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童玩,你有经历过,请珍惜渐远的青春

2016-07-30 徐其余 微聚庐江
点击上方“微聚庐江”可订阅哦!


渐行渐远的童玩记忆


傍晚在街心花园一带散步,看到孩子们滑着买来的漂亮的滑板玩乐,不由得被他们快乐的气氛所感染,而我们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童年哪有如此享受。





一、滚铁环


铁环,我们童年成长时期最经济的玩具。

幼时的孩子,在家中找来不用的旧盆箍、桶箍,再用一根铁丝弯成推铁环的钩子,一到放学或星期日便绕着房前屋后“哐啷哐啷”滚起铁环来。我家没有多余的旧盆箍、桶箍,我便缠着父亲到铁匠铺子里买了一只新的。校园操场上、小街道路上,也常常见到我们滚铁环的小小身影。

滚铁环需要一定的技术,在拐弯、上下坡、过障碍的时候尤见技巧。有时,为了显示“技术”,两个孩子还作起接力滚铁环表演,即一个人“放把”,另一个接着滚下去。我那时不用双手,仅用单手将铁钩钩住铁环往前一送,铁环就向前滚动起来。有的孩子滚着铁环,能从家门口一直“哐啷哐啷”滚到学校上学。铁环滚得好的孩子,往往赢得别的孩子的羡慕,甚至在他周围形成一个铁环“粉丝”群。

就这一类最简陋不过的玩具,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记得在一本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儿童时代》杂志上,我曾看到一幅图画,画面是一个戴红领巾的孩子正在滚铁环,眼眸中觉得此图无比亲切,勾起我对童年生活的一番回忆。这是对我们童玩的真实记录啊!近从一篇网文中我还得知,荷兰的运动专家早在1976年就提出设置滚铁环比赛,指出该项比赛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平衡性、肢体的协调以及眼力等。滚铁环可以练习平衡能力,练习身体的协调性,可以提高四肢活动能力,有这么多的好处,何乐不为呢!

而今天我感觉,最重要的是它当年曾让我们有一个无忧的童年。





二、打“地老鼠”


家乡话俗称的“地老鼠”,规范的称为陀罗,又作陀螺。

陀罗,古人多有记载。《通俗编》记载:“陀罗者,木制,中实而无柄,绕以鞭之绳,卓于地,急掣其鞭则转,顶光旋旋,影如不动也。”清李孚青《都门竹枝词·打陀罗》中有诗:“清明佳节柳条拖,放学儿郎手折多。早送爷娘上坟去,好寻闲处打陀罗。”一截圆木头,用刀将一头削尖,便成陀罗,在一根竹棍梢头栓一截鞭绳,环绕陀罗,在平地“急掣其鞭则转”。打“地老鼠”是我儿时的童玩项目之一。

忆起幼时,我们在家中旮旯里翻找得一截圆木头用刀削作“地老鼠”,放学后,在家门前挑选一块较平坦的地面玩打“地老鼠”游戏,首先用竹棍梢头栓的一截鞭绳绕着“地老鼠”猛地掣动,圆圆的“地老鼠”便急速旋转,转速稍有缓慢我们用鞭绳抽打为其加速,在这样的加速中,“地老鼠”能旋转很长的一段时间。“地老鼠” 欢快地旋转着,我们小小的童心中充盈着快乐。

为了增加娱乐效果,我们还用水彩在“地老鼠”顶部涂上几道色彩或嵌上一只亮闪闪的图钉,地面多只“地老鼠”旋转着,彩色的圆晕煞是好看。为了较量谁拥有的“地老鼠”旋转时间更长,更“狠”,我们用鞭绳驱动正在旋转的“地老鼠”互相撞击,谁的被撞倒了,一阵哄笑中我们再怂恿别的玩伴用更硕大的“地老鼠”同他比赛。那时的冬天气温很低,但热衷于玩乐的我们,一抽“地老鼠”,浑身发热,寒冷顿去。

好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儿童包括我的孩子不知什么是“地老鼠”,根本没有沉浸于这种童玩的快乐体验。“地老鼠”,一种简单而朴素的自制玩具,在那个年代陪伴着我们度过了无邪的童年时代,给我们留下了永远难以泯灭的珍贵记忆。





三、斗蟋蟀


《燕京岁时记》:“七月中旬则有蛐蛐儿,贵者可值数金。有白麻头、黄麻头、蟹胲青、琵琶翅、梅花翅、竹节须之别,以其能战斗也。”这里说的蛐蛐儿即蟋蟀,斗蟋蟀是我曾经的童玩。

笔者幼时,曾随稍长者在西门湾老墙边、岩石缝、碎砖瓦砾间和野外农田里捉蟋蟀。方法是听见蟋蟀的叫声后,循着这“瞿、瞿、瞿”叫声,轻步徐行,判断其躲藏之处后,捅、挖、掘,蟋蟀再不出来,就往洞穴里灌水,一番折腾之后,受惊的蟋蟀终会跃身逃逸。此刻,必须眼明手快,或合掌而捕,或用竹罩子罩。捉蟋蟀一是怕遇到洞中有毒蛇,二是忌讳捉到一种额部平平的孩子们称之为“棺材头”的蟋蟀,以为不吉利。捉到蟋蟀后先用纸笼装起,待捉得几只满意的后,回家再放泥罐或瓶子里养起。平时,采新鲜黄豆为主食,常见的饲料还有南瓜花、嫩瓜叶、嫩豆叶、菜叶等,还采一点辣椒给它吃,为增加它好斗的野性。

与其他玩伴的蟋蟀较量之前,要先比较蟋蟀的个头大小,同一等级的即大小相当的才放入一盆决斗。斗蟋蟀,大都选在门前开阔场地,三五虫友围蹲一圈,用极细的草茎引逗各自的蟋蟀,挑起蟋蟀斗兴时,便开始“咬口”,互相厮杀。也有骁勇善斗的蟋蟀,无需用草挑逗,即刻形成对峙格局。有时势均力敌,斗十几、几十回合也不分胜负,有时力量悬殊,一战而捷。战胜的蟋蟀,往往振翅鸣叫,声音响亮,带有傲气;战败的蟋蟀,则满盆逃遁,一蹶不振。斗蟋蟀场面极为壮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战胜对手的蟋蟀,我们冠以其“大将军”称号,倍加珍视。或藏于木床下密处,或炫耀于小伙伴之间。

《诗经·七月》中有诗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在我床下。”在那个缺少玩具的年代,我们放学后做完作业便捉蟋蟀、斗蟋蟀,在清苦中寻求着一丝快乐。



△  全体都有了!庐江吹响创建第四届省文明县城集结号

△  庐江入选全国首批试点示范县,国家七部委有政策干货

△  庐江启动这项工作,市民吃上“带着露水”蔬菜,羡慕不?

△  这事越来越严,省里出台规定了,约束对象已明确界定



微聚庐江

传播庐江声音

展示庐江风采





为我们美丽的家乡点赞吧!为了让更多的朋友知道庐江、关注庐江、欣赏庐江,请在默默点赞后分享给你的朋友们,让更多的人分享庐江的美!

投稿邮箱:wjlj2015@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