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钱学森知道“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吗?

2017-06-21 明子 中大书院

“中大书院”:全新的观点,独特的视角.



       所谓“钱学森之问”,就是钱老生前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对上述事件,当时钱学森本人只是提出问题,却未给出答案,而是将问题提出来抛给时任国家总理的温家宝,借新闻效应将此问题抛给了社会,让社会去思考这两个问题。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下钱老问问题的话语,可引申出他的问题的几层意思:

   (1)聚焦建国后培养的人才,为什么几十年培养不出民国时期培养的人才的创造力? 建国后这么多年都做了些什么?

    (2)我们建国后取得的所谓 “两弹一勋” “卫星上天”等等,主要设计人才全是民国时期培养的人才,这说明什么问题?


      我们不得而知钱老自己心里想借这两个问题问总理,想带给总理和国民什么样的思考,关于这两个问题的 “钱学森之问” 的话题也讨论了很久。


       杨振宁说,“钱学森之问”是全中国十几亿人都要问的问题。在他看来,回答很简单:这需要一个过程。西方的科学发展到今天,有三四百年的传统,中国想要在三四十年里把三四百年的传统浓缩起来一下子发展,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换句话说,并不是说中国的科学发展没有前途,而是说要有一个时间,不能太着急。在杨振宁看来,中国科学的发展不是太慢,而是非常之快。

      看来,杨振宁是采取了回避的方式回答此问题,他本身也是民国时期培养的人才,而众所周知,民国时间,国家军阀混战,日本入侵等等事件,但在那样的环境下民国还是培养了许多大师级的人物。为什么建国后,在国家平稳时期反而没有培养一个大师级的人物?


     在这里, 我们不想花更多时间去探索这个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你认为钱学森自己有没有 “钱学森之问” 的答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