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1小时生死大营救!县人武部长亲驾冲锋舟

2016-08-01 微聚庐江
点击上方“微聚庐江”可订阅哦!



7月21日,庐江乐桥镇几十名群众按上红手印,将一份感谢信送到了县人武部,感谢部长张健在滔滔洪水中奋战了21个小时,解救了他们,并送到了安全地带。感谢信上写道:“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党员领导干部为了群众生命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冲锋一线的光辉形象,同时坚定了我们在党领导下战胜洪灾的信心和勇气。”


连日来,记者奔赴一线,采访了当地多群众和镇村干部,竭力还原当时惊心动魄的21小时生死大营救情景。



当地群众在感谢信上签名、按红手印 ↑↑






7月1日,一大早,因连日大雨,张健前往联系镇矾山镇督查尾矿库汛期安全工作。傍晚5时许,副县长苏少春打电话通知他6点半到县防指开会。

当张健走出会场时,汤池镇打来电话说,金汤水库泄洪闸被上游冲下来的一棵大树横在了闸孔,形成了杂物岛,阻碍了洪水畅通。他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武警交通八支队十中队官兵迅速展开抢救,用油锯把大树锯开,2小时后,清除了杂物,疏通了泄洪通道。

这边险情刚刚排除,那边电话又响了,是副县长张文胜打来的,说是龙桥镇发生险情,需要冲锋舟救援。张健马上组织人员将两艘冲锋舟装车,将10名干部职工组成抗洪抢险突击队,准备开赴前线,后因东大圩开闸泄洪,险情排除。这时,乐桥镇金桥村水涨得特别快,告急电话响个不停,他们调转车头直奔现场。







晚上10时结集,到达指定地点梅庄大闸时,已经是夜里12点,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水,断电,漆黑一片。乐桥镇书记、镇长已早早赶到现场,大家短暂合议了一下,拿出了救援方案,政委李军留在原地待命,张健带领突击队冲进去救人。不一会大闸边出现缺口,洪水如咆哮的野兽冲了进来,政委带领预备队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张健和突击队员们趟水前进,有1公里水路,把冲锋舟抬下来,深入受灾区展开救援。首先就近把乐桥村8名群众救出后,继续前行,向深水区进发。

冲锋舟开一段,划一段,遇到水草缠绕螺旋桨,就下水去清除。因为救出来的人员都要送到村部安置,当时还有一段路水浅,只能推舟前行200米,才能将人员送到安全地点。

冰冷的雨水打在脸上,衣服全部湿透,雨鞋是干了又湿,湿了又干,两脚都浸泡得肿胀发白。这位有26年兵龄、23年党龄、44岁的中年汉子,以顽强的军人作风一趟又一趟地接着被困群众。









就在张健带领突击队快速行军的时候,在金桥村,党员干部已经组织群众开展撤离了。


59岁的村主任郭跃年回忆说:“我在村里工作30多年,从来都有看到这么大的水,眼看着往上直涨。”

7月1日,村里召开党员大会,纪念党的生日,从1:30分开到3点,当时雨简直就是往下倒,纪念会变成了动员会,号召大家到一线去,到群众家里去察看水情。交待了相关事项,全体下到村里。

金桥村属于典型的河畈地区,位于柯坦河的西边,桐城界河的东边。两条河流将全村夹在中间,最后交汇汇入菜籽湖。3公里长的河堤都是上世纪50年代修筑的。村里有5000多亩耕地,2000多亩山场, 4500多人口,主要是种植水稻和旱粮作物。








走出会场之后,镇长蔡圣抗带领党员干部上到河堤上巡查,发现从晚上7点漫埂,水位已经有50公分高,由于战线太长一时无法加固,首先想到的就是马上撤离人员,初步估算有12个村民组1800多人等待撤离。

28岁的种粮大户王教,家里200多亩被水淹了没有去顾及,而是一直跟着村主任救援,因为他水性好,村庄情况比较熟悉,经过家门口,看到羊在叫都没有回去救。“救人要紧!”老队长王先户70多岁了,撑着渔盆在雨中抢救群众,第一步撤离老人和小孩。

雨越下越大,光用渔盆救人已经来不及了,必须请求部队带领冲锋舟支援。蔡圣抗向县人武部求援,8时许水位已经很高,车已经过不来了,部队从梅庄大闸下来,10多个人带着冲锋舟过来,先将乐桥村30多人转移到安全地带,村多,水位还不能开动螺旋桨,只好人工划。当时在李老村民组的大土墩上聚集了300多人,大多是妇女、老人和孩子,情况万分危急。









雨继续在倾泻,水位在持续上涨,被洪水围困群众的生命安全时刻受到威胁。

金桥村民组93岁老人瞿德乐家门前的水已经齐脖子深,视力不好的大儿子在家里陪着父亲,不敢乱动等待救援。因门口树多,冲锋舟不能直接开到门口,而是从树缝中绕过去,终于摸出了一条路,张健跃上楼顶,把老人背了出来。老人感动得紧紧拉住他的手说:“看到解放军,我的心里就定了。”

