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抗癌协会: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

中国癌症杂志 SIBCS 2023-01-13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

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19年版修订小组成员

(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序)

  • 步宏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蔡莉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曹旭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 常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陈策实|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崔树德|河南省肿瘤医院

  • 范志民|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 付丽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 耿翠芝|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 顾林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 顾雅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胡夕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黄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江泽飞|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 姜军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解云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金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李惠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李金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李志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厉红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廖宁 |广东省人民医院

  • 刘红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 刘健 |福建省肿瘤医院

  • 刘冬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刘晓安|江苏省人民医院

  • 柳光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马飞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马力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 欧阳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庞达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彭卫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任国胜|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邵志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沈镇宙|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盛湲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宋传贵|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宋尔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孙强 |北京协和医院

  • 孙涛 |辽宁省肿瘤医院

  • 唐金海|江苏省人民医院

  • 唐利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佟仲生|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 王靖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王颀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 王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王水 |江苏省人民医院

  • 王曦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王翔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王碧芸|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王海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王树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王晓稼|浙江省肿瘤医院

  • 王永胜|山东省肿瘤医院

  • 王中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吴炅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吴新红|湖北省肿瘤医院

  • 徐兵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徐莹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许玲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杨红健|浙江省肿瘤医院

  • 杨文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殷咏梅|江苏省人民医院

  • 余科达|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俞晓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袁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张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张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张斌 |辽宁省肿瘤医院

  • 张瑾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 张宏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张建国|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张清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张筱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赵文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郑鸿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郑莹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邹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左文述|山东省肿瘤医院

编撰秘书处

  • 余科达|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李俊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李彬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杨犇龙|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目录

  1. 乳腺癌筛查指南(附录Ⅰ)

  2. 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Ⅱ)

  3. 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Ⅲ)

  4. 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Ⅳ)

  5.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

  6. 乳腺癌术后病理学诊断报告规范(附录Ⅴ)

  7.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

  8.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

  9. 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临床指南

  10. 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附录Ⅵ、Ⅶ、Ⅷ)

  11. 乳腺癌患者随访与康复共识

  12. 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

  13. 乳腺原位癌治疗指南(附录Ⅸ)

  14.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15. 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

  16. 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

  17. 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

  18. 乳腺癌多基因精准检测指南

    附录


原文参见:中国癌症杂志. 2019;29(8):609-680.



  12 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


  12.1 乳房重建的目的


  女性因各种原因,特别是接受乳房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后,可能造成乳房的缺失或乳房外形的毁损。乳房重建可以帮助乳腺癌患者重塑乳房外形、轮廓、解剖标志,恢复身体外形的完整性,并尽量实现两侧乳房外形基本对称。


  12.2 乳房重建的指征


  乳房重建适合于因各种原因准备或已经接受乳房切除的女性,或因为保乳手术导致乳房明显变形的患者。


  12.3 乳房重建的类型


  根据重建的时机,乳房重建可以分为即刻重建、延期重建及分期即刻乳房重建3类。乳房重建可以在全乳切除的同时,通过一次麻醉过程完成,称为即刻重建。即刻重建的优点主要有:可以保留乳房原有的重要解剖结构,如乳房下皱襞、乳房皮肤甚至乳头乳晕;节省手术费用,患者不会经历失去乳房的痛苦。乳房重建也可以在全乳切除术后的数月或数年后进行,称为延期重建。延期重建中受区的组织条件相对较差,患者经受了失去乳房的痛苦,对乳房重建有明确需求和心理准备,通常不会影响乳腺癌的治疗;但是需要多次手术,才能达到理想的美容效果。如果乳房全切术前无法确定是否术后需要放疗,可先植入扩张器,根据术后病理学改变情况,择期更换永久乳房假体或选择自体组织乳房重建。这种通过两个阶段完成的乳房重建,称为分期即刻乳房重建。乳房重建的时机选择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医护团队的能力,以及患者的意愿、身体状况和肿瘤治疗方案。


  根据重建的材料,乳房重建可以分为自体组织(皮瓣)重建、植入物重建及联合两种材料(如背阔肌联合植入物)的重建。


  12.4 乳房重建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⑴乳腺癌的手术方案决策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与全乳切除相比,能够获得同样的远期生存效果;同时,总体手术并发症低于全乳切除±乳房重建,患者生活质量、术后满意度和费效比也有优势。因此,有保乳指征的患者应首先建议保乳治疗,而非乳房重建。


  ⑵乳腺癌手术后的乳房重建应该由一支专业的多学科团队完成,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肿瘤治疗策略、体型、个体及家属的要求、合并的疾病及有无吸烟史,从而确定手术的安全切缘、全乳切除方式、乳房重建的最佳时机和方法、手术与辅助治疗的顺序安排。任何乳房重建手术不应该干扰乳腺癌的标准手术治疗及其他综合治疗;有长期吸烟史、肥胖的患者发生植入物和自体组织重建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因此建议将有长期吸烟史和体重指数超重视为乳房重建手术的相对禁忌;炎性乳腺癌患者需要切除大量的乳房皮肤,其生物学行为不良,患者在接受新辅助系统治疗和全乳切除术后,需要尽快接受辅助放疗,若选择进行即刻乳房重建应慎重。


