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莫扎特音乐经典集锦
视频约2小时,提醒大家在高速WIFI环境下收看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a0142rfeaju&width=500&height=375&auto=0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The Best of Mozart
K.P.M. Philarmonic Orchestra
Tracklist:
1. Eine Kleine Nachtmusik Movt 1
2. Eine Kleine Nachtmusik Movt 2 ( 7:45 )
3. Eine Kleine Nachtmusik Movt 3 ( 12:50 )
4. Eine Kleine Nachtmusik Movt 4 ( 14:50 )
5. Symphony No 35 "Haffner Symphony" Movt 1 ( 20:08 )
6. Symphony No 35 "Haffner Symphony" Movt 3 ( 25:54 )
7. Symphony No 40 Movement 1 "Molto Allegro" ( 29:53 )
8. Magic Flute "Overture" ( 37:29 )
9. Marriage of Figaro "Overture" ( 44:41 )
10. String Quartet No 23 K 590 Movt 1 ( 49:12 )
11. String Quartet No 23 K 590 Movt 4 ( 58:13 )
12. String Quartet No 20 K 499 "Minuet" ( 1:03:17 )
13. Violin Sonata K378 "Rondeau" ( 1:06:38 )
14. Piano Concerto No 21 "Andante" ( 1:10:46 )
15. Piano Concerto No 23 Movt 1 ( 1:16:25 )
16. Turkish March Piano Sonata No 11 ( 1:27:15 )
17. Clarinet Concerto Movt 2 ( 1:29:35 )
18. Violin Concerto No 3 K 216 Movt 1 ( 1:36:36 )
19. Flute Concerto No 2 K 314 Movt 2 ( 1:46:08 )
20. Horn Concerto No 3 K 447 Movt 2 ( 1:51:36 )
人生与音乐的互映的问题,莫扎特是一个神秘的吊诡:他的音乐从来没有凸显和明确的生平自传性,但我们却总能从中察觉他个人的生命状态和心绪状况;...,但另一方面,即便我们能够在莫扎特的音乐中感受到强烈的个人情感诉求或鲜活的生命流动,它们却又总是带有某种特别的超越性和超然性——所以我们会觉得,莫扎特的音乐具备了远远高于个人的普遍性与共同性。(杨燕迪,引自《人生与音乐的互映》)
然而,音乐史上,至今还有很多人(甚至是主流)认为莫扎特的音乐与莫扎特的人生情境不一,他笔下的音符总是那么典雅,不哀伤而充满愉悦。最近文汇网刊载作者钱好的一篇标题为《莫扎特诞辰260周年:为什么莫扎特“不敢”哀伤》(2016-01-10)的文章,首先肯定了莫扎特音乐不哀伤,进一步解释莫扎特不敢哀伤的理由。
这篇文章中引用了台湾乐评人杨照的论点:讨论“为什么莫扎特不哀伤”的问题。他认为,莫扎特并非不哀伤,而是“不能”哀伤:“他所处的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本来就不是个人经验与感受的发抒表达。音乐要为王公贵族的不同场合服务,决定音乐属性的,是那些场合需要的气氛,而非作曲家的个人感觉。更重要的,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语汇,根本就没有适合拿来表达深沉哀伤的完整工具。”(引自,《莫扎特诞辰260周年:为什么莫扎特“不敢”哀伤》)
