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华古典】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词,再过千年依旧催人泪下!

2017-12-13 中大书院

关注“中大书院”,畅享美满人生 

关注“中大书院”后,请点击底部菜单阅读更多精彩内幕。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公元1075年的正月二十日,苏轼在密州梦见已故的爱妻王弗,遂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北宋诗人,“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说此词“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

说到悼亡,回顾中国文学史,自《诗经》以来,就已经出现过悼亡诗。直到苏轼的这期间,比较出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以及晚唐的李商隐。他们的悼亡诗,均是追忆往昔,思念之情痛彻入骨,读之无一不令人心痛。

而用词来写悼亡,则是苏轼的首创。同时苏轼的这首词也和前人的表现方式不一样,苏轼的表现艺术独具特色,他是以记梦的方式去抒发自己对亡妻真挚的感情。或许他也常常“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

而这十年更是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屡受排斥的十年,仕途上遭受压制,悲愤交加。或者就是这个时候,自然会想起,蕙质兰心,通明事理的王弗。“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两句任何时候读来都令人倍感凄凉,苏轼把它写的极为沉痛,事实上也如此,即便亡妻的坟墓就在眼前,但生死有别,又如何话凄凉呢?

都说相思容易催人老,这种生离死别,就更为明显了。苏轼才四十岁,就已经“鬓如霜”了。通过对自己形象的描绘,增加了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同时这份感情又是如此沉痛。词的意义自然而然就更加深刻了。

下片的头五句,是苏轼梦中的情景。仿佛他又回到了旧时和妻子两人相聚的地方,妻子的容颜和神态,依稀当年。梦中的妻子,更是在窗前梳妆打扮,美好的记忆一幅幅展现。其实回忆越是美好,现实越是沉痛,“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无限的凄凉。

词的结尾,自梦境回到现实,苏轼设想妻子在明月之夜一个人的凄凉幽独,恐怕是柔肠寸断了吧?这里的绝妙之处,苏轼并不说自己如何,反而说对方如何,使整首词更加意蕴,读起来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又让人觉得凄清幽独,黯然魂销。

纵观全词,苏轼运用虚实结合、白描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别具一格地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这份哀思,跨越了时间,跨越了空间,甚至跨越了生死,后世之人无一不对他们的夫妻之情而感到哀惋和沉痛。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家都在看

【中华古典】易经:“三观”不合,是交友大忌

易经风水|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看风水

易经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

台湾曾仕强教授:易经想对人们表达什么?

《易经》全文翻译,价值连城!

易经破译1:八卦是个方向盘

易经名言100句

易经数字密码,你知道几个?

易经的漫画

奇门遁甲入门基本

看了视频“三季人”, 心平气和过一生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每天美文免费推送:




更多好文在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