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安四变——写给20年后的泗安今天 | 浙北新观察
公元613年(隋大业九年),为了军事镇守,泗安筑城设鹰扬府,因置有长安、吉安、广安、宜安四门而取名“四安”。南宋时,皖南地区货物集散泗安,河道运输业蓬勃发展,“四安”也因此改名“泗安”。
目前,泗安镇下辖27个建制村、1个居民区,常住人口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9万人。旧时繁华的商埠,今朝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机,一个个村庄悄然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迈进,一幅幅美丽村镇画卷徐徐展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03年,中共长兴县委、长兴县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泗安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至此,泗安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过去的20年,泗安镇以“富民”夯实发展根基,以“强企”激活引擎动力,以打造“景美、人美、村居更美”的规划目标为前进指引,一步赶一步,一程接一程,上下抢抓机遇强担当、干群同心创新篇,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描绘崭新的风貌。
一、种植之变
千山滴翠,万树凝碧;林海茫茫,绿可染衣。泗安生态良好,境内群山环抱,植被葱郁,这一片“绿水青山”正是泗安人的“金山银山”。不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的泗安人只能守着这一片“金山银山”啃番薯。当地百姓只靠种植效益低下的番薯作为主要经济来源,收入低微。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泗安人首先开启了一场种植之变。九十年代末,泗安花木产业逐步发展起来,品种以香樟、榉树、朴树、娜塔栎、无患子、红梅等为主。
第一代花木人吴加平便是抓住了这一波发展的先机,斥资60万元开始了绿化苗木的生产培育和经营。第二年利润就达到30多万元。消息不胫而走,附近百姓纷纷效仿。种下一棵又一棵树,长成一片林,送走一棵树又一棵树,老百姓的口袋切切实实鼓了起来。
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泗安始终牢牢把控着苗木产业的精确走势。
2005年,苗农转变原来粗放的种植和管理模式,开始进行标准化生产管理。
2006年,政府牵头组建长兴泗安绿萌苗木专业合作社,制定花木产业生产标准化技术、花木运输装车标准等科学管理制度,并组建浙北花木销售网。
2009年,苗农们和上市公司合作,实行绿化大苗容器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2010年,鲜切花规模化种植催生了泗安苗木的产业升级,成为真正的花木产业,被誉为全省三大花木盛会之一的“中国(长兴)花木大会”在泗安镇举办。
2012年,花木大会期间,华东花木电子商务平台正式启用,苗木的营销方式从线下转为线上。
一次又一次的升级,使苗木长成一片森林,使花木产业以“四两拨千斤”之势,开启了全镇百姓的致富之门。截至2022年,全镇花卉苗木产业面积16.5万亩,年销售额超15亿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的泗安,正在全面推进农业发展,持续问土地要收益、向土地求繁荣。
构建以管埭片区、长潮片区为核心的“东粮北苗”产业新格局,做好“非粮化”整治后半篇文章;
加快花木产业迭代发展,推进千亩景观苗木基地、精品苗木展示带建设,积极发展“游、赏、购”一体化经营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让“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持续带动村民增收,走上共同富裕快车道。据统计,泗安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不到4908元增加到如今的4.58万元。
二、产业之变
2002年,泗安全镇财政收入只有584万元,城镇区面积0.83平方公里,全镇只有1家规模企业。
2003年是泗安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随着“八八战略”部署实施,泗安作为全县最落后的地区,县委、县政府将加快泗安地区发展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点来抓,同年专门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泗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长委〔2003〕18号)。
“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每个企业”。2003年,泗安成立了城西工业功能区,当时在工业功能区办公大楼的大厅内就有这么一句醒目的标语。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原来有根电线杆立在大门口正中间,影响车辆出入。泗安镇政府了解情况后,及时沟通电力部门及其他企业,将电线杆挪走,保障了项目正常建设。”谈及泗安镇的营商环境,正轩精密零部件负责人关龙很有感触。他说,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3个月时间,并且全程有政府专班进行跟踪服务。
凭借着这样一种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理念,泗安的工业经济迅速壮大,自2003年开始陆续引进杭州、上海和苏州的企业,逐步实现从“一无所有”到“长三角产业合作区”的美丽蜕变。
近年来,泗安镇狠抓招商选资、项目推进、培大育强、科技创新、低效处置等工作,推动各项经济指标提档升级。新签约上海阀门等亿元以上项目12个,总投资超50亿元以上项目实现零突破;新开工利羿精密、兴发铝业等项目10个;创世纪已全面投产;凤集青年鸡、蛋鸡产业园、欣川五谷虫等项目陆续投建,加快各类特色产业发展;完成235国道以西2800亩土地征收与南华山平台场平工程。同时,泗安强化与长合区的协作配合,始终坚持时间速度导向,抢抓工期、抢抓进度,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9个;已竣工项目5个;销号“六未”项目13个。
