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让孩子学钢琴?!10岁郎朗弹钢琴视频。

2016-09-19 中国音乐人


郎朗在许多场合都曾讲到,自己当年学钢琴是看了动画片猫和老鼠中一段Tom和Jerry演奏钢琴的片段而深感有趣,遂决心学钢琴的。想想当年的自己,这款经典动画片何尝不是我们每天放学后必看的呢,满满的回忆啊!现在想来,创作这段动画的作者要是对钢琴没有一定的了解,恐怕也做不出如此细致和有趣的作品来~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p0162r1d3vh&width=500&height=375&auto=0

英国前首相希思卸任后,作为钢琴家和指挥家,马不停蹄的在全国巡演。有著名交响乐团伴奏,弹奏世界著名的钢琴协奏曲。


美国国务卿赖斯自幼习琴,钢琴弹得那叫一个棒。


众所周知的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钢琴弹得杠杠的!

其实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曾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说,党委会的领导人要“学会弹钢琴”。他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绝非杜撰)


以上在说明什么?


弹钢琴使人严谨,敏捷。钢琴的旋律,节奏,强弱,快慢,丝毫不能差。遇上速度快的旋律,必须有敏捷的大脑和双手。


弹钢琴能赋予人独立性和创造性。每天要独立接受新的乐曲,新的表现形式,要独立克服新的困难。由于自身条件不一定完美无缺,要创造适合自身条件的练琴方法。


弹钢琴让人坚韧顽强。从孩提一路过来,弹钢琴要克服数不尽的困难,跨越数不尽的台阶。这个过程是坚强性格的最大磨练。以上性格不正是领袖需要具备的主要性格特征吗!

弹钢琴对孩提的发育大有益处。音乐的美感对消化系统有帮助,轻盈明快的节奏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前苏联有一个著名的试验,对牵牛花播放噪音,牵牛花背对着音源,而播放优美的音乐,牵牛花迎着音源。植物成长都需要音乐,何况孩子。弹钢琴的儿童不用担心缺乏自信!


让孩子弹钢琴吧!!!


 如果可以选择,你会希望孩子成为从音乐培训流水线上诞生的“钢琴演奏者”,还是一个可能平凡、却真正得到过音乐滋养的人?


 

  家长该如何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


  大翻译家也是大文豪的傅雷先生在谈及儿子傅聪是如何走上音乐道路时,曾如是回忆:尽管傅聪约莫三四岁时,就对古典乐流露出明显的喜爱,做父亲既没有欣喜若狂,也没有急着让他拜师学琴,只是在心里想:“不管他将来学哪一科,能有一个艺术园地耕种,他一辈子受用不尽”。


  尽管大家都知道,傅聪后来成了一代音乐名家,然而在父亲傅雷那里,“却始终准备他更弦易辙,按照发展情况而随时改行”。


  是傅雷先生不重视艺术教育吗,还是他刻意要忽视、压抑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天赋?


  显然都不是,在提及艺术教育,傅雷先生自有他的一套理论:


  把人格看做主要,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做次要。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的教育重点,应当在伦理与道德方面,不能允许任何一桩生活琐事违反理性和最广义的做人之道;一切都以明辨是非,坚持真理,拥护正义,爱憎分明,守公德,守纪律,诚实不欺,质朴无华,勤劳耐苦为原则。


  把艺术教育只当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让孩子学艺术,并不一定要他成为艺术家。


  即以音乐教育而论,也决不能仅仅培养音乐一门,正如学画的不能单注意绘画,学雕塑、学戏剧的不能只注意雕塑与戏剧一样,需要以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基础。


  读到这儿,或许我们可以如是总结:在童年以及少年时代,就让孩子接触音乐并进行系统的学习,不仅不是坏事,而且艺术教育越被重视,越说明人们不仅越来越重视个人的艺术修养,更存在着提升艺术修为的强烈需求。但正如傅雷先生所说,即便是面对着一个流露出过人天赋的孩子,也不必怀抱着任何功利的目的,指望他有朝一日成名成家。


