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盛顿,拒绝权利诱惑的伟大总统

2017-07-16 中大书院

关注“中大书院”,畅享美满人生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美国联邦党政治家,美国首任总统,被美国称为国父,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时大陆军(Continental Army)的总司令,1787年主持了制宪会议。会议制定了现在实施的美国宪法。1789年,他经过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其同时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以总统为称号的国家元首),在接连两次选举中都获得了全体选举团无异议支持,一直担任总统直到1797年。他在两届的任期中设立了许多持续到今天的政策和传统。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谋求续任。华盛顿由于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故被尊称为“美国国父”,又称“合众国之父”。学者们则将他和亚伯拉罕·林肯、富兰克林·罗斯福、伍德罗·威尔逊并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乔治·华盛顿1732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的威克弗尔德庄园。他是一位富有的种植园主之子,20岁时继承了一笔可观的财产。1753年到1758年期间华盛顿在军中服役,积极参加了英法在东海岸的战争,从而获得了军事经验和威望;1758年解甲回到弗吉尼亚,不久便与一位带有两个孩子的富孀——玛莎·丹德利居·卡斯蒂斯结了婚(他没有亲生子女)。
华盛顿在随后的十五年中经营自己的家产,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1774年他被选为弗吉尼亚的一位代表去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时,就已经成为美国殖民地中最大的富翁之一了。华盛顿不是一位主张独立的先驱者,但是1775年6月的第二届大陆会议(他是一位代华盛顿为首都奠基的仪式表)却一致推选他来统率大陆部队。他军事经验丰富,家产万贯,闻名遐迩;他外貌英俊,体魄健壮(身高6英尺2英寸,约188cm),指挥才能卓越,尤其他那坚韧不拔的性格使他成为统帅的理所当然的人选。在整个战争期间,他忠诚效劳,分文不取,廉洁奉公,堪称楷模。
   华盛顿于1775年6月开始统率大陆军队,缘于他在英法七年战争中曾在英军服役取得了一些军事经验,军队退役后担任了15年弗吉尼亚议会的议员。他在战争开始前曾主张在英国统治下北美自治。希望破灭后极力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主张实现民族独立。到1797年3月第二届总统任期期满,他的最有意义的贡献就是在这期间取得的。1799年12月在弗吉尼亚的温恩山,他在家中病逝。


1796年9月17日,华盛顿第二次总统任期即将告终,他在费城《每日新闻报》正式发表感动了几代美国人的《告别演说》。历史不会忘记他最后一次在公众场合出现的感人一幕,1797年3月4日,他出席了新总统亚当斯的就职典礼,当他出现在众议院大厅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挥舞着帽子、手帕发出由衷的欢呼,亚当斯不无嫉妒地发现那一刻人们的眼睛都是湿润的,在写给没有赴会的夫人的信中,他还耿耿于怀地抱怨“那热泪盈眶的眼睛,珠泪滚滚的眼睛,泪水滴滴的眼睛”。当然,如果没有亚当斯那一刻心中油然而生的妒意,后世的人们将永远无法想象那些含泪的眼睛。




面对华盛顿离开时的背影,“人群中再一次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6天后,他就迎着寒风匆匆登上盼望已久的归程。3月15日,他回到了久别的家园,他所梦寐以求的那片土地,开始他告别政坛之后的新生活。这位64岁的老人动情对妻子说:“我们终于回到了自己平静的港湾。”



人的一生充满诱惑,权力、财富、名望都可能使你患上精神疾病,引你误入歧途。人生需要对过度权力、财富、名望的免疫力……

——美国心理学家 卡伦·霍尼


1


对于华盛顿的伟岸人格、丰功伟绩,华盛顿昔日的革命伙伴国会议员哈利·李(Harry Lee)的评论最有代表性:他是一个公民,他是战争中的第一人,他是和平时代第一人,也是他同胞们心目中的第一人。


应该说,这一评价相当公允,既传达出华盛顿在赢得独立战争胜利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国家和平时期奠基国家制度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表达出华盛顿在美国人民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然而,在我拜访华盛顿故居弗农山庄,游览约克郡大捷英军投降之地,参观华盛顿宣誓就职开国总统的华尔街联邦大厦,品读华盛顿讲演,阅读华盛顿多版传记,听人们谈起华盛顿往事之后,我最想说:华盛顿是世界上最不可征服的的人。



