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勇: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周勇 新湘评论
2024-11-23


·


健全因地制宜

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周 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这是对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的系统部署,中心内涵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基本动力是体制机制改革,立足点是因地制宜,方式是健全。值得说明的是“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这表明我国现有体制机制根本上、总体上已经在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改革中首先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在此前提下“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尤其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健全”的含义是要进一步优化已有制度设计,在瓶颈和短板处敢于探索并尽快突破。


从基本逻辑上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新质生产力发展体制机制必须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基本规律。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是方式和手段,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目标,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是形成的结果。生产力是能动的,是劳动者使用劳动资料生产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等社会财富的能力,它也是现实的,是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过渡的物质前提。新质生产力是客观的,在实践中已经展示苗头,需要借助其实现更先进的新的社会形态,可以说新质生产力是对新时代发展能力的总评价,而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动态目标。

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决定》除了对创新体制机制作了重点强调,还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般体制机制进行说明,即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值得关注的是,《决定》提到了“耐心资本”。所谓“耐心资本”,是指不以追求短期收益为首要目标,专注于长期的项目或投资活动,并对风险有较高承受力的资本。换句话说,提倡的是一种价值投资观,坚持长期投入,看重长期回报。耐心资本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建设未来产业提供稳定的金融活水,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助推器”。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既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提出的耐心资本打破了所有制资本、内外资本及各类具体资本形式的限制,提出了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新资本形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重点发挥好创新体制机制作用



《决定》对通过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机制作了深入说明,并部署了相应的体制性改革措施。不仅提出要着重搞什么样的技术创新,即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还指出了要加强什么样的制度创新,即一方面要强化新兴产业制度供给,即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传统产业制度更新,即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制度创新的同时也要绷紧制度约束这根弦,即强化环保、安全等制度约束。

综合来看,以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作为目标,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作为结果,或者前提,一定要方向明确、路线清晰、规划有序、蓝图导引力强,且有很强的感召力、牵引力,能够引领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创新,包括人与自然关系调整的技术创新和属于生产关系调整范畴的制度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重要着力点。两类创新在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的,应同时发力。


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要因地制宜



习近平总书记20243月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指出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比如为了要项目,赶时髦,争政绩,不顾地方实际和区域协作、国家发展战略的大局,搞新质生产力假大空。要找准本地发展的战略基点,包括资源能力优势、潜力空间,针对本地区发展瓶颈,民生痛点难点,有的放矢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不可忽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仍然需要紧紧依靠创新。换言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地方或者特定领域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结果,创新是因地制宜的应有之义。地方发展要依据当地科研条件,这也要求科研机构,尤其是地方科研机构要服务地方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6年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统筹国家层面研究和地方层面研究,优化科研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创新驱动是地方发展形势所迫,当前我国不少地方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地方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地方经济增长点,持续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开辟地方发展新空间。(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选自《新湘评论》2024年第17期

一审:陈家琦

二审:吴   金

三审:张勤繁


 推荐阅读 曹普华:持续用力推动党纪学习教育深化内化转化辛声:迎着开学季的崭新气象逐梦前行李东林:为基层减负赋能贵在精准施策湖南大健康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掌上阅读党刊

《新湘评论》

2024年第17期

点击封面

进入电子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湘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