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怀旧的俄罗斯民歌(mtv)
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中,音乐似乎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罗斯音乐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悠扬而富有感染力的曲调,对世界民间音乐创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民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体现,而俄罗斯民歌表现的民歌不论是题材、形式、风格都非常广泛多样,而且表现力极为丰富。悠扬的而带点忧郁的小调加上浑厚的男高音有很强的空间感,仿佛让人置身于广阔的大地上,十分富有张力。今天,“声达音响”小编和大家一起来聆听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熟悉的旋律: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苏联歌曲之一。歌曲作词者为米哈伊尔·马都索夫斯基,作曲为瓦西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是1956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主题曲。
马都索夫斯基的诗出色地描绘了俄罗斯大自然的内在的纯朴的美,歌曲中年轻人真诚激动的心声、萌生的爱情和黎明前依依惜别之情都和这大自然的美和谐地交融在一起。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f0124l7899e&width=300&height=200&auto=0
《伏尔加船夫曲》
《伏尔加河船夫曲》是俄罗斯民歌中的精品,其内容表现了船夫们迈着沉重步伐拉纤的劳动场面。作品的基调深沉而又粗壮有力,表现了一定的反抗精神。歌曲开始的节奏显示出拉纤时动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微弱在叹息声、号子声仿佛纤夫们拉着笨重的货船从远方缓缓走来,而在沉重的叹息声中又隐藏着反抗的力量。
接下来的下行级进旋律徐缓抒情,与前面动机形成对比,流露出纤夫们对母亲河--伏尔加河的深爱。随着力度的不断加强,歌曲达到高潮,近乎高喊的音调表现了他们要求摆脱痛苦的决心和对光明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歌声又弱下来,逐渐消逝,仿佛纤夫们已离去,高八度音结束则给人以信心和希望。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y012900h5b7&width=300&height=200&auto=0
《三套车》
俄罗斯民歌《三套车》表现了马车夫深受欺凌的悲惨生活。当时,俄罗斯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马车成了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而马车夫的生活也格外漂泊。在歌曲《三套车》中,马车夫奔波在寂寞的长途,唱出了忧伤,苍凉的旋律。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i0129rqkgty&width=300&height=200&auto=0
《红莓花儿开》
《红莓花儿开》是一首俄国的歌曲,由伊萨科夫斯基作词,杜那耶夫斯基谱曲,它是前苏联电影《幸福生活》的一首插曲。《幸福生活》这部电影摄制于1950年,它描写了集体农庄里青年人的劳动、生活和爱情。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f0100yuwtt0&width=300&height=200&auto=0
《喀秋莎》
喀秋莎是一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就流传于俄国的歌曲,在二次大战时常被前线男儿当作军歌唱诵。该曲描述一个叫“喀秋莎”的女孩对在边防军服役的爱人早日归来的思念和盼望之情。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d012990d70a&width=300&height=200&auto=0
《山楂树》
《山楂树》这是一首苏联时期爱情歌曲,描写工厂青年生产生活和爱情,曲调悠扬潺潺,词语意境深绵。世界歌坛爱情歌曲层出不穷,但描写“三角”恋爱的并不多见。这首歌徒为惟妙惟肖。韵律起起伏伏间,流转着浓郁的乌拉尔风情——纯真、优美、浪漫。这首歌曲调优美、旋律明朗,被广为传唱,成为一代人记忆里的风景。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a0127f7csmt&width=300&height=200&auto=0
《小路》
这首歌诞生于前苏联卫国战争最艰难的1941年,一位采木场的姑娘给她远在前线与德寇作战的男朋友写的一首爱情诗。小伙子在战壕里掏出姑娘写给他的诗高声朗诵,这首诗随即在战壕里传开,在前线流传。同样当过红军战士的前苏联作曲家弗拉吉米尔.格列戈列维奇.查哈罗夫得知后,将这首诗谱曲。一首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伟大卓越的爱情歌曲在前线乃至整个苏联流传开来。
这首《小路》虽然带有忧伤的情感,但在忧伤之后隐藏的却是勇敢的精神,在整个俄罗斯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艰难困苦岁月,它曾经鼓舞了伟大的苏联人民与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一代年轻的红军战士以血肉之躯抵御着德国法西斯的闪电进攻,并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歌中所唱的“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向人们表述了俄罗斯姑娘在战争中的坚强和美丽的爱情,至今,这首歌曲任在民间广为流传。
欣赏:《小路》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h01074d68fz&width=300&height=200&auto=0
《海港之夜》
歌曲创作于1941年8月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为了创作一首情境优美、让人印象深刻的歌曲,苏联著名作曲家索洛维约夫·谢多伊、著名诗人丘尔庚踱步来到海边的防波堤。这时海面上起了雾,蓝莹莹的薄雾给月光、给海水涂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不远处的锚地,停泊着“马蒂号”布雷舰,从舰上传来隐隐约约的手风琴声……月光下,一个戴着蓝色头巾的姑娘在码头上和一个水兵低声话别。这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象,给了作曲家和诗人极大的创作灵感,两天之后,《海港之夜》诞生了。
欣赏:《海港之夜》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f0124nivjvd&width=300&height=200&auto=0
《白桦林》
《白桦林》本身是前苏联的一首民歌,灵感是来源于前苏联二战时期的一个爱情故事:士兵出征前和心爱的女孩在在一颗白桦树下许下誓言,承诺一定会平安回来。但是,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盼望,女孩盼来的却是心上人战死在远方沙场的噩耗。士兵潘尼卡科走了,留给女孩的却只有无尽的思念,她不止一次地在心中召唤:你回来吧,把我的思念带回来。年年月月过去了,那棵白桦树上,刻着两个年轻人的名字。是的,他们永远年轻地相爱着。只有白桦林和那枚卫国勋章依然在默默诉说着...
欣赏:《白桦树》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q01129x5w4e&width=300&height=200&auto=0
结语:熟悉的旋律再一次把我们拉回到那个热情奔放的怀旧时光。在那泛黄的情景中,音乐定格了属于我们青葱年少时的快乐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