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向贫困宣战,庐江靠的是这些……

2017-07-14 合肥晚报 微聚庐江
点击上方“微聚庐江”可订阅哦!


脱贫工作,是一场攻坚战。庐江靠什么打赢这场决胜仗,记者近日进行了实地探访,近距离接触庐江坚定有力的脱贫攻坚实践。


七月初的庐江,骄阳似火。走在庐江的乡间道路上,酷热的天气让人挥汗如雨,但在脱贫的道路上,有了盼头的贫困户,内心却温暖如春;充满干劲的扶贫干部,工作仍孜孜不倦。扶贫已是一个鲜明的主题,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具温情的希望之光。




长效治本助贫困户自创产业激发 “内动力”



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扶贫方式从救济式转向开发式。如今,这已是庐江扶贫工作的一种主要模式。


在庐江汤池镇金冲村,韦能务看着自己新建的面粉加工厂,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因为还有个把月,他家的面粉加工厂就能够投产。对于这个曾一度吃饭都成问题的贫困家庭来说,面粉加工厂就是他们脱贫的希望。


韦能务20多岁在窑厂做活时,因意外失去了一条腿,之后装上了义肢。他家中四个人都是吃低保,家里最困难时,吃饭都成了问题。金冲村村主任徐济发介绍,韦能务作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能享受到多重政策,现在韦能务家的收入一年超过2万元。“仅镇村安排的金融扶贫一项,这三年每年都能够增加1500元收入。”徐济发说。



如今,韦能务家除种了三四亩水稻,家里还开了一个小卖部,还有一个农副产品加工厂和米面加工厂,韦能务说:“家里现在的变化,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白山镇白山社区,贫困户丁立利最近收到一份特殊礼物——两头胖滚滚的小猪苗。丁立利不用担心饲养技术和防疫问题,镇畜牧站全程进行技术指导,两头小猪养大后将为老丁增加1000元左右的收入。


“老丁享受的是一种产业扶贫政策。相比单纯的低保、五保政策兜底,更能调动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白山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庐江结合实际,出台了产业扶贫实施意见,县财政拿出2300万元作为产业发展资金,明确13个种养扶持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带动贫困户发展高效种养,使全县各类经营主体全方位参与社会扶贫,吸纳了1542人就近就业。对于24个贫困村,则按照每个贫困村每年30万元,其中2017年度35万元,连续3年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并确定1~2个帮扶单位,每个单位每年认领项目不少于5万元,全部作为产业扶贫资金,用于发展种、养、加基地。



目前,庐江24个贫困村都通过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出列,同时涌现出石头瓜蒌基地、郭河香菇产业园等一大批产业发展典型。石头镇“三权入股”(集体资金、投资企业、贫困户及部分农户土地入股)的瓜蒌基地发展到600多亩,带动19户贫困户参与股份,吸纳3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创建品牌,完成产加销。郭河镇把三年产业发展资金一次性规划100亩的香菇产业园,由祥瑞公司承接项目,拿出20亩大棚,无偿租给贫困户发展生产。随着产业扶贫的不断推进、细化和深入,庐江这样的典型也越来越多。


发展特色产业,帮助农户脱贫,开辟致富新路,是庐江多个镇摸索出的脱贫之路。“要让群众脱贫致富,发展特色产业乃是长久治本之策。”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听到多位扶贫干部如是说。




拔根稳基就业成脱贫攻坚又一“撒手锏”


去年,庐江对全县进行摸排,发现有就业愿望的25128人,于是庐江为推进精准脱贫,找准“就业”着力点,调动企业发挥“就业脱贫加速器”功能,鼓励和引导企业把“扶贫车间(基地)”建到乡村里,不仅打通贫困劳动者家门口就业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就业脱贫,同时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难的“瓶颈”,实现用工“脱贫”。


在汤池镇的合肥市柏旺服装有限公司,黄昌红戴着口罩,手速飞快地进行着羽绒的充填工作,很难想象黄昌红6月份才刚刚进厂。黄昌红家住汤池镇果树村,一家四口人,最小的孩子还在上学,大儿子有智障问题。黄昌红告诉记者,这些年一直脱不了贫的原因之一就是家里没人能照顾有智障的大儿子,夫妻俩没法出去打工。



为此,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上门找到黄昌红,把黄昌红一家三口全部介绍进了合肥市柏旺服装有限公司工作。如今,一家三口就在家门口的工厂上班,三个人加起来每个月的收入将近1万元。