这个评价并不是我想到的。


非常庆幸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上中学时,现在已记不起从哪里弄到一本法斯特(Howard Fast)写华盛顿在纽约长岛战败一路撤退故事的纪实小说,书名就是《没有被征服的人》。当时我读的是如醉如痴。


1776年8月,英军在纽约集结2万士兵,围困住华盛顿麾下的8000主力民兵。大陆军险象环生,步步失败,逃兵成群,最惨时华盛顿的部队只剩下2911人,几近毁灭。而大陆会议的所在地,《独立宣言》诞生地费城也被英军占领。



法斯特在小说里写到:在这样情形下,华盛顿多次思考着自己面前的三条路:


第一条也是最明显、最容易的路,那就是投降……可是这条路没有真正深入到他的意识里去,他只存在于那折磨他的“疑惑的深渊”里,他不能把它详细的考虑,因为他还不愿意承认自己已不可收拾到要考虑这么一条路的地步。第二条可能选择的就是对抗。如果他召集全体官兵,告诉他们他已决定坚守到底,誓死抵抗,直到全部牺牲为止,那他们对这决策不会喝彩,不会报以微笑,不会喊出为国牺牲之类的慷慨的话,他们只会以早已失了神的眼茫然的望着他,他们中间那些小伙子(全军上下大部分人是小伙子)会想起了家乡清静的小村子里的情人而偷偷的哭泣起来。在现在的状况下,这一条路是飞蛾扑火。还剩下一个可以选择的道路,那就是撤退。撤退可以保留他的军队。撤退可假以时日,浴火重生。


在敌众我寡、溃不成军的现实面前,华盛顿没有被征服,没有投降,也没有以卵击石的自投罗网,而是选择了撤退。他要把那些乌合之众磨练成一支军队为止。面对现实,华盛顿心理是清醒的,他对他的部下说:


各位,你们可知道我在离家的时候,还以为这场战争是用不了多久的。事实上不是用不了多久,而是要很久很久。如果万不得已,我们将要退过山岭,那儿有一片有两个欧洲大的森林。可是,各位,总有一天我们将要成为一支军队,到那时候我们就要转过身来反攻——那时候我们就不再逃跑了。


华盛顿的不可征服不在于他的军事指挥才能无往不胜,华盛顿吃的败仗远比胜仗多多了。当然也不是华盛顿无能,而是名义上的大陆军不过是一些临时凑起来的农夫之众,数量、装备、能力与正规的英国军队岂止天壤之别。说真的,在战争理论与实际指挥方面华盛顿没有留下什么显示其英明之处。华盛顿的不可征服在于他没有被困难所吓到击退,没有因挫折而气妥止步,没有被失败而绝望,而是屡败屡战、愈挫愈奋,最终得道多助并赢得了最后胜利。



华盛顿没有被外在的困难挫折、失败绝望所征服。


然而,在我看来,华盛顿最不可征服的,更在于他战胜了所有人内心都潜藏的权力欲望、地位贪婪。


从1775年4月北美民兵在莱克星敦打响反英第一枪到1781年北美独立战争的最后一役约克镇大捷,华盛顿率领美军经历了艰苦卓绝的6年战争。约克镇之役后,英军虽然主力犹存,但他们再不愿意继续这场无谓的战争了。和平谈判启动,1783年,《巴黎条约》承认美国独立事实,宣告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最后胜利。


战争落幕,华盛顿坚决拒绝了同僚们怂恿他领导军事政权的提议。 1783年12月23日,秉持主权在民理念的华盛顿正式向联邦议会辞去美军总司令的职务,发表了经典的告别演说。


华盛顿简洁明确坚定无疑的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并且向庄严的国会告别。在它的命令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所有公职”。


告别仪式虽由专程从巴黎赶回的杰斐逊主持,却非常简单,只有三分钟。但令人感动不已:当人们看到满头白发、战功赫赫、声望如天的华盛顿居然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崇高无私自愿放弃他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时,人们眼中都充满了感动感激的泪水。


