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汽车金融:除了“不缺钱”,其余啥都缺

2017-07-31 汽车金融

来源:财经第一声


比汽车卖得更火的,是“汽车金融”。


近期发布的《中国汽车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显示,随着汽车消费意识的普及,汽车消费者对于二手车贷款、融资租赁、汽车相关衍生产品的融资需求逐渐增长。而从新车市场到二手车市场,每年的业务规模高达数万亿元之巨。


但对于“不缺钱”的汽车金融来说,背后却是暗流涌动。


金融市场也“堵车” 


毫无疑问的是,当今中国,早已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国家,以至于新车、二手车及汽车后市场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在“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力,汽车金融也渐渐成为了风头最劲的细分领域。



目前,汽车金融已经覆盖了整个新车市场和汽车后市场。前者包括了生产制造、交易流通等环节,涉及新能源、主机厂商、经销商、4S店等中间商;而后者则包括了救援、停车、维修保养、汽车配件等。


而在这两者之间,还有车贷、车险、融资租等。


面对这样一个“大蛋糕”,资本自然是愿意铤而走险。


有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汽车金融领域已经产生了18笔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超过了180亿元人民币。比如第一车贷,仅用了1个月时间,就完成两轮共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而大搜车也完成了1.8亿美金的D轮融资;同时,易鑫资本还与农行广东分行签署了高达100亿的一揽子战略融资框架协议。


这还不算完,近年来不断对用户进行广告轰炸的瓜子、优信、人人车等,如今也不约而同地表示:要进军“金融业务”。



资本的行径也向外界传达了一个信号:“汽车金融”有大钱可赚。


“汽车金融”难操控


至于能赚多少钱,德勤给出的预测是:2016-2020年间,中国汽车金融将迎来高速增长,到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可以突破2万亿元。


有了这颗“定心丸”,就连阿里、百度、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在汽车金融行业布局。


比如阿里通过天猫平台推出了“车秒贷”,与近百家汽车企业达成“贷款服务”等合作,而腾讯则利用其在社交领域的优势,通过微信理财通,推出了针对特定整车品牌的购车理财产品,同时,还通过入股易鑫金融、人人车等平台,完成在汽车金融领域的布局。



至于百度,尽管布局较晚,但也通过对接车贷和车险供应商,开始了平台化经营的试水。当然了,以百度曾经的作风来看,其“盈利能力”必然是无需置疑。


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商业蓝海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无论是巨头还是独角兽公司,它们所面临的风险,除了虎视眈眈的对手,还有暗礁以及难以预测的风暴。


现实中的案例有很多,比如二手车估价难、线下模式资本过重、二抵公司骗车骗贷、资金成本等问题,毕竟金融业是个高风险行业,面临的诈骗指数必须爆表。


其实,不论是在P2P,还是汽车金融,风险控制一直都是所有企业的死穴。


如果要寻找最大的“痛点”,恐怕让汽车金融最头疼的莫过于骗车骗贷和车辆的二次抵押。



不可否认的是,汽车金融平台风控能力普遍薄弱,缺乏风控意识,导致欺诈乱象频出。同时,行业内部还面临信息不透明,市场缺乏健全的信用体系,这就让平台失去了对风险的“免疫力”。


除了上述的“顽疾”,还有来自业内的“人祸”。


比如不少平台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过度追求放贷的规模和速度,从而人为的放低了对风控的要求,更有甚者,还会直接忽略风控环节,只要客户申请就放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骗贷”的帮凶。


而在“骗贷”等问题之外,汽车金融领域还面临着场景化创新的局限。


必须明确的是,汽车是一款极重体验的产品,其外观、内饰、舒适度,操控感,都必须经过实践才能得出真理,这就导致了该行业根本不能脱离“线下”。



比如在二手车金融和融资租赁中,很多用户的风控大数据不够全面,仅仅依靠线上风控,根本无法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而且,汽车作为一种流动资产,纯线上操作,也很难控制车的流动。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更为科学合理的商业模式,才能够驾驭该行业的发展。


“汽车人”需全面发展


除了行业问题,不少企业自身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目前的汽车金融市场体量可达万亿级,而即便有巨头的助力,但仍旧没有公司敢宣称自己“很有钱”。


而在这样的前提下,与强大的传统金融机构开展互利合作,则变成了一个看似不错的选择。毕竟对方既能“输血”,又能提供丰富的产品品类,何乐而不为呢?



在与机构开展合作的同时,也自然不能忽视互联网科技的发展。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汽车金融公司业务量逐渐庞大的今天,势必会产生一些客户逾期的问题,而针对逾期时间的长短,也需要有不同的催收方法。


在这样的需求下,若有一款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催贷管理系统,就能很好的解决“不良贷款率”。


所以说,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汽车金融行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必然需要全套的辅助手段与解决方案,不能墨守成规,否则,无论是本身的骗贷、抵押、体验等问题,还是后期衍生的催债等问题,都将成为行业的致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