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段欣赏(梅葆玖、孙毓敏、李世济、刘长瑜)好戏连台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纪念马连良先生诞辰100周年京剧名家演唱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188b08h3m&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主持人:刘兵、段泓
1、北京戏校《京剧连场歌舞》
2、杨少彭《洪羊洞》
3、王珮瑜《珠帘寨》
4、杜镇杰《三家店》
5、张克《空城计》
6、王椿立《白蟒台》
7、马崇杰《串龙珠》
8、赵秀君《西厢记》
9、孟广禄《智取威虎山》
10、范永亮《火烧博望坡》
11、朱宝光《鸿门宴》
12、安云武《白蟒台》
13、蒋遂平《法门寺》
14、张克让《淮河营》
14、高彤《将相和》
15、朱强《将相和》
16、李宏图《赤壁之战》
17、王蓉蓉《状元媒》
18、王树芳《钓金龟》
19、冯志孝《四进士》
20、张学津《苏武牧羊》
21、孙毓敏《霍小玉》
22、叶少兰《罗成叫关》
23、尚长荣《天水关》
24、关正明《战太平》
25、张学津、梅葆玖《打渔杀家》
26、梅葆玖《太真外传》
27、童祥苓《智取威虎山》
28、马长礼《胭脂宝褶》
29、马派弟子合唱《淮河营》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徽剧是京剧的前身。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的。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
生: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 、红生 、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净:俗称花脸,看起来并不干净,故反其道称为"净"。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主要分为文净、武净两大类。
末: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反其义而称为"末"的。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武丑等。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和丑。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人设。
"脸谱"也并不是京剧特有的,京剧的脸谱较为系统。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
京剧的服饰与头饰也自定一套系统,同脸谱一般,整个篇幅也不够说的。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京剧服饰分为大衣、二衣、三衣和云肩四大类。
经典回放
Classic replay
古典音乐 | 民歌民乐 | 中外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