  学琴最佳年龄为四岁半至五岁


  开始学钢琴的最佳年龄是四岁半至五岁。判断孩子适不适合学钢琴,主要是考核孩子的音乐听觉、特别是节奏感,另外,身体不要太瘦弱。


  业余学琴用“业余”教法是误区


  钢琴教育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对钢琴教师的选择,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从初学钢琴开始就应该尽量找一位好的专业教师。90%以上的家长认为业余学琴只需用“业余”教法,初学钢琴或业余习琴找水平一般的教师即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钢琴的初级教学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且必须各个方面都同时兼顾到。经验不足的教师由于缺乏对钢琴教学的系统研究,在其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会存在某些问题,到了一定阶段再被发现就相当麻烦,尤其是触键方法上的错误,纠正过来是极为困难的。


  最突出的问题有几个方面:

  手指塌陷。手指第一关节软弱无力,是钢琴学习中的“顽疾”,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触键方法错误。这是非常难以纠正的问题。初学钢琴的第一年就必须掌握正确、规范的触键方法,这是钢琴学习中最重要的基础。


  练琴方法错误。练琴方法直接影响到练琴效率,而许多业余教师并没有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练琴方法,导致学生进步缓慢。


  教材兼顾“趣味性”及“营养平衡”


  钢琴是不可能自学成才的,再好的教材也得有好老师教才能学得规范,“钢琴速成”只能算是一种广告行为。选择教材时,应充分考虑“营养平衡”并尽量兼顾“趣味性”。钢琴教学可分为启蒙、初级、中级和高级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学习内容通常包括基本练习、练习曲、复调作品、奏鸣曲、中外乐曲等几大类。


  初学时尽可能准备高质量的琴


  据调查,孩子初学钢琴,超过90%的家长认为选用普通的钢琴即可,待钢琴程度提高再选择更换。普通钢琴音色变化远没有好琴明显。在一台低档琴上,整体音色不“美”,那么,“刺耳”的声音就不觉得特别明显。反之,在好琴上,当弹出的声音刺耳时,你会觉得特别不舒服而不由自主地去调整它。有条件的家庭最好从一开始就为琴童准备一台尽可能高质量的钢琴。至于选二手钢琴,如果懂得挑选,高质量的二手原装进口名牌钢琴是不错的选择。有些钢琴使用时间不多,磨损少,保养很好。同时,早期的木材价格不贵,与现在同档次的钢琴相比,二手琴的木材往往好得多,但价格便宜很多。


  帮助孩子做到每一个要求


  家长应帮助幼儿做好课堂笔记,把练习中需要改进、注意的问题逐一记录,并对照笔记,让孩子达到每一个要求。当孩子读到小学二三年级后,逐步要求孩子自己做笔记,下课后协助孩子回忆课堂上老师讲的每一个要求,然后在练习每首曲子前对照笔记,明确每首作品必须注意和解决的问题。并且运用启发式教育,在认谱时可用提示的办法,引导孩子们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想方设法保持孩子的兴趣


  练习每一首钢琴曲都需要重复每个句子若干次,甚至需要练习千百次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一天练下来“成果”往往并不显著。这时,孩子们往往“知难而退”。作为家长一定要想方设法保持甚至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家长应鼓励孩子们参加各种演出、比赛,如经常在家人面前表演、举行小小家庭音乐会,并适当鼓励甚至小小的奖励,都能够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琴时间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练琴时间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培养目的不同,所需时间也不一样。不同年龄阶段也有着不一样的方式。


  正确的做法是:


  每天固定练琴时间。这样会使练琴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根据年龄情况,要求孩子保证练琴时间。4-5岁20-30分钟/日;5-6岁30-45分钟/日,6-7岁45-60分钟/日,7岁以上60分钟/日。如果孩子们能保持认真的状态,适当增加一些时间当然是最好的。


  练琴必须注意力集中。练琴态度决定着练琴效率,认真练习一小时所达到的效果远远超过心不在焉地练习几个小时,应严格规定重复练习的次数。






于大多数想给予孩子良好的音乐教育的家长而言,学习钢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可是钢琴有其特殊性,学习起来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和随意,在给孩子学习钢琴前,家长们要做好那些准备呢?


