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秀山青,藏风聚气!这个关于庐城主山的故事,您肯定没听过

2017-06-16 汪德生 微聚庐江
点击上方“微聚庐江”可订阅哦!


塔山



塔山,位于庐城城区之北。史称县城主山。



 

清康熙《庐江县志》(卷之三·山川)载:“塔山,治北三里。上尝有塔,故名。岭有龙王庙,乡人祈雨,今废。其北子山有石鱼,长五尺。”


清光绪《庐江县志》(卷之二·山川)载:“距治北三里,原名鸿宝山,邑之主山也。山昔有塔,故名。宋碑曰:鸿宝其北有石鱼岭。按,此山为县基祖山。脉来自鸭池至天河坝分两支:一由青龙山经辰山颈发福泉山,为县基南案;一至九里涧,又分两支,南行至此,发县基;北行至分水岭,上冶父山,为县基北障;转发东顾山,为县基左护,塔山关於一县者。大山北衬为石鱼岭,岭脊有石如游鱼状,故名。”


两部县志时隔近200年,所载内容详略有异。但有两点史实可为证:其一,山上有塔,故名塔山;其二,山之北岭有石鱼。

 



 

清顺治进士、邑人王凤鼎有《石鱼岭》诗:

生态依然石是肤,茸蒙何异隐菰芦。

琴高醉后乘来鲤,元放筵前钩出鲈。

矫首不须愁涸辙,凌空直欲饮长湖。

江城藉有悬鱼宰,清誉羊公擅得无。

清顺治庐江知县孙弘喆做《塔山记》,更为详细地记述了塔山的地形地貌:

“自庐江诣府治,道经塔山,高不逾寻丈,视之培喽耳。蜿蜒里许,地之脉盖直趋庐邑者,或谓其平且近,无磅礴之观,故邑之尊显者不易得。夫地人重,山川亦以人名。庐邑治始于梁,自隋迄明,庐所诞诸先哲,忠孝节义之俦,载史志者比比,乌在塔山之为戾哉?山有石鱼,长五尺,巧夺天工,莫识其所自。余数策马经斯地,或兴怀于鲸甲之秋风,或微尚于悬鱼之雅操,不以为戏也。乃书鞭而记之。乙未仲秋日。”

 



今县人以上述诗、文为据,将“羊续悬鱼”与今之庐江联系起来,甚是牵强。因为《后汉书·羊续传》明确载:羊续(142~189),字兴祖,今山东邹城市石墙镇羊续村人。初任庐江太守,后任南阳太守。在南阳太守任上,廉洁自律。府丞献生鱼,羊续悬之于庭以拒之。但是,时任知县孙弘喆,县之主宰,由塔山石鱼而联想到“羊续悬鱼” 的典故,数次“策马经斯地”,“或微尚于悬鱼之雅操”,其清官廉吏的高尚情操,实为难能可贵。



 

关于塔山之名,在民间却另有一说:此地原名獭猫地,此山原名獭山。传说很古以前,此山内有一獭猫,吞吐天地之气,修炼成精,昼伏夜出,肆虐生灵。每到夜晚乡民们便紧闭门户,不敢外出。后经一道人指点,乡民们在山背上建了一座宝塔,将獭猫镇在山下,不得外出。岂知一日,獭猫翻身,山体抖动,宝塔震倒。此举惊动土地菩萨,便上告天庭玉皇,玉皇当即遣派大仙前往,将獭猫赐死,并移动整座山地顺獭猫身体将其埋压在下面。如是此山体成獭猫状,人们便称此山为獭山。


此乃民间传说,但“獭山”地名确为存在。当地胡氏、王氏宗谱载其祖宗坟茔即记述为“葬于獭山南”、“葬獭山,西向,有碑。”而其所述坟茔均在今塔山之上。由此可见,“塔山”与“獭山”实为一山,乃官修书与民间艺文杂记有称谓之别

 



 

进入21世纪,随着庐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区规模扩大,塔山与县城已连成一片。


2009年,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九华山华严禅寺(回香阁)住持慧光大师(俗名孙继荣,庐城镇磙桥村人),热情关注家乡经济建设和宗教文化事业的发展。经实地考察和与县宗教部门商榷,承袭塔山古有龙王庙之历史,决定在塔山北麓兴建寺庙。因“龙王庙”在历史上是官府及民众遇旱祈求甘露(雨水)之圣地,又因庐城历史上的甘露庵已经消失(更名为娘娘庙),故于塔山北麓新建寺庙,命名“甘露寺”。


2011年,于甘露寺前区500米处,兴建一座大型休闲娱乐广场——塔山文化广场(亦称塔山文化广场公园)。该广场是以绿化为主的现代化、多功能、休闲和文化娱乐兼具的综合性中心广场。广场分主入口、林荫、文化娱乐、观演平台、次入口等五个景观区;广场中心是以“县之主山”——塔山命名的主景观柱,沿广场周边设置有代表全县17个镇的17根景观柱,每根景观柱都雕刻有所在镇的一座山,每座山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以山为主要元素展开,结合最新造景手法,打造庐江为“城市之塔,文化之山”的架构。

 




今日之塔山,与庐城为“山依城,城依山。” 呈现出一幅城秀山青,藏风聚气的优美画卷。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请点击图片查看





觉得不错,赏个ZAN 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