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将军,这是故乡人民的深深怀念

2016-05-11 杨则尧 微聚庐江
点击上方“微聚庐江”可订阅哦!


我与孙立人将军的最后信缘


五十年代我曾在庐江金牛镇工作过,那里有孙立人将军故居,我也知道孙立人将军故居的有关情况。我对孙立人将军的真正了解,还是我就任庐江县台办主任以后,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迫使我不得不想方设法地了解他,目的是便于沟通两岸关系。

那是1987年在纪念抗日战争五十周年时,我获得了这样的材料,并且在以后很多传记中得到证实。我仔细认真地读了这份材料,从中知道了这位将军驰骋沙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排挤和夺占英美荷在太平洋上的利益,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导致第二天英美对日、德、意正式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扩大。从1941年冬季到1942年夏季,日军先后侵占了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关岛、威克岛和新几内亚一部分,侵入缅甸。

1942年春,中国应盟邦英国之请,组成以罗卓英将军为司令长官的中国远征军,驰赴缅甸。新三十八师是这次远征军的战斗序列之一,师长孙立人奉命率部出国远征。


新38师第113团仁安羌激战。


3月28日,350辆卡车,摆成一条长蛇阵容,带着这支远征军健儿,浩浩荡荡从安密向西疾驶,4月5日抵达腊戌。日军已从仰光打到平蛮,曼德勒(即旧都瓦城)告急,腊戌已进入战时状态。4月8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飞抵缅甸,在梅苗召开远征军军师长参加的军事会议,决定由新三十八师担任保卫曼德勒的任务,任命孙立人为卫戌司令。

日军分兵三路北上,盟军亦分三路迎敌,中国军队担任正面及左翼,英军担任右翼。当新三十八师在曼德勒布防做坚守准备时,右翼英军第一师忽然放弃马格威,改守仁安羌;日军以两联队并配属特种兵约七千兵力,迅速占领仁安羌,断英军后路,将英军第一师全部反战车旅一部,包围于仁安羌以北地区,另以一部兵力渡过拼墙河,向北挺进。



仁安羌大捷缴获的日军军旗。


英军放弃马格威影响我正面杜聿明所部第五军防线。孙立人于4月14日奉长官部命令,速调一团兵力开往巧克柏当,支援英军并掩护我第五军侧背。孙立人派刘放吾团长于4月16日到达目的地。4月17日,刘团奉英军第一军团长普史姆莱将军的命令,乘汽车到拼墙河,向北岸约两英里公路两侧之敌施行攻击而歼灭之。孙立人经过周密布署,亲临前线指挥,于4月19日下达拂晓攻击命令。敌军攻击部队越过拼墙河。激战至下午三时,攻突日军对英国军队的包围,被围7500多英军和外籍记者安全脱险。他们见到我军官兵,纷纷竖起大姆指高呼:“中国军万岁!”


1992年4月11日,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在美国芝加哥会见刘放吾,感谢他当年率部解救英军。


这一战,毙敌1200余名,虏获卡车140余辆,步枪400余支,战马200余匹。

仁安羌大捷救援英军的捷报传到祖国,传遍全世界,英皇和美国总统分别给孙立人授勋,褒扬他在缅战中的丰功伟业。


史迪威代表美国总统罗斯福授予孙立人丰功勋章。


读罢这段文字,我肃然起敬。将军在缅战中,不仅击溃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而且也打出了国威,为世界反侵略战争赢得了荣誉。

就在这年,我接待了孙将军的侄女。她在美国探亲回来,转告了孙将军的思乡之情,特别怀念先父母之墓。在此之前,我们多次深入了解了孙将军的先父母之墓,遗憾的是在1958年兴修果园山水库时,他的先人之墓被迁移到月形山安厝了。



孙立人与家人


1988年,台湾当局允许台胞赴大陆探亲旅游。将近四十年的亲人隔绝,台胞像缺堤的洪水,成批地涌向大陆。台胞刘文美(克敌)先生随着回乡的人流,回到故乡并找到我,要求去孙立人将军的故居和他的先人墓地拍照,我当即应允并陪同前往。刘先生将所拍照片带回台湾,同时还把将军比作宋朝抗击金兵的岳飞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孙将军,勾起了孙将军对故乡的眷念。同年11月,孙将军给刘先生写了回信:“克敌仁弟左右,故居所摄照片,曾一再展现,虽旧梦重温,然亦感慨系之矣,立人何敢与武穆比,而所迁亦正复相同也,草此致谢,余不一一即颂。”



孙立人与家人

孙将军给刘先生的信,是在孙将军九十大寿前十七天写的。孙将军九十大寿是1988年11月25日在台中孙宅举行。我们接读刘先生转来的手书后,立即组写了《庐江乡亲惦念孙立人》一文,香港《大公报》于1989年1月15日以特稿的形式刊载。当时的香港《大公报》虽在英国伦敦出版的欧洲航空版和在美国旧金山出版的美洲卫星版,尚不能在台湾发行,因为台湾尚未解除报禁,但邮件可以互通。在香港的安徽省政协委员殷淑明先生立即将《庐江乡亲惦念孙立人》的特稿邮给台湾孙将军旧部潘德辉先生,我亦手书一封与剪报一并邮给刘文美先生。刘先生接信和剪报后,于1989年2月25日亲赴台中市孙宅,将稿件和书信面呈孙将军。嗣后刘先生来信说:“老人家阅后非常高兴,并叮咛再三,要我代为谢谢先生与故乡父老关怀之盛情。”




