收入,这不仅仅只是一个“观鸟人”,还是一份职业——“鸟导”。
80后的福建福鼎小伙董文晓,既是一名爱鸟人士,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鸟导”之一。“鸟导”,顾名思义就是观鸟导游,和其他导游不同,他是带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寻鸟观鸟。
因为长年在野外,董文晓皮肤黝黑,人很精神,个子不高,交谈时的语速也不快,感觉人很温和。
董文晓的观鸟之旅,要从11年前算起。 “说来也是偶然的机会,当时学业不紧张,正好有很多时间做喜欢的事情。”董文晓说,这和他大学师兄在福州闽江河口湿地拍摄的鸟群照片分不开关系,当时看到照片后,他就被鸟儿展翅翱翔的姿态吸引住了,后来就跟着师兄他们一块去观鸟。
工作后,董文晓也没停下观鸟脚步,去的地方更远更多。因为爱鸟,2009年,董文晓辞职创办了一家生态旅游机构,成为一名专职“鸟导”。“‘鸟导’的工作不是固定的,一年也就工作四五个月,空闲的时候我就自己出去观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经过这么多年,董文晓观看、记录到的鸟类已经有1129种。“根据我们在国外观鸟记录的网站上显示,这个记录目前是排在国内第一的。”
“哪怕是在国内,现在专职的鸟导也不过三十几人,人数很少。”董文晓说,“鸟导”这个职业需要对鸟类知识有很强地了解,在国内还是属于比较冷门的职业。
董文晓说,他身为“鸟导”的观鸟路线遍布全国,不乏很多知名的观鸟地点。每一处观鸟点,都是他们亲自到当地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才制定的,他们也可以根据客人的要求量身定制观鸟路线。“比如说福州的森林公园,我都不需要望远镜,只听声音,就知道鸟的位置和种类,这是经过多年的观鸟积累下来的经验。”董文晓透露,“鸟导”在国内的发展还不成熟,所以他们的工资也不一定,旺季时一个月能有一万五千元的收入,淡季可能就是零收入。
五看一听
刚开始观鸟,只会对着图鉴比对鸟的体羽色彩。后来听说了看大小、看生境、看分布、看季节,看行为。慢慢有了体会:
看大小。比如鸡和鹌鹑,麻雀和鸽子,查图鉴时,注意一下鸟种的大小,不用去看羽色,先排除体形大小相差太远的。
看生境。一只鸟在水里游泳,你可以肯定它不是鸡,这是因为鸟生活的环境不同。棕头鸦雀喜欢在灌木丛活动,黑水鸡喜欢在有水草的池塘活动。
看分布。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里面的分布图非常管用。如果你的判断与分布偏离太远,做结论慎重再慎重。虽然有迷鸟之说,现在摄影设备普及度越来越高,有图有真相,遇到超分布的鸟种,尽量拍摄下来。有一个快速在分布图上找到武汉位置的小经验:中国地图上中部有两条河,上面是黄河,下面是长江,长江中部是一个W型,W下部的两个底点是洞庭湖和鄱阳湖,W中间的顶点就是武汉的位置。
看季节。查到一种鸟,在本地名录有这种鸟的记录,季节或月份不对,可以快速排除。夏候鸟、冬候鸟、迁徙过境鸟、留鸟,好的名录会标示每种鸟在本地的居留方式。上图黄鹡鸰,在广东是冬候鸟,在华中是迁徙过境鸟,在黑龙江是夏候繁殖鸟。
看行为。秋末冬初,丝光椋鸟,会集数千只大群,在樟树林活动,叽叽喳喳。春季迁徙季,东亚石䳭喜欢站在矮枝头,惊飞后再换另一个枝头。白鹡鸰飞行时呈上下波浪状,边飞行边发出脊令声,停歇时会上下弹尾。这些行为,可以作为快速判断鸟种的参考。
这是五看,一听就是听声识鸟。珠颈斑鸠发出咕咕的声音;灰胸竹鸡的叫声是一声高过一声的“地主婆”。鹊鸲站在屋顶鸣唱,听熟了远远的可以分辨;乌鸫会学习其它鸟类的叫声。鸟类的叫声,是辨识鸟种的重要方法。鸟的叫声分为鸣叫和鸣唱,唱情歌、联络和觅食、占域和宣示领地。网络上有专门的鸟声网站,里面有各种鸟类的鸣声。部分鸟类的辨识,靠声音分辨比外形分辨更可靠,比如柳莺。
物种控和闲观
观鸟到了一定阶段,追求鸟种变得很困难。常年跑野外,特别是游走于各地的保护区,自然之门打开后,观花、观虫、观蝶、观蛇、观兽,各种自然观察会演变出来。有一位朋友告诉我说,他患了一种病:物种控,身边的一切动物植物,都想知道名字;出门在外,总会去找各种特有物种,乐此不彼。
有的老鸟会走向另一端,闲观。看到什么不重要,观鸟的过程很重要。有好几个朋友观鸟十年了,从不统计自己看过哪些鸟,但总在参加观鸟活动。
不管是控还是闲,鸟友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话题和段子。交友和故事,这也是观鸟的魅力所在。
分享上个周末保护区的朋友讲给我的故事:武陵山区的老乡都认识一种体型很大的“祸鸟”(音),山上每家都有鸡丢失,据说是被它抓走。有一位老乡在山路上行走,小狗跟在他后面,祸鸟在小狗的上方,一起一落伸出黄色的爪子。最后没有成功。很有画面感的故事,当地人说的祸鸟就是金雕,在保护区内数量不少。家鸡作为食物,或许是维持它们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贵州宽阔水保护区 夜观
观是眼中有鸟,闲是心中有鸟。仿照登山者的问答:为什么去观鸟?因为鸟在那里!
延伸阅读: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关注身边的自然
享受快乐
获得智慧
微信扫一扫
关注自然漫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