  ⑶保留皮肤的全乳切除可以使接受即刻乳房重建后乳房的美容效果得到极大的改善。证据显示,与传统的全乳切除手术比较,保留皮肤的全乳切除不会增加局部和区域的肿瘤复发风险。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全乳切除手术日益受到关注,其有助于提高乳房重建术后的患者满意度。回顾性研究显示,乳头乳晕复合体受肿瘤累及的比例较低,随访中重建患者该区域的局部复发率较低,有丰富经验的多学科团队可以开展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联合即刻乳房重建术,建议限定疾病分期早、肿瘤与乳头有一定距离(大多数专家认同肿瘤边缘至乳头乳晕复合体超过2cm是一个安全距离),术中乳头乳晕下病理学评估无肿瘤累及者;乳头Paget氏病提示乳头乳晕有肿瘤累及应作为禁忌证,而肿瘤伴乳头血性溢液患者通常也不推荐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全乳切除手术。


  ⑷保乳手术过程中,通常采用肿块广泛切除或更大范围的区段/象限切除术,足够安全的切缘距离意味着切除较大范围的正常乳腺组织,有可能导致乳房局部腺体缺失,术后或放疗后出现乳房变形、乳头乳晕复合体移位等乳房外观的不满意。在不影响肿瘤局部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术前由肿瘤外科医生或整形外科医生对乳房的缺损进行评估,并做好相应准备,术中采用肿瘤整形手术技术,运用容积移位或容积置换技术,在缺损部位进行局部的充填;根据肿瘤部位、乳房大小和乳房下垂情况设计相应的切口。这一术式可以通过一次麻醉和手术过程完成,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乳房的形态与外观;与常规保乳手术相同,也需要在原术腔放置4~6枚惰性金属夹以备术后放疗时作为瘤床的标记。手术标本应该常规标记切缘,进行术后的病理学评估;应该在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一旦出现切缘阳性的情况,应补充进行区段切除,甚至可能行全乳切除,并考虑即刻乳房重建。肿瘤整形技术也可以在已经完成保乳治疗而存在乳房局部凹陷、乳头移位、轮廓畸形的患者中,采用延期的方式进行重建。针对保乳术后乳房畸形的患者,也可以采用游离脂肪移植技术进行局部外形修复,大样本回顾性研究证实,脂肪移植并未增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已经接受放疗的乳房如存在明显畸形,局部皮瓣修复可能导致切口愈合不良、重建失败的风险,应考虑使用远处组织(皮)瓣进行修复重建,最为常用的是部分背阔肌肌(皮)瓣。


  ⑸全乳切除术后乳房重建的方法包括植入物、自体组织及联合上述两种材料。植入物重建可考虑两步法,即先行放置组织扩张器,再择期更换为永久假体;也可在部分乳房皮肤缺损不多的患者中,一步法即刻置入永久假体。植入物通常应该放置于胸大肌后方;文献报道将植入物经合成补片或脱细胞真皮包裹后直接放置于胸大肌前方,能够保留完整胸大肌,防止肩部功能障碍,具有较低的包膜挛缩率,具有良好的短期效果,尚缺乏大样本长期的安全性数据。植入物联合脱细胞真皮、合成补片(如TiLOOPBRA)可缩短组织扩张时间,有利于直接置入假体,改善重建乳房的外观,降低严重包囊挛缩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植入物首选硅胶假体,其手感、美观度要优于盐水囊假体;假体选择对于再造术后乳房形态具有决定性作用,应根据患侧的乳房体积形态选择合适的乳房假体,兼顾对侧乳房的对称度;近年来文献报道一种与乳房硅胶假体相关的罕见T细胞淋巴瘤,称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国内尚未见报道;如果患者在假体重建多年后出现突发的乳房疼痛、肿块、肿胀,应予以重视。自体组织重建可以选择多种带蒂或游离皮瓣,转移至胸壁进行乳房塑形;最为常用的自体组织皮瓣包括:扩大背阔肌肌皮瓣、带蒂横型腹直肌肌皮瓣(TRAM)、游离横型腹直肌肌皮瓣(F-TRAM)、保留肌束的游离TRAM(MS-FTRAM)、腹壁下血管穿支皮瓣(DIEP)、臀上动脉穿支皮瓣(SGAP)等。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涉及显微外科技术,以及游离皮瓣的术后监测团队的建立。


  ⑹乳腺肿瘤整形和乳房重建手术方案的决策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对称性手术方式,包括对侧乳房的缩乳成型、乳房提升、隆乳,联合脂肪移植技术,目的是达到双侧乳房的对称效果,这些手术可以考虑和患侧乳房重建分期进行,在部分患者中也可同期进行;乳头乳晕重建也是乳房重建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延期实施,以便获得更为理想的对称度。术者与患者的沟通非常重要,乳房重建是一个有序的治疗过程,可能需要多次修整方能达到形态、轮廓美观、对称的最终目标。


  12.5 术后放疗与乳房重建的关系


  明确需要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患者,建议考虑进行延期重建或分期乳房重建。放疗可能对重建乳房的外形造成不利影响,有经验的团队可考虑即刻重建后再给予放疗,一般建议采用自体组织皮瓣,以期降低放疗对重建乳房的影响程度。当考虑进行组织扩张和植入物即刻重建时,建议先放置组织扩张器,在放疗开始前或结束后更换为永久性假体。假体置换手术在放疗前完成,能够降低切口相关的并发症。如果组织扩张器置换为永久假体在放疗结束后进行,建议在放疗后6个月左右,待放疗导致的皮肤反应缓解后为妥;采用这一策略,可能改善最终的重建乳房美观效果。曾经接受放疗的患者如果采用植入物重建,常发生较严重的包囊挛缩、移位、重建乳房美观度差和植入物暴露,因此,放疗后的延期乳房重建,不宜使用组织扩张器和植入物的重建方法,而应该首选自体组织皮瓣。










以下广告内容与本微信公众号无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