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浅谈元宇宙 - 第二弹

老李 夹头老李
2024-09-21

大家好,我是老李。


距离之前的元宇宙第一弹已经过去半年了,今年以来,关于元宇宙的话题变得少了很多,其实这也正常,无论从硬件、软件、还是元宇宙的落地场景都还不够成熟,去年热炒的时候,更多的也是停留在炒概念阶段。


上一篇关于元宇宙的文章里,大概介绍了元宇宙的概念以及涉及到的技术,这篇文章里想继续写一点关于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目前一些相关公司的布局、以及我自己的一些思考。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3个部分:


  1. 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2. 相关公司的布局

  3. 关于元宇宙一点思考(投资机会等)


 1. 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这个话题很大,本身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现在也没有定论,以下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1.1 近期3~5年内发展趋势


近期可能还是会围绕着硬件的技术升级,以及VR生态的不断完善。因为VR眼镜目前还存在着上期内容里提到的可视角度、刷新率、分辨率的几个需要改善的问题,所以各个硬件厂商还是会继续提升性能指标,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另外,现在个人玩家主流的设备在2000到3000元之间,这个价格我觉得是个人用户可以接受的,再贵的话,会挡住相当比例的玩家。


未来,软件应用与VR平台的关系,是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智能手机时代,硬件和软件应用的厂商算是相对独立的,像阿里、腾讯这种专注于应用的公司,并没有受限于硬件平台。而做手机的公司,大部分也没有过多的去涉猎应用软件。


不过,目前的几大VR厂商,像meta(facebook)、国内的Pico(字节跳动收购的公司),爱奇艺(百度),都是由软件公司收购或投资VR厂商。现在每个厂商都在建立自己的生态,并且可能会基于自己的VR发布元宇宙平台,其他的第三方应用或游戏要依附于该元宇宙平台,那么可能就会形成几个大的阵营,彼此之间是相对隔离的,而不是互通开放的。


比如,Pico上有字节跳动的元宇宙平台,这个时候腾讯的元宇宙平台可能就无法安装到Pico的VR上,而只能做具体的应用或游戏发布到Pico的元宇宙平台上,这样可能会导致失去流量的入口。

这可能也是腾讯的担心?最近也终于下场收购游戏手机黑鲨,来补充短板,自己做硬件,腾讯之前最擅长的就是后来者居上,但是近些年,这个方式的成功率好像越来越低了。


1.2 5年后的发展可能


这种新事物对于我来说,想预测5年后的发展可能性太难了,就不浪费脑细胞了。比如元宇宙中的去中心化能否实现,感觉短期内很难不如平时花一点时间关注当下发展的趋势,可能未来的形态会逐渐清晰。


VR本来在15年左右,就有过一波炒作,但是后来因为技术不成熟,记得当时还出了一些百元左右的VR,根本谈不上用户体验了,所以16年以后市场就冷静了下来,那时候有很多VR团队的人,出来找工作,因为VR与游戏两者应用到的技术比较相似,很多人去了游戏公司。


近两年,随着技术的成熟,用户体验的提升,市场又逐渐的热了起来。我觉得未来至少能成为一个不错的游戏设备,但是VR能不能成为划时代的产品呢?


能否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产品,我觉得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设备门槛低、上手容易,比如智能手机。低至几百元的价格,上手也十分容易,即使没有接触过电子产品的老人,大部分也可以轻松上手使用。


2)UGC(用户生产内容),来满足不同用户的大量需求。短视频的火爆,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UGC,无论你的兴趣是什么,几乎都可以在平台上找到自己喜欢的博主和相关内容。不同于传统媒体的PGC(专业生产内容)的内容数量有限,短视频由于生产内容的用户众多,可以让用户一直有新东西可看。


从这个角度考虑,短视频是要优于游戏的,绝大多数游戏都是PGC,研发团队加班加点干了两个月做的玩法,用户可能两周就玩腻了,这就要求研发团队不断的推出新玩法。


3)初始体验良好并可以逐步改进,比如电动车,在技术达到一定程度后,用户的驾驶以及车机交互体验,达到甚至超过传统的燃油车,突破了这个临界点之后,产品就可以进入正向循环,不断的提升品质,扩大市占率。


目前看VR产品,虽然视觉体验上比手机好一些,但是使用场景的受限、内容的不够丰富(VR视频,需要专业的拍摄设备),即使产品的性能得到进一步升级(刷新率、分辨率、视场角等),我个人还是觉得代替手机的可能性不大。



 2. 相关公司的布局


2021年元宇宙概念爆火后,国内外科技巨头加快元宇宙布局步伐。目前来看 国外企业在元宇宙的方面的行动较早,头部科技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全产业链布局,国内起步相对较晚,发力主要集中在应用内容方面。


2.1 国外企业对元宇宙产业链的布局


以 Meta、 微软 、 英伟达为首的科技巨头已形成 “硬件 -软件 -应用 ”的全面布局,To C和To B应用共同发展 。


一)Meta在VR硬件已深耕多年并引领全球,内容应用则重点发力To C端的 “社交元宇宙 ”。Meta元宇宙硬件的布局从 2014年收购Oculus便已起步,目前已陆续推出了六款VR头显设备,其中 2020年9月推出的

