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庐江小山村的脱贫故事,念“牛经”当“猪倌”发“羊财”

2017-05-03 赵德斌 微聚庐江
点击上方“微聚庐江”可订阅哦!



念“牛经”

当“猪倌”

发“羊财”

闸山村脱贫路上新事多



在闸山村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在脱贫的道路上不等不靠、自力更生,

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产业,

自增脱贫的内生动力,

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脱贫,

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致富路,

实现了脱贫目标。



念“牛经” 甩掉穷帽子


脱贫实例

4月30日下午,在闸山村周庄村民组五保户张吉友的牛栏里,毛色黄白相间、膘肥体壮的公牛和母牛正悠闲自在地吃着草料;另一边牛栏里,一头头胖敦敦的牛仔在不安分地“哞哞”叫着。


眼瞅着牛棚活蹦乱跳改良的西门塔尔、秦川牛,张吉友欣慰地笑了。这些被张吉友寄予厚望、精心饲养的“宝贝”,让他尝到养牛的“甜头”,并对生活充满了憧憬。


今年45 岁的张吉友肢体残疾,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2006年抱养了一个女儿,家庭开支和女儿上学费用全靠他来支撑。张吉友成了一家的顶梁柱,他立志要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2014年,张吉友经过多方考察,发现肉牛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于是,他开始摸索养牛。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起初的效益并不理想。通过一步步学习和摸索,张吉友的肉牛养殖终于走上正轨。

脱贫人张吉友说

前几年肉牛市场价钱越来越低,我赔得灰头土脸的。现在好了,经验有了,市场销路也打开了。前不久我还申请到3万元扶贫贷款,用于扩大养殖规模。我相信,很快,就能靠着自己的双手过上富裕的日子。

目前他养牛栏数是14头,年出栏数约10头,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一年可实现10万元的毛收入,约4万元净利润。当前肉牛非常好销。如今,他正着手扩大规模,届时,肉牛将销往合肥等地市场,他的收入就更可观了。





当“猪倌” 圆了脱贫梦

脱贫实例

闸山村丁冲村民组的低保户丁成富70岁左右,矮小身材,穿着朴素,满脸厚道。一家三口人,他患胸腔主动脉血管瘤,曾两次手术治疗,老伴身体长年不好,儿子今年刚刚大学毕业。巨额的医药费以及孩子学费,压垮了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


但是生活的挫折并没有磨灭他的希望。丁成富以前在养猪场干过几年,便想着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家自繁自养一些猪来卖。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购买小猪崽需要资金,家中一贫如洗的丁成富不得不四处借钱。为了节约成本,夫妻俩自己建猪舍。起初一两年,生猪市场并不景气,养猪事业没能够给他们带来效益,还让整个家庭变得更加拮据。



丁成富说,“猪价下降得越低,反弹上升的空间也就越大。”果不其然,2015年底开始,猪价开始上涨,一直到2016年涨至每斤16元。这下子让丁成富赚了个盆满钵满。

脱贫人丁成富说

我们不能躺在床上等着吃,自己有一双手,得先干起来再说。现在每头40斤左右的猪仔能卖1200元,年前年后还会涨价。

如今,丁成富的养猪场已经小具规模,成猪存栏量20多头,母猪2头。去年,他的养猪场有了近4万元的纯收入。“丁成富现在的日子富足了,可是一年前他家还是贫困户。”说起丁成富的家庭,闸山村支书张启春深有感触地说,“老天不负有心人,丁成富就是靠自己的双手和吃苦耐劳的干劲脱的贫。”





发“羊财” 奔上致富路

脱贫实例

张旭峰是闸山村黄庄村民组有名的贫困户,一家3口人,因为缺乏劳动力,家庭收入微薄。如何带领全家摆脱贫困?成了他经常思考的问题。一次,在电视节目中无意看到养羊效益不错,就萌生了养羊的念头。

说干就干,2015年底,张旭峰便开始尝试着养山羊,从刚开始的十几只,发展到了现在的30多只。随着养羊规模的扩大,张旭峰家的收入也逐年增加,一家人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



脱贫人张旭峰说

今年已卖了8只羊羔,赚了2500多元,年内还能生出十几个小羊,照这样发展下去,要不了多久我就能发“羊”财了。这些羊是我的宝贝,我得好好照顾它们。细心观察很重要,通过羊的食欲、大小便可以判断羊的状态,这里面学问大着呢。前两天我才卖了2只羊羔,每只卖300多元。等到这一批羊卖完挣够了钱,我还会扩大养殖规模,实现我的致富梦,让全家过上好日子。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但离小康还有差距。我要继续使把劲,好好养羊多赚钱,把日子过得更好!

养羊使张旭峰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去年,他们一家终于摘掉了穷帽。

“养羊收入是种庄稼的好几倍。” 万山镇负责人赵学晓说,“这比发补助款强,有的贫困户领到钱就吃喝掉了,总是拔不掉穷根。” 她表示,今后将对养殖户搞好跟踪服务,指导他们科学饲养和防疫工作。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请点击图片查看





觉得不错,赏个ZAN 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