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5

厉害了!

闻名于世的都江堰,

咱大福建就有3个,

分别在福州、漳州、莆田

就差你还不知道了!!



说到都江堰,

很多人一下子想起历史课本里学的

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

李冰父子


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传奇

大家一定都听过

可是你知道吗?

在咱福建也有3个翻版的都江堰

不信,往下看


01


漳州长泰县双圳陂------“闽南都江堰”

历经700多年的风雨洗礼

双圳陂至今仍灌溉着当地万亩良田

关于这座水利工程的动人故事

你听说过了吗?

01捐田240余亩 他捐巨资兴修水利


正是有了李冰父子,才有了都江堰这一传奇工程。同样,也正因为有了陈耆,才有了双圳陂与它的故事。

宋宁宗年间,漳州长泰县经常发生旱灾,特别是人和(今武安镇)与彰信二里尤其严重。大旱之年,田洋龟裂,禾苗枯焦,农户颗粒无收。

长泰县彰信里(今陈巷镇)双芹社人陈耆在当地十分受人尊敬。他虽承袭了祖业数百亩良田,但急公好义,轻财乐施,凡是公益事业,即使捐耗巨资,也在所不惜。对贫苦农民,也处处给予同情接济,百姓尊之为“陈耆公”。  

看着连年的大旱, 关心农民生计的陈耆,决定自行出资兴修水利,解决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的水源问题,为百姓造福。

他聘请水利名师,并亲自陪同,实地勘测地势,设计画图,拟订了双圳陂工程:从岩溪珪山之麓、龙津溪乌石潭处,筑坝截流,引水入古仓造陂,名曰“开禧”。双圳陂经过他的祖田,他慨然捐田240余亩。他的这一举动大大激发了当地兴修水利的热情。修建期间,周围的群众都深为陈耆公的善心义行所感动,纷纷自发地携带锄头、畚箕,自备口粮,不计报酬,前来参加义务劳动。

02修建11年 他的义举被后人铭记

整整花了11年时间,“双圳陂”水利工程在嘉熙元年终于建成了。水渠总灌田一万余亩,成为长泰古代最大的农田水利工程。

在修建过程中,沟渠要经过一沈姓地主的田地,沈某固执不允,成了拦路虎。陈耆提出将自己的良田与他交换,沈某仍拒绝。该圳只好绕过沈姓的田,多花了许多人力物力。如今,人们看到的弯弓渠道,就是当年留下的。这一个大弯,却成了当年同是有钱有地的两位财主不同的为人之道的鲜明对照。

水利工程建成后,陈耆挑选热心公益事业的乡人当陂长。因水渠流经15个村落,于是群众更习惯叫它为“十五户陂”。

水利工程的建成,使众多旱地变为水田、荒原成为沃野,从而为水稻在长泰的大面积种植创造了条件。因此,陈耆被长泰县居民尊称为当地的“李冰”,“十五户陂”也赢得了“闽南都江堰”的盛誉。

在彰信里陈耆的故里,乡亲们有感于陈耆夫妇的恩德,还修建了一座陈公祠。

03水渠滋润万亩良田 延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十五户陂仍被沿用至今。为提高水利效益,政府水渠进行了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多次改建扩建,其渠道配套进一步完善。

1958年,在原陂上游1.5公里处,修建长159米、高1.6米砌石拦河坝,以增蓄水源。1972年,县里继续完成总干渠和支干渠的改扩建工程,增长渠道9.6公里,使总干渠长度达15.54公里,并起到排灌两用。各村新开挖灌溉支渠9条、长22公里,使干支渠形成水利网,实现全灌区防洪、排涝、灌溉配套,使整个灌区成了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产粮区。

由于双圳水利工程设施的完善与配套,1999年9月,陈巷镇的十五户陂灌区,被列入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国土资源部万亩土地生态整治项目。

“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我们种植农业都靠这个工程,之前还可以通过水渠洗衣服、淘米,所以我们依然感谢祖先的创举。”当地一位年长的村民说。

02

莆田木兰陂-------有“南方都江堰”之称

福建省莆田市的木兰溪上的木兰陂。建于北宋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的木兰陂是中国东南滨海地区拒咸蓄淡灌溉工程的独特创造,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有“南方都江堰”之称。

木兰溪是莆田市最大的河流,全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干流总长105公里,主要支流5条。

1960年4月竣工通水的东圳水库位于木兰溪最大支流延寿溪上,拦河大坝长360米,高58米,顶宽8米。水库具有灌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游览等作用,是莆田市的“大水缸”和生命线工程。

福建省莆田市家乡河木兰溪的最大支流延寿溪,包括溪上建于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的延寿古桥在内的绶溪公园以“清溪、绿岛、古桥、丹荔、田园、乡村”为规划主题,体现生态和休闲、人与自然的和谐。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的木兰溪仙游段,当地为保护木兰溪而专门设置的河道专管员正在清除垃圾。


03

西关水闸曾被称为福州的小“都江堰”



老福州都知道安泰河是横贯福州城区中部繁华闹市的千年内河。这条被称为“小秦淮”西端,有个水闸,叫“西关水闸”。

    据福州文史爱好者齐上志介绍,安泰河西段的西关水闸,从柳桥河引洪山桥闽江水入域,古时可以缓解福州城内的旱涝,一度被称为福州的小“都江堰”。

    西关水闸有着920多年的历史

    关于西关水闸,在《榕城考古略》中有记载:“西水关的水引自洪塘的江水,从西禅寺附近的一条三十六曲浦入城,过太平桥与南潮汇合于观音桥。”

    齐上志说,“据老人介绍,以前西关水闸引入省城的水量极大,是古代福州城区的四大水系之一,对福州城区的旱涝灾害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介绍,这个水闸在柳桥下设闸,可以人为控制调节雨季丰水期和旱季枯水期出入城区的水量,故特在柳桥下设闸,也可以说是老福州的水利设施之一。

    算起来,西关水闸的历史有920多年。在白马北路,记者找到了现存的西关水闸。据介绍,现存的西关水闸建于元代,1988年列为鼓楼区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列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在西关水闸处,东南快报记者看到一保护碑文,上面写:“西关水闸建于元代,位于鼓楼区环城路(现为白马北路)。福州古有东西二潮江水汇流于城内之壮观,此即引入西潮江水的水闸。”西关水闸石构,高4.45米,宽0.6米。闸门凹槽旁镌刻:“大元至正三十年岁次甲午十一月丁丑吉日福建行省官高兴等亲造”,元至正三十年即1293年,至今已920多年。

    水闸如今连接着安泰河和白马河,靠近安泰河位置有个控制水流量的水闸。



在福建生活了几十年


竟然不知道咱大胡建有这么多翻版的都江堰


播报君不知道有没有说全


欢迎博学多识的你,文末留言补充




猜你喜欢(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哦)

85年前的今天,这个福州人诞生,改变了整个中国!


1957次闪电!刚刚,福州炸雷+闪电+狂风暴雨!被吓到的举手!心疼那些还在路上的人!


福建人6月30日前游宁夏,4A级以上景区门票全免!

来源:中新网、大长泰、长泰驿站、漳视新闻、百度百科等 东南网综合

本期编辑:陈虹虹



特别声明 面朝大海,风行东南

本文由东南网官方公众号(东南网播报:fj-new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及图片、视频来自网络,恶意抄袭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长按可关注







感谢您的阅读,

喜欢就点下↓↓↓大拇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