下面的这些如果你能做好的话,那么孩子的钢琴之路就可以出发了!

培养兴趣
在宝贝3-5岁的时候,就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音乐的启蒙班了,目的就是让孩子接触音乐、了解音乐,感受其中的节奏,利用游戏的形式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音乐想象力,这些对孩子学琴是很有帮助。
选择合适的时间
太小的孩子是不适宜练琴的,因为练琴是需要一定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孩子的认知能力要发展到一定水平,最起码也要能够认识五线谱,能够区分音乐的高音和音色,能与老师基本交流等。此外还包括手部的精细动作,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的发育程度。

所以一般4-5岁是接受钢琴指导的最佳年龄,学习钢琴是很适合。当然也可以根据自身宝贝的情况,提前或者推迟一些。
找个好老师
钢琴的入门阶段的老师是很重要的,有的老师因为不懂孩子年龄的特征,要求就会过高,导致孩子害怕上课;或者讲课太枯燥,让孩子缺乏吸引力,从而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这样一些很有天赋的音乐幼苗就很可能会夭折。所以在孩子学琴之前,一定要考察好老师的情况,比如说老师的教龄、演奏水平和教学水平,特别的是老师不光要有耐心还有懂得一些简单的儿童心理学。
经济上有所准备
在孩子学琴之前,父母在经济上的开销有所准备。首先是购买钢琴的费用,中档的钢琴的费用一般1万到3万之间,一节课老师的片酬大概是80-300,有的还会更高。





一架钢琴要花掉一个人小半年的工资,每年的学费要花掉一个人两三个月的收入,每个周末都风雨无阻往老师家或琴行跑,每个晚上都要与孩子争执是不是应该再练十分钟,花费了这么多的财力与精力,最后只剩下客厅里一台寂寞的钢琴,它唯一的作用就是给家长心里添堵。几年过去了,孩子不但不愿再提弹琴的事,就是想弹,也根本不会了。”

类似这样的故事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也使得很多家长面对钢琴毛骨悚然、望而却步。思来想去,还是先买个便宜点的乐器学学吧,比如琵琶,真学不下去可以收在箱子里,至少眼不见心不烦,就当没发生过这回事儿,损失也小些。

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但对于一群成熟而又有责任感的家长来说,只要分析一下原因,就能轻松地找到预防的方法与治疗的良药。

1、摆正心态

首先,既然这么多人听过孩子学钢琴半途而废的例子,那么又有多少人听过孩子从小学退学再也不上了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这种辍学的例子在身边非常少。也许真的有,但只要不是由于贫病的原因,就一定是家长的心态与态度所决定的。学钢琴也差不多,家长的心态与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选择。

因此,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要明白,让孩子学钢琴是对孩子的培养与塑造,而不是向朋友与同事炫耀的资本。不要拿孩子跟其他任何人的孩子比,因为这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但要让孩子不断跟他自己比,要促使孩子不断进步。只要孩子是不断进步的,那么即使同时学琴的其他孩子已经通过了六级的考试,而自己的孩子还在努力练习《车尔尼599》 ,也不要感到气馁或者羞愧。


这一点就像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是一样的,一般来讲,总是有同龄的孩子成绩更好一些,但那又怎么样呢?


家长的确应该分析原因并帮助孩子想办法缩小差距,但自己的心里至少应该这样想:自己的孩子不是第一,但还不是一样学会了加减乘除和ABCD?


更重要的是,您绝对不会因此而让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吧?

