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留守儿童的“王妈妈”,一首诗让学生明志……

2017-06-09 刘成璐 微聚庐江
点击上方“微聚庐江”可订阅哦!



三年前的那个凌晨,

你们背起行囊离开了家乡,

从此开始了我孤独的成长……


日前,记者来到万山镇苏河小学,被一阵朗读声所吸引,循声走近,才发现是六七个学生在教室里排练着少先队活动课的节目——诗歌朗诵《呼唤》。




《呼唤》讲述的是一群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与爱的渴望,是苏河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兼校少先队铺导员王琴专门为该校留守儿童写的一首诗。




“第一次孩子们朗诵这首诗时,很多低年级的孩子听后都哭了”王琴介绍说。苏河小学是一所偏僻的乡村小学,全校仅有的64名学生中就有80%是留守儿童,他们或因父母离异被丢给了爷爷奶奶,或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在身边。他们缺少爱也渴望爱,而这首诗正道出了他们心里对父爱与母爱深深的呼唤。





王琴告诉记者,她是三年前来到这所学校的,刚进校时,孩子还不像现在这样的活泼,他们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都很胆小自卑,不善与人沟通。有一次课下,王琴遇到三年级的一位女生汪英(化名)就跟她打招呼,结果被汪英狠狠瞪了一眼,当时的王琴一方面内心很受挫,一方面又十分不理解汪英的行为。后来,她通过私下了解发现,汪英自小父母离异,父亲再娶,母亲再嫁,并且各自都又有了孩子,她由爷爷奶奶扶养长大,从小在亲情缺失的环境下长大的汪英个性很倔强,以至于面对王琴突如其来的热情问候时用外表的强硬来抵抗,了解情况后,王琴对汪英就更加关心了,经常主动和她交流谈心。





从汪英身上,王琴深深体会到留守儿童心理的特殊性,她也立志要“穿透”孩子们心里的那道“墙”,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于是,作为学校唯一一位少先队铺导员的她带领孩子不断开展活动,通过演小品、手语表演、在“留守儿童之家”和父母视频聊天以及参加一些校外活动来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感受来自身边人的关爱。





今年3月份,一群大学生志愿者来到苏河小学开展“志愿学雷锋 点亮微心愿”认领活动时,孩子们一开始还很胆小不愿意和陌生人接触,在王琴老师精心安排的三个破冰游戏结束后,孩子们和这群大学生很快打成了一片,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表演节目、甚至向志愿者们说出了自己心里不为人知的烦恼。



“这群孩子很懂事,他们一旦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爱,就会加倍的爱别人”王琴介绍说,通过三年的相处,过去瞪她的汪英现在已经成为她的得力助手,不仅学习棒,而且还是学校少先队中队长。其他的孩子也变得很开朗,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学校里的笑声也多了。



“我三岁时就没有了妈妈,可是现在我又多了一位妈妈,她就是王老师”三年级学生卢海潮高兴地跟同桌说道。卢海潮的父母离异,自小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患有糖尿病,全家就靠爷爷收破烂的收入来维生。但从小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卢海潮特别的懂事,王琴经常去他家家访看到的都是他在帮爷爷奶奶做家务。卢海潮说:“王老师经常骑着电瓶车送我回家,就像妈妈一样照顾着我,我现在也很幸福。”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我们共同来守护,王老师给我们做了个好榜样。”据万山镇中心学校校长陈琼介绍,该校的留守儿童在王琴的细心教导下已经变得阳光坚强,王琴的少先队活动展示课《心手相牵,关爱“留守儿童”》也在今年5月份获省级说课三等奖。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请点击图片查看





觉得不错,赏个ZAN 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