在矾山镇乐华村蓝莓基地常年务工人员15人,蓝莓采摘期最多可吸引60位贫困户务工。


在石头镇笏山村,11名贫困户也在村里的瓜蒌园上起了班。今年50岁的李年香,是笏山村有名的贫困户。2013年,李年香的丈夫姚尚道得了肺气肿和冠心病,不仅让家里负债累累,而且让其失去了部分劳动能力,不能再干重活,地里的农活主要压在了李年香的肩上。加上家里还有正在读中学的儿子,这个贫困的家庭负担很重。去年秋天,姚尚道的儿子考上了庐江二中,教育扶贫资金给了他1000元补助,又连续两个学期分别减免学费850元。了解到姚家的情况后,县农委聘请姚尚道做保洁,每月为他带来几百元的收入。除此之外,村里的瓜蒌种植扶贫产业园,成为姚家主要收入渠道。在田地入股收益之外,李年香到瓜蒌园上班,去年一年挣了7000多元钱。另外,政府又送她家一头猪苗,现在已经长到200多斤。这个昔日贫困家庭的日子过出了新模样。


该村72岁的五保户张申求,过去由于视力不好创收困难,现在也在瓜蒌园上班,“一天可以挣80元”。



据庐江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力争在全县开设星级“扶贫车间(基地)”不少于40家,各镇(园区)不少于2家,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不少于1000人,让扶贫车间在全县各镇、村遍地“生根开花”。


在开设“扶贫车间(基地)”的同时,庐江创新贫困户就业方式,结合农村环境“三线三边”整治、城区文明创建工作需要,发动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清洁家园活动,在清扫家园卫生的同时,帮助打扫村民组卫生,由村(社区)支付一定报酬,增加贫困户劳务收入。



据悉,庐江专门出台了就业脱贫意见,开展介绍就业、组织就业、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和居家就业等,整合开发乡村公路养护、农村保洁等灵活就业岗位不少于3000个,力促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目前,各镇已开发公益岗位组织贫困劳动者就业1542人;全县共建成挂牌扶贫车间(基地)29个,其中二星级5家、三星级5家,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523人;计划培训贫困劳动者375人,已开办12个班次,培训375人。


就业扶贫将围绕“三个百分之百”的目标,对未就业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者就业帮扶率要达到100%、帮扶就业率要达到100%、帮扶已就业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率要达到100%,从而实施“拔根稳基”式脱贫。 




金融护航亿元小额信贷为扶贫增添助力


“多亏了这笔5万元的扶贫贷款,不仅不需要抵押、担保,利息还由政府补贴,我们农户不需要掏一分钱。”有了这个“划算”的贷款,郭河镇三塘村王尚艮不用再外出打工,而是留在家乡实现多年的愿望,发展水产养殖业。


今年55岁的王尚艮早年曾在外务工,去年回到三塘村做起水产养殖。由于流动资金短缺,生产经营目标一直未能如愿,县农商行郭河支行行长胡复生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为他提供了5万元扶贫贷款。



“农商行给我们老百姓扶贫贷款,支持发展脱贫致富产业,不仅不需要抵押、担保,而且利息还由政府补贴,自家不需要掏一分钱!”近日,王尚艮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他正利用这笔扶贫贷款计划养鱼脱贫。


同样,金牛镇健康村贫困户韦吉田今年家里也发生了可喜变化。过去,他想通过发展养猪脱贫致富,但家里穷得连圈舍都修不起。前不久,他到农商行贷款5万元,修了几间猪圈,又买了2头母猪和30多头猪仔。


“有了金融扶贫贷款支持,我们离脱贫奔小康的日子不远啦!”韦吉田道出了庐江众多贫困户脱贫的信心。



截至目前,庐江农商行已为全县“无项目、无技术、无场地”的231户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953万元。庐江农商行办公室负责人告诉笔者,金融扶贫是农商行的社会责任,最近几年,该行认真履行金融扶贫的责任,让扶贫贷款“落地生根”,全力为贫困户解资金之“渴”,帮助乡亲们彻底拔掉“穷根”。


在农村,农民贷款难、贷款贵,往往没有发展的本钱。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庐江大力实施金融扶贫,积极探索新模式,破解贫困户贷款难题,为扶贫产业注入“金融活水”。“我们一方面通过产业扶贫,引导和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劳动走上致富路;一方面,通过金融扶贫,为产业扶贫保驾护航,变‘输血’为‘造血’。”庐江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庐江还出台《扶贫小额信贷实施办法》,将风险准备金提高到1500万元。截至目前,庐江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685户,15278万元,提前完成目标任务。


通过试点实践,庐江逐步形成了以特色产业发展引领、经营主体带动、小额信贷助推的“精准滴灌”模式,并坚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将金融扶贫与产业优势结合,让金融服务更符合贫困人群的需求,构建起金融扶贫长效机制。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请点击图片查看





觉得不错,赏个ZAN 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