2、坚定的态度

在摆正心态的同时,家长还要表现出坚定的态度。

如果家长从一开始就抱着学不下去就算了的想法,并把这种不坚定的态度通过某种方式透露给尚不能进行成熟思考的孩子,就已经给半途而废埋下了隐患。


学校的教育大致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两根"竹竿",咱们谈到的第三根"竹竿"的培养是需要通过学钢琴来培养的。


因此这两种教学在重要性上是相同的。那么既然钢琴是非学不可的,何不直接把这件事明确地告诉孩子呢?

3、积极的心态

在坚定态度的同时,家长还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

在钢琴老师那里学习钢琴与在学校里学语文、数学一样都会遇到困难。


这些困难可能单纯是学习上的,也可能是人际关系上的。在学校里,孩子可能会跟某个同学或者师发生不愉快而导致心理压力的产生,而孩子面对钢琴老师的时候也同样有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


不论遇到哪方面的困难,家长都应该积极地去面对和解决。


俗话说得好: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家长以积极的态度去帮助、鼓励孩子,不仅学钢琴半途而废的事情可以避免,还能帮助孩子培养一种永不轻言放弃的人生态度。


要知道,钢琴教育是整体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家庭的教育同样承担着对孩子个性塑造的重任。学钢琴不仅仅是学钢琴,而是学音乐;学音乐也不单纯是学音乐,而是学做人。这一点常常被一些家长所忽视。

4、老师的重要性

当然,在很多的情况下半途而废的发生都与老师有直接的关系。许多钢琴老师出于“严师出高徒”的指导思想或受到其他某种思想的影响而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动不动就批评、责骂,甚至有非常极端的例子——还听说过有动手打学生的(当然比较轻微,吓唬的成分比较多)。


老师的严厉可以成为学生练琴的动力 但同时也必将成为学生心理上的压力。有些学生可以承受这些压力,但也有些学生无力承受这样的压力。毕竟他们还是孩子,并且在目前这个社会的大背景与每个家庭的小背景下,孩子对压力的承受能力整体是呈下降趋势的。

作为家长,很难控制老师教学时的方法与态度,但家长与钢琴老师积极沟通总会有所裨益 --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就是解决这种不愉快的渠道。


当然,这种沟通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进行,可以用打电话的方式或找适当的机会面谈。相信只要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一定会坦然接受这种有益的交流。要知道,在孩子教育的问题面前,家长与老师永远是最亲密的合作伙伴。


如果孩子与钢琴老师之间的不愉快是无法调和的,不管是不是因为老师太过严厉,还是单纯因为孩子看老师不顺眼,那都应该考虑给孩子换一个老师了。


很多人读书的时候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喜欢一个老师,他教的课就学得好,而自己不喜欢的老师教的课再重要也没什么兴趣。


孩子总是会因为老师的关系决定学习的态度。需要强调的是,换老师不是放弃,而是另一种方式的坚持,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地学下去,把他的第三根"竹竿"培养壮大。


而且换个钢琴老师总比让孩子转一所学校要容易得多。从事钢琴教学的人很多,相信家长总能找到一个满意的合作者。

说在最后

也许您会感到奇怪,在这一部分并有提到关于孩子对音乐、对钢琴是否有"兴趣"的问题,但只要想一想就很清楚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对上学抱有浓厚兴趣的,最终还不是都乖乖地上学去了?当然,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极其重要。在决定是否让孩子学钢琴时可以不考虑兴趣的问题,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兴趣的作用。

总而言之,音乐是必须要学的,这是支撑每个人智慧架子与成就架子的第三根"竹竿";

要想获得这根"竹竿",学钢琴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学钢琴也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每一个孩子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更不要担心孩子会半途而废,只要家长处理得当,没有什么事情能阻挡孩子获得这根合格的"竹竿"。

如果您是一位还处在"学,还是不学"彷徨中的家长,看到这里就不如轻松做个决定,开始学吧。



那年郎朗才10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192y4nm7f&width=500&height=375&auto=0