2022年,泗安镇财政收入4.12亿元,相比于2002年,整整增加70倍,规模企业也由从当初的1家增加到现在的77家。
三、生态之变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泗安拥有中国扬子鳄村景区、仙山湖国家级湿地公园等重要涧溪湿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生态空间。这几年,随着全镇绿色发展的深入,城乡面貌有机更新,呈现了“景美、人美、村居更美”的满目新景。
2017年,泗安镇入选浙江省第三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2020年,又入选新一轮的小城市培育试点。几年来,相继完成泗安塘景观工程、城市亮化等上百个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完成文体中心、泗安二院、泗安实验小学等“城市几大件”建设及使用,培育了天星广场、兴和广场等商贸综合体。建成区面积从2003年的0.3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0.5平方公里。
在发展中,原本的浙北山区镇,如今愈加四通八达,真正符合“泗安”之名,交通路线从原来的一条乡道到现在的一条水道(长湖申航线)、两条国省道(318国道、12省道)、一条铁路(宣杭铁路)穿城而过,老百姓10分钟就能坐上高铁,两个高速口位于泗安,百姓到杭州、上海均只需45分钟左右,出行极其便利。
城镇的美更加宜居,乡村的美则更让人“流连”。
“我们从挖掘历史文化遗迹着手,对原有的古石桥、古码头等遗迹进行修复和完善,同时新建古码头陈列馆、广安亭、牌坊、文化礼堂等徽派建筑。”上泗安村党总支书记毛忠旗介绍,通过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不仅收获了美丽村居,更把握了美丽经济,如今的上泗安村,每到节假日都会迎来大批量游客,民宿、农家乐、农特产品等各个商业样态蓬勃发展,他们走出了自己乡村振兴道路。
此外,还有主题精品村建设、环仙山湖农旅融合示范区打造等,在区域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上,泗安始终将美丽产业与美丽乡村融为一体,让历史的土壤向今日的我们述说千百年来的人文记忆,也让这一片青山绿水,奏响喧嚣之外的田园牧歌。
过去20年,泗安镇先后创建全国文明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国家重点镇、国家级生态镇、国家卫生镇、中国花木之乡、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环杭州湾2005-2020年优先发展的26个农村小城市”之一、浙江省第三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县域副中心型美丽城镇省级样板。
四、文化之变
泗安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泗安镇是长兴第一届县委成立地,是长兴打响抗日武装第一枪的发源地,始终秉承红色山村“不怕输、敢于打第一枪”的拼搏精神,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2015年,泗安作为全国精神文明现场会的主要参观点;
2017年,全省党建现场会在上泗安村召开。
一直以来,泗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精心组织“3·5”学雷锋、“七一”表彰、青年干部上讲堂等主题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200余场。落实意识形态责任,明确领导班子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
近年来,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更为均衡,持续深化“学在泗安”品牌,中考成绩再次位居全县农村中学首位,泗安成校成功创省现代化社区学校;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工程,落实基因解码活化利用落地项目1个、申报非遗项目1项;
丰富文体活动,开展各类活动300余场,新建百姓健身房1个、市级体育公园1个。
目前,泗安镇建有一级文化站和藏书1万册以上的图书馆与书店,面对镇村多面广的现状,加快文化礼堂建设,构建长效运行体系,结合传统佳节开展活动;全年文化礼堂开展活动550多场次;
打造农事节庆活动品牌,突出经贸、旅游和文化三大元素,组织文艺团队进景区演出 、非遗青龙、黄龙、酥糖、麻糍等参加各地的展示和演出等,全年举办樱桃节、花木大会等系列农事节庆文化活动,打响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夯实文化阵地建设,乡镇发展底气才更强,泗安以“文化之变”激发创新发展的“精气神”,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基层党建与群众文化生活相融合,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丰富活动载体,增强乡村振兴“软实力”。
任何时代的发展
都是一场接力长跑
过往20年
泗安人实现了
富起来、强起来、美起来的巨大改变
迎来了新时代新发展的光明前景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同样,也是泗安步入发展快车道的第20个年头。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全县上下将继续深入贯彻“八八战略”、奋力建设“富美长兴”,这也是泗安地区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所以,对于泗安的未来,我们始终充满信心;对于泗安的发展,我们更加寄予厚望。
-END-
大家都在看👇
风 险 警 示!县气象台发布高温报告!业 务 暂 停!沪苏湖铁路,力争明年11月30日开通运营!为你们,喝彩!
长兴县融媒体中心出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记者 | 朱奇森
摄影 | 吴 拯 谭云俸 王徐超
编辑 | 叶丽欢 周洁云
一审 | 计 楠
看见长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