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薤白(字你可能不认识,但味儿一定忘不了)

2017-03-08 方华 微聚庐江
点击上方“微聚庐江”可订阅哦!


薤  白


春回大地,草叶茂长,葱绿的小野蒜儿也蹿出土层,与百草竞荣。它们或是成片地簇拥在坡地河畔,或是成丛地散落在田间地头,在春风中摇曳一抹绿意。



野蒜不似荠菜、马兰头等野菜儿难觅,修长苗条的身影极易被童年的目光发现,往往不到半天的功夫,就可挖回满满的一篮。回家,母亲将蒜苗间的枯叶草枝拣去,在塘中洗尽泥土,再用井水一浸,一把把小野蒜儿叶绿根白,煞是水灵。


野蒜盐在坛中,是做小菜吃的。吃稀饭时,从坛中掏一把,起胃口儿。特爱吃母亲在饭锅里蒸的盐野蒜儿,淋上几滴麻油,特别的香。



后来偶读白居易的诗句:“望黍作冬酒,留薤为春菜。荒村百物无,待此养衰瘵。”才知,古人称野蒜为薤。查资料,野蒜又名薤白、小根蒜、山蒜、蕌头、菜芝等。我最喜爱的称呼,当是“薤白”,似乎与那白白嫩嫩、晶莹圆润的野蒜头儿十分的契合。


“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苏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诗中得知,原来古人也是就野蒜喝稀饭呢。



幼时挖野菜,经常是邻家一位稍大两岁的姐姐领着我们几个伢子挖。在我眼里,野蒜,像极乡下人家的女娃儿,清清秀秀的,穿着洗白了的碎花衣衫,行走在垄上。薤白薤白,读着这样的称呼,那童年的回忆便有点诗意的味道。



“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杜甫的诗中不但对小野蒜儿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述,说它的茎叶翠如青草,根茎仿佛玉筷头般的圆润洁白。还说那带露的薤白在他隐居的茅舍边随手可得,不必致书向人求。



记得十几年前,我居住的楼房对面有一条河流和一片养鱼塘,春暖花开的日子,一家三口散步时,曾在河边及糖埂上发现丛丛簇簇的野蒜。那是我记忆中最后一次挖野蒜。之后,城市的快速发展,那片河塘地早被开发成了市场和小区,想在这葱茏的春天里吃到那土生土长的野蒜儿,还真的要“致书求”呢。



那天在超市里转悠,偶然发现架上的玻璃瓶里装着玉粒般的小蒜子儿,拿起一看,瓶上标着“野薤”字样。天啦,这不就是我喜爱的薤白吗?买回家,急急地打开一尝,甜不啦叽酸不溜秋的,没一点“野”味儿,真是失望之至。后来知道,这小野蒜儿也有大棚养植了,怪不得失了风吹日晒雨打露润的乡野气息呢。



“衰年关鬲冷,味暖并无忧。” 野蒜,性味辛辣,具有行气导滞、通阳散结的功效。在这个春天里,早早致书乡下,渴盼着乡人给我送来一坛小野蒜儿,解一解腹中的“相思”,暖一暖乡情的“关鬲”,顺一顺久居都市的“滞结”。



还有这些美文值得欣赏


请点击图片查看





觉得不错,文后赏个ZAN 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