郎朗自述小时候学钢琴的经历
【琴童养成记】


      我的想象力很活跃,因为我少儿时期大多数时间是独自度过的。既然我已经在我第一次比赛中获胜,又下定决心要当一名钢琴家,我就再也不想上学了。

  我对父亲说:你拿一台录音机,早上你和我妈出门前把录音机打开。我一整天都会好好练琴。回家后,你一查录音机就知道我说到做到。

  父亲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因为这样我就能多出时间来练琴了。我也喜欢,因为这样我就不用上学了。在教室里,我觉得怎么样都不得劲儿;在钢琴前,我却觉得如鱼得水,即便是在苦练难度极高的曲子——就像车尔尼的曲子,写出来好像专门是为了逼疯演奏它的钢琴手。

  每次母亲回来的时候,我总是坐在钢琴前,就好像是给拴在那儿一样。尽管白天一个人在家,我一点也不害怕。坐在琴凳上,征服困难的曲目,让我觉得一切都在我掌握之中,我感到非常安全。

  但是因为我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待着,我天生的害羞变得更严重了。到该上小学的时候,我没办法再留在家里了,一想起要回到教室上课,我就紧张极了。

  我问父亲的第一个问题是:所有的作曲家中,谁是第一名?

  父亲不假思索地说:莫扎特。莫扎特数第一,因为他写得多又写得好。他三岁时就能作曲。他是超级天才,每一种音乐形式他都留下了杰作。

  父亲向我解释了莫扎特时代奥地利皇室的一些背景。我不太清楚自己究竟听懂了多少,但当我弹莫扎特的曲子时,我脑海中有了他的形象,知道他是谁,又是如何行事的。我想象他是一个动画片里的人物,喜欢蹦蹦跳跳、东奔西跑。他在游乐场上追逐他的朋友,他们也来追他。

  我脑海中的维也纳是金色的,和寒冷的沈阳不一样,而莫扎特是一个小金童,从一个生日聚会轻歌曼舞到另一个生日聚会。

  巴赫就不一样。朱教授最热爱巴赫,巴赫的曲子她弹得棒极了。我在她那儿学琴,一开始她就教过我好些巴赫的曲子。巴赫音乐的力量强烈地震撼了我。我感到很幸运,接触巴赫很早,因为巴赫是音乐的基石,学好了巴赫,就打好了音乐基础。他的音乐有很多复杂的旋律线和声部,它们有助于理解音乐的结构。

  在我的想象中,巴赫总是在和天堂里的上帝对话,虽然他显得很严肃。他们之间的对话带给这世界的人们能够想见的最美好、最睿智的音乐。

  我想象肖邦是个英俊潇洒的男生,像一名电影明星,永远在追求一种他找不到的爱。我仿佛看到他坐在钢琴前一边哭泣,一边写下让人心碎的旋律。

  贝多芬也是我崇拜的偶像。他很严肃,和父亲一样严肃。父亲和贝多芬都从来不笑,他们没时间也没耐性去聚会、开玩笑、看动画片。有那么多的音乐要去写,有那么多的音乐要去听,音乐是性命攸关的事。对贝多芬来说,音乐是至高无上的。父亲和贝多芬一样不善与人相处,和音乐倒更能心心相通。


  有一次,我父母带我去看一个苏联芭蕾舞团表演的《天鹅湖》,我一下子爱上了柴可夫斯基,而我当时听到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则大大加深了我对他的热爱程度。当然我那时还太小,还叫不出曲目的名称,但他的俄罗斯灵魂所蕴涵的丰厚感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的脑海里,他在一幢大房子里独自生活,我想象他一边流泪一边创作,一边创作一边流泪。俄国音乐特有的美丽的忧郁打动了我的心。

  电视上看到的猫王的表演让我想起李斯特。李斯特在他那个时代也是超级明星——他狂放不羁,女人们都为他神魂颠倒。在我的想象中,他参加摩托车比赛,开着喷气式飞机。李斯特和孙悟空两人一定会很投缘。和其他人不同,他没有英年早逝,他活下来了。他的故事从一个激动人心的历险情节跳到另一个激动人心的历险情节,不间断地向前发展。