同样感激的还有瞿德乐的邻居、70岁的郭祥寿,他患有严重的肺气肿,和78岁的老伴汤群英带着一残疾儿子在家,水已经快漫上二楼了,院门紧锁,已经打不开了,最后张健用一个小橡皮艇从旁边绕过去,把他们一家救了出来。








水深了,安装上了螺旋桨,可以开动了,这样救援工作 进展就快多了。就在救援的时候,李老村民组村头有一户两层楼上一个妇女在高声呼叫:“搞船的,我家里有两个小孩,快来救救我们!”呼救的大娘叫张后苏,今年63岁了。她家两个儿子和老伴都 在外面打工,她一人在带着8岁的孙子和7岁的孙女过日子,眼看大水漫过了稻田,漫过院墙,漫到一楼两米高。“当时门都打不开。不一会解放军赶到,将冲锋舟从院墙头开进来,把我们奶孙三人救了出来,然后投靠亲友。”张后苏说,“是张部长背着我上船的,当时我不知道他是县人武装部长,还是后来听战士们说的。”

在营救过程中,老人们不敢上冲锋舟,张健每次都下去抱老人,背着上冲锋舟。突击队员们顾不上吃饭、喝水,饿只啃几口方便面。电话打爆了,嗓子也全都叫哑了,发不出声来。他们把救生衣全部让给老人和孩子们雨淋得浑身湿透,雨衣穿着也没有用。“抓紧时间救人,没有时间吃饭,与时间赛跑,与洪水赛跑,”。

已是凌晨2点了,雨还在没完没了地下着。断了电,漆黑的金桥村满眼望去到处是浑浊的洪水,肆意横流。村民佟梓梅站在自家门口4个小时了,厅房已经部分垮塌,她宁愿淋雨,也不敢再进家门。期间,她曾试图淌水自救,无奈天太黑、水太大,再加上抱着孩子,还没走几步她几乎要被水冲倒。由于长时间站在齐腰深的水中,她感觉下半身已经快失去知觉了,恐惧和雨水不断袭来,怀中的女儿瑟瑟发抖,一双小手紧紧地拽着妈妈的衣服,而佟梓梅只能尽可能的把女儿贴近自己怀里,用体温为女儿取暖。







同样的姿势佟梓梅已经保持了近4个小时,胳膊早就麻木了,她全凭意志在苦苦支撑着、挣扎着,一位母亲在用母爱与洪魔做着最后的抗争。渐渐地,佟梓梅体力到了极限,实在是站不住、也抱不动了,她几近绝望……

如同洪魔要淹没这座曾经宁静的小村庄一样,漆黑的夜幕仿佛要吞噬一切光亮。张健带着突击队员借着强光手电发出的光还在极力搜索着,他们在这片“汪洋大海”中艰难跋涉,只为了不落下一个角落、不放过一丝希望。“部长,快看!那里好像有人!”“在哪?快指给我看!搜救分队注意,搜救分队注意,我是部长张健,迅速向我靠拢,发现受困群众!”凌晨2时45分,救援官兵终于发现了这两名受困群众。中队长一边用对讲机呼叫增援,一边率领官兵迅速抵近,准备实施救援。刺眼的强光手电此刻竟让佟梓梅觉得如此温暖。她顺着光源使劲睁大眼睛,当看到救援官兵的救生衣上面“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时,这位坚强的母亲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悲伤恐惧的情绪,顿时泪如雨注。

齐腰深的泥水中,张健带领救援官兵小心翼翼地靠近母女俩。当救援官兵抱过兰兰时,佟梓梅几乎晕倒过去。撤离途中,队员抱着兰兰脚步沉稳而均匀,刚才还惊恐不安的小兰兰已经进入了梦乡。







天亮后,张健协调武警交通八支队、二支队,以及消防大队官兵参与抢险,直到当天晚上7点把全部人员救出并安置好。 

从7月1日22时到2日晚19时,在这21个小时的生死大营救中,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共救出1800多名群众,并都做了妥善安排。 

74日,张健又带领各镇武装部长和550个民工,奔向无为长江大堤,一直到17日才返回。





2014年2月,张健从合肥警备区机关到庐江任县人武部部长,后又任县委常委,上任时他曾说:“人在庐江,心在庐江、扎根庐江、奉献庐江。”而今天在关键时刻,他走在最前面,冲到第一线,为地方党委分担责任,回应人民的期望,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  身边正能量!副镇长,带病守大堤,铁锹当拐杖

△  亲爱的子弟兵,辛苦了!庐江人民不会忘记

△  他是抗洪勇士,竟是“无胃”英雄

△  他是癌症患者,却带病护堤,20多天没回家(含泪看完)



微聚庐江

传播庐江声音

展示庐江风采





为我们美丽的家乡点赞吧!为了让更多的朋友知道庐江、关注庐江、欣赏庐江,请在默默点赞后分享给你的朋友们,让更多的人分享庐江的美!

投稿邮箱:wjlj2015@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