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千里共婵娟』,你有什么感受?王老等着听大家的心声
千里共婵娟
2016年,越剧圈开年的第一件大事,大概就是越剧艺术家王文娟领衔的《千里共婵娟》全明星王派专场了。从年初筹备消息一经传出,越剧迷们就奔走相告。
像王老这样,个人艺术史几乎可以和越剧发展史重叠的老一辈越剧艺术家,可以近距离膜拜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了。
她们的每一次出现,理所当然成为老中青各代越剧迷共同聚会的最美好时刻。
逸夫舞台大厅里布置的特别花篮里,装的都是大家雀跃的心情。
演唱会开场就是一个大大的惊喜。
王老亲自上台,献唱了一首由她自己谱曲的《千里共婵娟》主题曲,就是下面苏轼这首名词。
这大概是王派宗师亲自创作的最新王派作品了。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孟莉英、王志萍、李旭丹等几代不同年龄的弟子们的簇拥当中,90岁的王老依旧神采奕奕。
晴雯之死
王派最为著名的角色,就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王文娟的林黛玉,曾经成为整整一代人或者两代人关于林妹妹最美丽的想象。
但很多人不知道,关于《红楼梦》,王文娟还演过另外一个角色,她自己也非常喜欢,那就是晴雯。
都说晴雯是黛玉的影子,“眉眼有点儿像林妹妹”,曾经的“最美林妹妹”当年扮演的晴雯是怎样的,令人遐想。
本次专场上,浙江的王派花旦宓永仙扮演了晴雯。
拜月亭
《拜月亭》,是王文娟早年和范瑞娟合作的一出剧目。
这次专场,陈晓红和范派高足吴凤花合作演出了“踏伞”一段。
两位舞台成熟度很高的优秀演员,将两个年轻人阴差阳错的初遇,演绎得妙趣横生。
珍珠塔
王派唱腔,是越剧里流传度最高的旦角唱腔之一。
专场上,《珍珠塔·哭塔》是一段典型的王派特色唱腔,由已经离开舞台多年的俞建华表演。
特别提示:『千里共婵娟』5月还将亮相绍兴
上周末的演出刚刚结束,王老也不歇着,就着手在为接下来的5月的演出搜集意见,继续修改,力求更加完美。
5月看戏的各位,你们更幸福噢。
所以,关于『千里共婵娟』,你们有什么想法?在下方留言,也许王老可以看到你的心声。
图片未完,明天继续……
感谢特别通讯员『家肥屋润』拍摄
欢迎爱戏的你
全国各地的你
加入到我们的特别通讯员队伍中来
申请成为通讯员的方式很简单
直接后台留言就可以
我们会有专人联系您
『千里共婵娟』王派越剧专场
主办单位
上海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绍兴市演出公司
新闻链接
王文娟:为越剧“紧张”一辈子
来源:文汇报 记者:黄启哲
90高龄的王文娟,刚结束为期3天的“千里共婵娟”王派越剧专场演出。一连忙了几个月,上海越剧院的晚辈都很心疼她,担心她身体吃不消。昨天,记者跟随此次演出的导演陶海来到王文娟家中拜访。没想到,老人家很精神,这两天正收集各方对演出的反馈,为5月在老家绍兴的演出做准备。昨天一见到导演,马上又探讨起舞台细节:“祝英台的服装还是要素一些,暗示悲剧的人物命运……”
谈到艺术和人物创作,王文娟总是意犹未尽,“台下做人要简单些,台上塑造人物要考虑得复杂些”。从艺近80年,她的角色更迭几乎贯穿了越剧的发展历程:开蒙戏 《投军别窑》 中的王宝钏,《春香传》 中的春香,神话剧 《追鱼》 中的鲤鱼精,自己编演 《则天皇帝》 中的武则天,《红楼梦》 中最为人熟知的林妹妹……总有人感慨王派对角色的可塑性强,殊不知,角色间的细微差别,都是她台前幕后反复揣摩而来的,王文娟为角色、为越剧,“紧张”了一辈子。
筹办一场越剧演绎的古诗词音乐会
这次专场演出,最让老戏迷惊喜的便是开场,王文娟自己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谱曲演唱了一首 《千里共婵娟 》。这一唱,惊叹的不止老戏迷,同行也坐不住了。记者采访王文娟时,越剧院著名编剧吴兆芬打来电话,专门向王文娟“讨要”这首新歌的现场录音。
为演出做的一首“主题曲”,不仅是老艺术家的玩票之举,歌里还藏着王文娟的一个心愿———做一场越剧演绎的古诗词专场音乐会。王文娟说:“京剧、昆曲都在尝试古诗词音乐会,我们越剧有这么多的流派,为什么不可以尝试着也做一台这样的专场演出?”
