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画绘盛世 翰墨寄乡情——毛泽东《致齐白石》手迹的故事

黄泽林 新湘评论
2024-11-23


·


国画绘盛世 翰墨寄乡情

——毛泽东《致齐白石》手迹的故事

黄泽林




档案故事:齐白石,湖南湘潭人,画家,当时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毛泽东1952年10月5日在致齐白石信中告诉他,承赠《普天同庆》绘画一轴,已收到,表示感谢,并请他向共同创作者徐石雪、于非闇、汪慎生、胡佩衡、溥毅斋、溥雪斋、关松房诸先生致谢意。中央档案馆保存有手稿,这是湖南省档案馆保存的复制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将其编入《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11月版)和《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4月版),《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8月版)有收录。



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孕育了无数璀璨耀眼的湖湘巨星,毛泽东和齐白石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同为湖南湘潭人,两人的出生地韶山冲和白石铺仅相隔45公里,是实打实的老乡。齐白石比毛泽东年长近30岁,由于人生轨迹不同,在毛泽东入驻北京之前二人并无一面之缘。但作为政治界、文艺界的标杆性人物,毛泽东和齐白石在各自领域熠熠生辉,虽未谋面,但互闻其名、彼此钦服。

据《白石老人自述》一书记载,1949年,齐白石转寄周世钊给毛泽东的信,毛泽东阅后,专门给齐白石写了回信致意。收到回信的齐白石既惊讶又感动,亲自操刀为敬爱的领袖刻了一朱一白两方姓名章表示谢意。自此,伟大领袖与国画大家得以相识相交,并以诗书画印为介,共同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乡情乡谊。

新中国成立后,已是耄耋老人的齐白石终于过上了一生渴望的“太平、安康”的日子,他雅俗共赏的艺术造诣也受到新政府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欢迎。1949年,齐白石先后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美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后来又先后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礼遇。齐白石对党和人民给予的关爱,十分感激。安宁稳定的太平盛世,流光溢彩的崭新岁月,也激发了他无限的创作激情。他与时俱进,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借以抒发对新中国的真挚祝福、对新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普天同庆》便是齐白石礼赞新中国的代表画作之一。


1952年国庆前夕,齐白石携手湖社和松风画社著名书画家于非闇、徐石雪等人合作绘制国画《普天同庆》(367.9×114.9厘米),又以篆书题识“普天同庆”,另题写“恭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周年纪念,并向毛主席致以崇高敬礼。92岁齐白石题。”款署:“徐石雪画双凤,白石画牡丹,于非闇写桐,汪慎生画竹,胡佩衡写水口,溥毅斋画月季,溥雪斋写兰,关松房画石,潘素写坡草。”《普天同庆》不仅是传统写意花鸟画中的巨构力作,更是文艺工作者们献给新中国华诞的一份浓墨重彩的厚礼,由衷抒写了齐白石等文艺界人士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

《普天同庆》画面主体由凤凰和梧桐构成,表现了《诗经·大雅·卷阿》中“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所寄寓的美好意蕴——良禽择木而栖,以“凤栖梧桐”喻指新中国旧貌换新颜,走上独立富强的伟大征程。整幅作品大气磅礴,色彩清朗,内容丰富,笔触凝练,洋溢着普天同庆欢乐祥和的氛围。参与创作的画家各展所长,笔墨淋漓,主次相映,静中寓动,疏密有致,畅抒了他们对新中国的炽热真挚之情。

齐白石把这幅作品寄给了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毛泽东收到画作后深受感动,亲笔回信致谢:


白石先生:

承赠“普天同庆”绘画一轴,业已收到,甚为感谢!并向共同创作者徐石雪、于非闇、汪慎生、胡佩衡、溥毅斋、溥雪斋、关松房诸先生致谢意。

      毛泽东       

   一九五二年十月五日


毛泽东历来重视文艺工作,也乐于与文人交往,对于齐白石这位老乡,更是十分尊敬和关心,曾“亲笔函邀齐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齐白石辞典》)。字里行间充满敬老尊贤的谦和之情,这使年近九旬的齐白石高兴得一夜没有合眼,一次次展读信件,被毛泽东的真情实意深深打动着。

1950年,毛泽东派专人专车接齐白石到中南海,设宴款待这位湖南老乡。晚餐开始前,毛泽东特意交代:“一定记得把肉炖烂一些,齐老先生年纪大了,可能牙口不好。”见面后,毛泽东关切询问齐白石的艺术创作以及健康状况,并表示自己也是齐白石艺术作品爱好者。齐白石听到毛泽东这么讲,心中很是高兴。开始用餐了,毛泽东依湘潭老家旧俗为齐白石夹菜,并亲切地问他:“您还是吃得惯吧?这是咱们的家乡菜啊!”齐白石夹起一块红烧肉说道:“主席的这盘红烧肉做得是非常好,又香又烂,非常好吃!”毛泽东听了开怀大笑:“齐老先生喜欢吃,就多吃一些吧!”晚餐气氛热烈又温馨,两位湘潭老乡谈得格外亲切,因齐白石乳名“阿芝”,毛泽东原名“润之”,毛泽东还笑称“咱俩小名都叫‘阿芝’(之),我该尊称你一声老哥哟!”


关于这一次宴请,张次溪在《齐白石的一生》一书中写道:“他(齐白石)回家以后,把会见主席的经过,一字不遗地告诉了他的家里人。朋友或学生们去访他,也喜欢谈起那天的情形,他的心情,确是兴奋极了。他说:‘这一天,是我一生最不能忘的日子。我一辈子见过有地位有名望的人,不计其数,哪有像毛主席那样地诚挚待人、和蔼可亲,何况是人民的领袖、国家的元首哩!’”

毛泽东关心关爱老艺术家,不仅是艺术情趣的自然流露,更是他对艺术家的珍视,对新中国文化发展艺术繁荣的急切期待。他们之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乡情乡谊,超越时空、隽永动人,蕴含着厚重磅礴的精神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走得更远、走向更强的动力所在!(作者单位:湖南省档案馆)


选自《新湘评论》2024年第19期

一审:陈家琦

二审:吴   金

三审:张勤繁


 推荐阅读 

辛湘平:高擎改革旗帜 奋进强国征程

徐红丽:文化自信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

侯喜保:答好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金融答卷”樊锐:深刻把握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



掌上阅读党刊

《新湘评论》

2024年第19期

点击封面

进入电子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湘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