文中还引用了上海音乐学院邹彦教授的观点:他(邹彦)认为,莫扎特在维也纳写的大部分音乐作品都是面向普通市民的。除了为剧院创作大量歌剧以外,他写的所有钢琴协奏曲也都是为自己演出用的,这种“商品属性”决定了他的音乐首先要愉悦大众,不单要具备很强的审美功能,同时还需要有娱乐功能。当时的欧洲社会正处于启蒙主义阶段,人们崇尚理性,不太认同忧伤的审美。观众买票进剧院、音乐会,希望听到的是积极乐观的音乐,这也是莫扎特的曲风轻松愉快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只有在他晚年的作品里,有些微哀伤的影子,比如《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引自,《莫扎特诞辰260周年:为什么莫扎特“不敢”哀伤》)
就“莫扎特不哀伤”的观点,上海音乐学院杨燕迪教授指出:“说莫扎特的音乐不表达哀伤和痛苦,这是乐史中最持久的误会之一。我在文章和言谈中多次纠正这一误导,但很难阻止这个误导时常在坊间流传,让人无奈”。并认为“莫氏的所有小调作品或乐章——以及渗透了小调半音化曲折的诸多莫扎特的大调作品及乐章——均证明这篇文章误导的不确和错误”。
杨燕迪教授并进一步举例证实:“莫氏《G小调弦乐五重奏》K. 516是整个18世纪中最痛苦、最极端的音乐表达;他的《D小调钢琴协奏曲》K. 466是19世纪之前最不祥、最紧张的乐声;《唐璜》中终场之前主人翁被拉下地狱的场景则是歌剧史到当时为止最凶暴、最恐怖的时刻……。可以说如此例证不胜枚举"。杨燕迪教授在2013年1月也曾专门撰文《人生与音乐的互映》,从侧面谈及过这一话题。
对于争论,唯有聆听最可靠
为此,我们先听一听莫扎特《G小调弦乐五重奏》K. 516和《d小调第二十号钢琴协奏曲》K466这两部作品,印证能否听到莫扎特的表达的哀伤或痛苦。再来阅读杨燕迪教授的文章《人生与音乐的互映》和钱好的文章《莫扎特诞辰260周年:为什么莫扎特“不敢”哀伤》。
▼
莫扎特《G小调弦乐五重奏》K. 516
▼
早晨独处的时光,最喜欢听的就是莫扎特的音乐。莫扎特的琴声,总是像窗外倾泻进来的阳光般温暖。一天始伊,无论做什么,都能因着轻触心灵的琴声而带来宁静安适。尤其是在病中,莫扎特的音乐更是医治我身心的良药,让我在痛苦中得到精神上的抚慰。
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Christoph Eschenbach 1940—)
德国钢琴家、指挥家。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185zogi18&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今天,随手打开的是莫扎特的第二十三号钢琴协奏曲。在浴室里梳洗,打开玫瑰精油轻抹肌肤。琴声似乎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我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乐曲转到第二乐章时,晶莹剔透的钢琴声如珠子,轻轻掉落在平静的湖面上,推开一圈圈的涟漪。随后,弦乐和木管奏出歌咏般的旋律。我的心好像被一只深情的手一次次轻抚,触摸到心底最温柔的部分。一阵阵明亮的忧伤突然袭来,直抵胸臆。我看见镜中的那个人已经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尽管生活中有阳光有欢笑,同样,也有忧愁有哀伤。生活中有倾心的爱,也有因为爱得太深而带来的刺骨的痛。我们有心灵深处的渴慕,也有因为无法得到满足的空虚和绝望。茫茫世界,滾滚红尘,人群从身边擦身而过,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灵魂,直到我们找到了那终极的力量,并俯伏棲息在里面。
莫扎特的琴声,让我感受到了那种隐而未现、藏匿在欢快之下的哀伤,然而那却是一种极其高贵的情怀。在琴声里,我们与自己的心深深地连结。心中最脆弱敏感的那个地方,坦然无惧地敞开在明亮的阳光之下,虽然隐隐作痛,但却仍然圣洁纯真。第三乐章响起时,那乐声犹如欢快的孩童,在鲜花盛开的原野上跳舞。琴声犹如水花飞溅,在太阳下折射出七彩光亮。我在泪眼中看见了天使的微笑,在痛苦中看见了天上的盼望,在破碎的心灵中看见了那尊严和荣耀。此时此刻,莫扎特感动着我。在静谧的早晨,完成了一次心灵旅程。
威廉·肯普夫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1534g2yac&width=500&height=375&auto=0
经典回放
Classic replay
古典音乐 | 民歌民乐 | 中外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