华盛顿的告别演说传到了英国,英王乔治三世也不由得说:如果华盛顿真的辞去军职,他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If he does that ,he will be the greatest manin the world)。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而这,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不依靠外在压力,仅仅依靠内心的道德力量而自觉放弃了为公众服务过程中积攒起来的权力。


为什么辞去军职放弃权力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呢?历史上多少人难拒心魔、因功持傲、佣兵自重、挟势封妻荫子、弄权拜侯称王。只有华盛顿在第一时间解散了军队,解甲归田。


历经八年征战,华盛顿又回到了弗农山庄。他说,没有比在弗农山庄与妻子和孩子们在一起更幸福美好的生活了。他改良土壤、酿造美酒、修缮房屋,像普通人一样度过真实从容的时光,他再也不想离开波托马克河旁的老宅、庄园……


期间,他的老部下丹尼尔·谢斯上校面对北方各州的军饷乱局时,给华盛顿写信,建议华盛顿振臂一呼,建立美利坚王朝,拥戴他成为国王。结果华盛顿回信说,如果你对你所效忠的国家和我本人还有一点点尊重的话,以后不要说这种话了,我不认识你了,我们从此断交。然后他就跟那个老部下断交了。


2


在解甲归田四年后,1787年华盛顿不得不复出参加制宪会议。因为只有华盛顿力挺美国宪法,北美十三州代表才愿意达成宪法共识;只有华盛顿愿意出任总统,各自独立的十三州才愿意合并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1789年,华盛顿在全体选举团无异议支持下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793年连任第二任总统。在第一任时,有人建议仿英国皇家方式,称总统为 Your Highness President (总统阁下)。华盛顿却决定用最简单的称谓,Mr. President (总统先生)。


华盛顿任总统时的无懈人品、突出政绩、美国民众的热情拥戴,足以让华盛顿轻松蝉联第三任总统,但华盛顿在他第八年任期即将结束之前,坚决退休。


1796年9月17日。华盛顿向公众发表了人生第二次告别演说,他说他“已经担任了两任美国总统,这是出于责任感的心甘情愿奉献,也是顺从各位的意愿要求”,“现在鉴于国内情势的好转,我已经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已经没有任何理由一定由我继任总统。各位已经没有任何理由不同意我退职的决定。”


一个人在总统的位置上如果谋求连任是有更多的政治资源可以利用,何况人们还是一如既往的热烈期望华盛顿继续连任。但华盛顿心中想得更远,他说“我走在尚未踏实的土地上,我的所作所为将可能成为以后历届总统的先例。”他向美国人民解释,“你们再继续选我做总统,美国就没有真正的民主制度了”。


这就是华盛顿,他不要自己的连任,他要的是任期制的民主制度安排。


法斯特说得好,华盛顿是不可征服的人。


华盛顿没有被外在的困难挫折、失败绝望所征服。


但华盛顿更不可征服的,在于他对权力欲望具有强大的免疫力,在于他没有被内在的心魔所征服,没有被胜利、荣誉、权力、欲望所征服,他用内心崇高的道德力量与品格证明人类之伟大。


3


古往今来,概莫例外,凡权力都有三种倾向:


第一,权力有自我膨胀的倾向。骑着毛驴想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人们总是嫌弃到手的权力小,往往不择手段攫取更大的权力。权力易使人贪婪。


第二,权力有逃避监督的倾向。一朝权在手,便将令来行。人们总是有权任性,不喜批评。权力易使人傲慢。


第三,公权带来隐形私利的倾向。执掌公权者如谋私利,拍马者、奉迎者如蝇逐血,执掌公权者的洁身自好很难抵挡那无所不在的蝇营狗苟。权力易使人失足。


正可谓,权力之欲烈于鸦片之瘾,权力之祸大于鸦片之害。


人们啊,在权力面前,请扪心自问:我们到底要什么?


永远不要高估自己在权力面前的免疫能力,也永远不要低估自己在权力面前的堕落程度。


我只想对企业家说——做企业领导,总会拥有权力,要善用权力,为社会创造价值,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使我们的世界更美好。但也要警惕权力,特别是能力无法驾驭权力、权力缺乏监督的时候……


来源:网络


欢迎关注 “中大书院” 后留言给出您的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