这一次唱了宋词,王文娟又开始琢磨起唐诗。她饶有兴致地用越剧念白吟起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的一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忍不住展开想象:“这样的词句不仅唱起来很有味道,将军拉弓的场景也可以化为舞蹈动作。虽然是夜晚,舞台背景不必总是一轮月亮,也可以是一盏红烛,更有意境。”从旋律到动作,再到舞美,王文娟都很有创作想法,一股脑说完之后,她又忍不住感慨:“我现在年纪大了,还是希望有后来人把这样的专场音乐会做起来。”
复原一出自己参与编剧的《则天皇帝》
其实十年前,王文娟有过一次艺术回顾专场,《投军别窑》 《杨开慧》等作品悉数亮相。不过,对于塑造了数十个舞台形象的王文娟来说,显然只是冰山一角:《红楼梦》 里,她是焚稿的黛玉,也是撕扇的晴雯;《西厢记》 里她扮过崔莺莺以一曲 《琴心》诉说女儿心事,也曾是叫门的红娘……这些阔别舞台半个世纪的角色,在此次演出中都被“王派”弟子们一一搬演。在王文娟看来,有了这些“老腔老调”,才算是圆满。
其中最具纪念意义的要数 《则天皇帝》。上世纪50年代末,各地剧团都在排武则天题材的作品。王文娟作为演员,也参与编剧了这位女性帝王的传奇故事。剧中突出表现了武则天作为政治家的魄力,也客观展现了她最终传位庐陵王的无奈。其中表达的历史观,搁在今天看也很“新”。这两年影视剧不乏“武媚娘”的身影,纠缠于情感宫斗,一味地粉饰太平,怕是不如这出老戏里武则天在结尾的一句“输了”的台词来得客观、有力得多。
50多年不演的戏,王文娟还能背出剧中台词,让上门学戏的弟子王志萍很是佩服,更让人意外的,是老师的讲课方式。剧中一幕,敌军步步进犯,武则天听闻消息,要渐进地表现出情势危急的神态。王文娟这样比喻:“敌兵已经到淮海路了! 敌兵已经到上海越剧院了!”朴实直白的一句话,让人忍俊不禁,却也十分形象。
享受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退休生活
听老人家不疾不徐地聊着戏,记者的目光自然地落在电视机柜上的3张照片:一张祖孙三代的全家福;一张与外孙、外孙女的合照;而最大的一张,还是她与先生孙道临的合照。
一个是银幕君子,一个是越剧名伶,相识之初,孙道临为王文娟分析舞台形象,大有“眼前分明是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般相见恨晚之意;交往之间,徘徊于武康路、华山路一带,缱绻柔情时,两人常“十八相送”;历经坎坷最终牵手,平淡岁月里,孙道临是王文娟手边的“活字典”。一次演讲,王文娟有意改掉自己的越剧念白口音,从区分前鼻音、后鼻音开始请教先生,孙道临为她一字字地讲解。“简直像在教幼儿园小朋友!”
虽然孙道临离世多年,王文娟的言谈间还是绕不开先生。还记得退休之初,孙道临扛了宣纸,备了笔墨,希望她老有所学。为舞台“紧张”了一辈子,准备享受天伦之乐的王文娟老大不情愿:“他的日程表精确到小时,而我的生活可是按天算的!”
先生走后,没了活字典,王文娟反思,是不是该多学点什么? 今天练书法,明天画花鸟,少了督促的人,她反倒更加勤勉。越剧舞台上不少故事发生在明朝,她便捧起 《明朝那些事儿》,也许没年轻时学得快,那就一点点来。好读书,不求甚解,便是这位90岁“小学生”的写照。
90高龄风采依旧,许多人向王文娟讨教长寿秘诀。她却打趣自己是“外强中干”,台上精致妥帖的她,生活里既没有饮食忌口,也不会刻意保养,活得“很马虎”,想来想去,好像还要归功于好心态———把心力都交付给台上的角色,台下的生活就简单了。
进入我们的菜单页,点击左下角
回复人名或剧名 可看ta的图文
近期更新名单如下
﹀
﹀
﹀
梅葆玖 ▏叶少兰 ▏陈少云 ▏裴艳玲
李海燕 ▏张 军 ▏施夏明 ▏赵志刚
郑国凤 ▏王志萍 ▏李 敏 ▏谢群英
没收到你要的? 不用着急
更多图文努力增加中
总监制:张辉 监制:赵晓亮 文案:萤子 编辑:朴沁莹 责编:王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