  我为所有这些作曲家编造出历险故事,就像孙悟空的历险故事一样。然而,尽管我头脑很活跃,手指很忙碌,尽管我迫切想学习更多的音乐,想征服越来越艰深的曲子,我在学校里还是极度害羞。我感到自己和别人不同。我确实和别人不同。空军大院里的孩子们的父母也都是搞音乐的,他们也许能理解我,而学校里的小孩子们都觉得我怪怪的。我没有社交技巧,说话笨拙。有时,当我和同龄人在一起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我会闭上眼睛,聆听我脑海里的音乐。我心中的一个秘密是幻想这辈子永远和学校不沾边。

  在这个时候,冯老师出现了。

  她和其他老师不同。她很年轻,可能二十六七岁,还很漂亮。她并不遵循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她既不严格,又不苛刻,也非漠不关心。相反,她和蔼可亲,她用她的善良把我解救出来。和朱教授一样,她恰恰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冯老师让六岁半、极内向的我变得活泼外向,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她看出来了,我外表看起来很羞怯,但其实不然。事实上,我喜欢人多。冯老师让我个性中不为人知的那部分得以重见天日。

  她说:郎朗,你一定不要害怕大声说出你的答案。你脑子很好使,声音也很洪亮。你一定要学会表达你心中想的东西。

  在那个时候,除了音乐,我并不想表达任何东西。我害怕在其他孩子面前出丑。

  冯老师告诉我:郎朗,你是个聪明的男孩子。你得让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

  我说:我情愿什么都不说。

你没有选择。当我问你一个问题时,你得走到教室前面,面对全班同学回答。一开始也许你会感到不自在,但你会习惯的。你会做得很好的。

  她没说错。她逼着我张嘴说话,在这个过程中也向我证明,并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很多答案我都知道,也可以清楚地陈述出来,我的同班同学也愿意听我的陈述。这样做的次数越多,我就越感到轻松自如。如果我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弹钢琴,那我也应该可以在公开场合说话。

  冯老师把学生干部分成三等:如果她颁给你一道杠,你就是一个小组长;两道杠,你就是课代表,分管音乐、数学、自然或作文等;三道杠,你就是班长了。我很自豪地在我的衣袖上戴上了两道杠,因为我负责音乐。我们班演唱时我会伴奏,我还会挑选曲目,为学校表演。其他老师不支持我提前放学回家练琴,冯老师却鼓励我这样做。

  她有很深厚的中国文化修养。她教我们念唐诗和宋词。那些诗词表达了渴望和失落的情绪,它们的韵律在我听来就像音乐。它们和音乐有同样的力量,能给我鼓舞,让我激动。

  冯老师常说:每个人都有才能,你要做的就是去发现你的特殊才能是什么。如果哪个同学把一幅画、一首诗或什么特别的东西带到课堂上,她就会奖给那个同学额外的金色的星星。如果你跑得快,或是一名技巧娴熟的体操运动员,她也会给你类似的奖励。冯老师从不偏向哪个学生,每个学生都能从她那儿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慈爱。而我对这两者都有如饥似渴的需求。

【视频】郎朗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s0140kimd6m&width=697&height=522.75&auto=0&encryptVer=6.0&platform=61001&cKey=Fubv9Jk+uQG4NnNkt2G76fJ/5+N8U5ADLXu+cf/yeM2siDwNoFCgfRVAMPeuAtHk


经典回放

Classic replay




古典音乐

民歌民乐

中外流行

萨克斯

笛子名曲

欧美爱情

小提琴

二胡名曲

怀旧经典

钢琴名曲

古筝名曲

另类摇滚

经典音乐

古琴名曲

俄罗斯民歌

欧美怀旧

梁祝演绎

影视金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