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手拉小手,庐江“新农民”炼成脱贫“主攻手”

2017-08-09 赵德斌 微聚庐江
点击上方“微聚庐江”可订阅哦!



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随着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在内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长大”,庐江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实现从“先富”到“共富”,让“新农民”带着贫困户奔小康,助推贫困户尽快脱贫,直至走上致富路。




一个“新农民”的生动实践

八月骄阳,夏花方唱罢,硕果齐登场。信步踏入泥河镇胜岗村的庐江县紫藤葡萄专业合作社采摘园,放眼望去,排排高高撑起的葡萄架下,一串串紫黑发亮的葡萄挂满枝头,缤纷色彩相映成趣,一派生机盎然的丰收景象。


记者来到这里时,上一拨游客还没走,下一拨游客已经到来,采摘园的主人董海丰正在组织员工采摘,忙得不亦乐乎。“这是最早成熟的葡萄夏黑,这是红巴拉多,都是最新引进的优良品种。”如紫水晶般的葡萄挂满了枝头,惹人垂涎。




董海丰欣喜地说,眼下正是品尝葡萄的好时节,这时的葡萄,主熟品种最多,口感也最好,生意十分火爆。


“这里出产的葡萄价格是普通葡萄20倍以上。” 董海丰说,他们采摘园的葡萄具有粒大、着色均匀、含糖量高、口感好等果品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从今年起,葡萄正式挂果开摘,预计纯收入超过120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金葡萄”。


董海丰是土生土长的庐江人。四年前,在外打拼多年的董海丰回到家乡,在泥河镇胜岗村承包了600亩荒山种植葡萄等经济作物,成了一个“新农民”,用他的话说“从此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甜。”


经过四年的培植,紫藤葡萄专业合作社采摘园已有美人指、金手指、红提、紫玉、黑色甜菜等十多个品种优良品种。该葡萄园进入盛产期后,年产量预计可达30万斤以上,年收入500多万元,带动周边7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如今在庐江,像董海丰这样的“新农民”越来越多。作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掌门人”,他们的身影活跃在田间地头,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还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最终成长为这场扶贫攻坚战的“主攻手”。


庐江充分发挥“新农民”的辐射带动作用,把贫困户聚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贫困户强底子、找路子、挣票子,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帮扶带动、互惠共赢,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确保了贫困户稳定脱贫。




催生“新农民”秘诀

庐江县紫藤葡萄专业合作社只是庐江“新农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县农委总农艺师强光超说,“新农民”在带动贫困人口脱贫上有着天然优势。他们大都生于农村,对农村有感情,对于带领乡亲脱贫有自然而然的使命感,在农村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老乡们也更愿意相信“熟人”的引领。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榜样的带动,“活生生”的例子往往比书本上看来或课堂上听来更有说服力。



“精准扶贫”需要“精准培育”。为不断壮大“新农民”队伍,近年来,庐江大力实施精准脱贫,立足优势特色产业,以在乡农民、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农村创业者等为重点培育对象,通过创新培育模式、提升培育方法、丰富培育内容等措施,大力培育“新农民”,由扶贫变为扶智,变“输血”为“造血”。


培育科技型“新农民”。充分发挥农村当地“土专家”、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效应,通过家庭现场培训、田间指导等形式,加大养殖、种植等农业科技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帮助解决贫困户各类技术难题,确保科技精准扶贫到户。



培育支柱型“新农民”。组织种养大户和致富能人现场观摩学习种养基地的经验做法,引导群众积极发展规模经营,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助力产业扶贫任务如期完成。


培育信息型“新农民”。组织各村有一定知识水平和电脑水平的人才进行互联网知识培训,教授其如何在互联网发布农产品信息、如何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涉农政策和农业生产信息知识,使全县等各类特色农产品销售到更广、更远的地区,以实现农民增收,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



截止目前,庐江拥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4051个,其中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9家,农民合作社553家,家庭农场855家,农业专业大户2454户。共培育出的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等“新农民”2.2万余人。




“新农民”闯出致富一片天


强光超进一步介绍说,实践中,“新农民”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富民产业,当地贫困户从中获得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以董海丰创办的庐江县紫藤葡萄专业合作社为例。

时下,随着葡萄的采摘上市,采摘园的用工量每天超过100人,吸引当地和周边贫困群众前来务工,务工者日收入在70元至80元。同时,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可以资源入股,也可以技术入股,还可以劳动力入股,各种类型的贫困群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合作方式。



在采摘园,记者遇到忙着采摘葡萄的泥河镇胜岗村宛塘村民组的贫困户夏日光。“自打进了合作社,我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一个月有1000多元的工资,每年还能拿3000元的地租,这是我以前做梦都没想到的。”

夏日光乐呵呵地说,“去年我家一举摘掉了穷帽子,并走上了致富路。”说起“合作社+贫困户”抱团致富的事,当地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


董海丰告诉记者,在实施扶贫攻坚过程中,他们合作社坚持把“一户一策”作为精准扶贫的基础,为周边困难群众“量身定制”各种帮扶措施,助力脱贫攻坚,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据悉,庐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吸收“三有”贫困户为社员,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立足困难群众实际,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为困难群众打开一扇扇脱贫致富门。


记者还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种植大户因为“新农民”加入,在新品种引进、规模化管理等方面呈现优势;一些传统农区由于“新农民”回村带来新技术、新手段,土地效益迅速增长;一些传统产品因为“新”引入互联网思维,身价倍增。“新农民”作为具有新知识、新视野的崭新一代,其含金量日渐凸显。




穿上西装是商人,脱下皮鞋是农民。董海丰向记者描述他的新春愿景:“今后将与贫困户建立更加紧密、更加长期的合作关系,让他们在产业发展中获得‘真金白银’,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长久。”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请点击图片查看





觉得不错,赏个ZAN 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