Oculus Quest 2目前累计出货量已突破千万台,全球市占率超 90%(我个人在年初的时候也买了quest2,玩了一周之后,就一直在角落里吃灰了)。


内容应用上则是在 2021年12月推出了元宇宙社交平台 Horizon Worlds,并在整合此前推出的 VR办公协作平台Horizon Workrooms后逐步拓展办公应用场景 。


二)微软在AR设备上有较大优势应用则聚焦To B端的 “企业元宇宙 ”。2015年便已推出了第一代AR头显Hololens,并在2019年推出了面向企业级客户的Hololens 2;


软件与内容应用方面,2021年微软提出打造“企业元宇宙 ”并推出了混合现实会议平台Microsoft Mesh并表示会进一步将混合现实技术应用于线上办公协作平台 Microsoft Teams。


同时微软还积极布局游戏。在2022年年1月宣布以月宣布以68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动视暴雪目前该收购项目仍在审核中。


三)英伟达作为GPU的鼻祖,依托其在芯片和图形技术领域的优势向元宇宙进军,着力打造 “工程师元宇宙 ”。


此外,苹果、亚马逊等巨头亦依托于各自技术优势在元宇宙产业链上有所探索 。2021年12月,亚马逊云科技宣布与Meta达成合作协议,利用其云计算优势助力Meta人工智能团队的研发工作;


苹果则继续发挥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优势,在2021年取得多项 AR设备相关的技术专利,领域涉足动作捕捉、 3D建模等,根据彭博社报道,苹果首款 AR头显设备最快将在2023年1月发布。




2.2 国内企业对元宇宙的布局


国内企业对元宇宙的布局起步相对较晚,内容应用的布局较硬件端更为积极。

目前我国元宇宙探索的引领者集中于互联网科技企业。


一方面,从硬件端来看,字节跳动在2021年收购国内VR设备龙头Pico后持续借助自身流量优势拓展设备推广渠道,并在2022年9月先于Meta发布配备 Pancake光学方案的VR头显Pico 4;华为则在芯片和终端设备上均 有一定进展,代表产品包括XR芯片平台和华为VR Glass 6DoF游戏套装 。


另一方面,从内容生态端来看,腾讯在2020年便与Roblox达成战略协议并代理发布中国版《 罗布乐思 》,由于与海外版不能互通,现在没什么用户。2021年推出NFT交易软件 “幻核”,不过在前一段时间已经关停。


字节跳动则是在2021年1月投资了UGC游戏《重启世界》的开发商代码乾坤,并在收购 Pico后积极发挥自身在短视频、直播等方面的优势扩展 Pico内容生态;


百度在2021年12月发布元宇宙平台 “希壤在2022年推出了数字人创作平台 “曦灵 ”,之前试过一次,体验感很一般。


其次除上述互联网科技企业外国内游戏和媒体公司亦积极入局,2022年2月,依靠爆款游戏《原神》成功出海的米哈游宣布成立元宇宙品HoYoverse

提出将打造面向全球玩家的高品质虚拟沉浸世界。


 3. 关于元宇宙的几点思考


我们平时谈到元宇宙,可能更多的是畅享它的一个广义的最终形态,比如去中心化、独立的经济体系、脑机接口、精神续存等等。但是无论从目前的技术水平、还是从监管层面的限制考量,这些形态都不容易实现。


可能最近几年或者十几年以内,更容易实现的是依靠虚拟现实技术,为用户提供更逼真、沉浸的体验,解决用户的实际需求,比如个人的娱乐需求,企业的仿真、远程交互需求等。


类似于移动互联网,元宇宙的发展,可能也要经历先硬件后软件的历史进程。通过回顾历史大事件,我们可以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分为概念萌芽阶段(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技术突破阶段( 2007-2009年)、硬件普及阶段( 2010-2013年)、内容应用繁荣阶段( 2013-2016年)。


那么元宇宙现在可能处于技术突破阶段,VR等虚拟终端设备,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性能来提高用户体验,并且元宇宙的最终落地形态,业界现在还没有统一观点,可能会随着硬件、软件以及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变得逐渐清晰。


比如,2022年9月26日,腾讯联合埃森哲发布的《全真互联白皮书》给出的定义:全真互联是通过多种终端和形式,实现对真实世界全面感知、连接、交互的一系列技术集合与数实融合创新模式。对个人,其能随时随地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对企业和组织,其让服务变得更可度量,质量更可优化,推动组织效能提升;对社会,其让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为产业发展模式带来创新,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可以看到,全真互联跟元宇宙没有太大的重叠性,全真互联更多的是从“数实融合”的角度来看,而不是纯虚拟的角度。这个定义就显得更现实、更容易落地一些了。


从投资的角度看,获利最丰厚的时机,应该是在硬件普及的初始阶段,投资相关硬件厂商,比如19年的新能源汽车;在内容应用繁荣的初始阶段,投资相关的内容厂商,比如13年的腾讯、网易。


而目前元宇宙(全真互联网)还在技术突破阶段,我们可以不断跟踪产业发展状况,希望在机会来临时,识别并敢于出手,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


文章的思路有点乱,欢迎拍砖


最后,祝大家股市长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夹头老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