先生还将《庐江乡亲惦念孙立人》的特稿复印了150份,分送孙将军旧部。这篇稿件是大陆第一次正面报道了孙将军,稿件还披露了孙将军和第一夫人龚夕涛的故居保存完好,孙将军的故居在庐江,连先人墓地均安厝在庐江境内等有关情况。

这篇稿件进一步加深了孙将军的思乡之情。1989年4月孙将军旧部潘德辉先生回乡探亲,将军再次手书:“德辉弟台鉴:知弟即将有大陆之行,烦请便中至立人家乡一转,一则离家已久,对故乡思念甚殷,再则祖先坟茔不知尚完好否,亦日夜不能去心也,专此相托。”潘德辉先生在回浙江老家探亲后于4月27日来庐江。在当地有关部门的陪同下,他专车来到柯坦镇月形山,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孙将军先人墓地,代孙将军隆重举行了扫墓仪式,焚香祭拜,终于了却了孙将军的一番心愿。




1990年3月29日,孙安平先生秉承父命,抵达故乡庐江祭扫墓地。对于当地有关部门的安排和接待,将军感激不已。他于同年5月15日给我来信,这既是孙将军的首次来函,也是孙将军逝世前六个月零四天给我最后的来信:“上月小儿安平回乡扫墓,诸承照拂,深以为感。立人以身许国,长年在外,于先父母养育之恩未能报答于万一。今闻其墓道荒秽,表志无存(作者注:因当地兴修水利,将孙将军先人之墓由龙灯桥迁往月形山安厝),五内崩摧,哀痛莫明。”他逝世前曾表示,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亲自回乡祭祖探亲,了却心愿。




随着海峡两岸形势的逐步好转,将军思乡之情亦越来越浓,当然也不排除回乡扫墓探亲的安全问题。潘德辉先生私下也曾向我提出类似问题,我当时给他的答复是:“既往不咎,爱国一家,将军如果真的回来,大陆不排除有高层接待。”因此,潘德辉先生于1990年5月25日来信说:孙将军回乡之意比任何人都深,他一再同我说,毕生几个大愿:一是在缅甸阵亡的营长张琦的外国勋章,必须交与张的后代(此事已于1989年办妥)。二是齐学启副师长之墓必须重建(“文革”中被红卫兵铲平,已于1989年6月重修)。再则是必须回籍祭扫祖墓。可惜他目前身体状况实在不能长途旅行,我希望两岸能直接通航(我想会解决的),只要他老人家身体状况许可,我必会亲自陪他回去祭祖。




由于高龄及健康原因,将军不宜长途跋涉,在台亲人和旧部都劝他待健康情况好转,身体养好,在能长途旅行时,无论天涯海角都会陪他一同返乡。不料孙将军1990年11月19日病逝于台中寓所。这返乡祭祖的夙愿便成为他终生的遗憾了。

孙将军虽未能亲自返乡祭祖探亲,心愿未了,但家乡人民没有忘记他。目前,孙将军的故居已修葺一新,成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了纪念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场上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宿将孙立人将军,从1988年开始到孙将军的逝世前后,我曾在海内外报刊电台上发表过八篇文稿,其中在香港《大公报》上一篇,还有《百战军魂——孙立人将军》一稿尚未完稿时,将军已经逝世,《壮哉!一代军魂》和《孙立人将军的未了心愿》两稿被收录孙立人将军永思录一书,成为纪念文章。




另外,与孙将军交往中,无论是托人回乡扫墓,还是哲嗣秉家父命回乡祭祖,我们通过《团结报》和《海峡之声》电台一一作了报道。

1998年1月17日《人民政协报》刊载了《孙立人将军晚年未了的心愿》。1998年2月,安徽人民出版社《纪念孙立人文集》一书又采用了我所写的《三封手书寄深情》。2010年10月12日出版《纪念抗日名将孙立人文集——庐江文史资料之五》,又采用了我撰写的《故乡的怀念》一文,以纪念将军诞辰110周年,寄托故乡人民的怀念之情。

(此文刊载2015年第四期《安徽统战》)




猜你喜欢

△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庐江5万共产党员在行动

△  火速!驻庐武警交通部队,赴福建泰宁泥石流事故现场救援

△  爱心爸爸、妈妈,我在这里,您在哪里?

△  无边绿色眸里漾(作者眼里的家乡模样,真是醉了)



微聚庐江

传播庐江声音

展示庐江风采





为我们美丽的家乡点赞吧!为了让更多的朋友知道庐江、关注庐江、欣赏庐江,请在默默点赞后分享给你的朋友们,让更多的人分享庐江的美!

投稿邮箱:wjlj2015@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