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红色财团


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要经历帝国主义阶段。美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在中国极力推行自由资本主义,妄图改变社会主义体制。结果,中国企业家们也搞起了“帝国主义”:海航系、中植系、复星系、明天系、民生系、平安系、万达系、阿里系。

这么多中国的东印度公司要打遍全球,哪儿还有美国华尔街共济会和骷髅会的地盘?他们一定要阻击和干掉这些正在崛起的中华财团帝国,先从舆论上抹黑,再煽动民众对立。最好的策略:让这些财团帝国的政治力量互斗纷争,从而浑水摸鱼,获得丰厚的利益输送。

美银美林并购案:一场资本主义的“政治婚姻”

 

作者:白益民 出处:财团帝国大讲堂

目   录
  • 诡异的时间、不同寻常的价格

  • 涉嫌欺骗股东案?

  • 美国政府——幕后的提线人

  • 是时候让反对的声音消失了

  • 一地鸡毛

简   述

根据传统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念,政府应该是完全不能干涉企业的交易行为的,但是在2008年的一起“促成美国银行收购美林案”中,美国政府却成了整个事件的背后主谋,正是在美国政府的“命令”下,美国银行最终以每股29美元的价格共斥资440亿美元收购了在金融危机中“风雨飘摇”的美林集团。

2008年9月15日凌晨,雷曼兄弟刚刚申请了破产保护法案,而没过多久美国银行就宣布了收购美林集团的计划,要知道就在9月14日,美国银行的高管们还在致力推动与雷曼兄弟之间的收购交易,他们也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对雷曼兄弟的账面进行尽职的调查,但在数小时之后,美国银行却转而收购了美林集团,而要联想到此前的时任美国财长的保尔森代表美国政府表示的将不会援救雷曼兄弟的言论,这一戏剧性的变局就变得更加的让人深思了。

其实直到美林和美国银行的股东按计划要举行投票前的几天,关于是否要放弃收购交易的讨论还一直在美国银行的高管层中不断进行,2008年12月17日,美国银行的CEO刘易斯甚至还准备飞赴华盛顿宣布他将放弃对美林的收购,因为当时美林的税前亏损已有210亿美元之巨,远远超乎了美国银行的承受能力。

在美国政府强势介入下,美银CEO刘易斯选择了“妥协”

但时任财政部长的保尔森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却警告刘易斯说:如果刘易斯撤销对美林的收购而美国银行今后又要求政府提供更多救助资金,那美国银行届时别指望政府监管机构能充分信任其管理层;刘易斯甚至被当场告知,政府可能考虑要替换掉美国银行的高管和董事们。在政府的强势介入下,结果自然可想而知,美国银行最终选择了“妥协”。

一旦收购美林的交易完成,美国银行的资产规模就将一举超越花旗银行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成为美国最大的金融控股公司、同样也将是全球资产规模第三大的银行,美国银行似乎将成为这比收购案中最大的赢家。

但根据2009年1月中旬美国银行发布的财报却显示,受收购美林证券交易的影响,该行2008年第四季度亏损23.9亿美元,每股亏损48美分,创下17年来首次季度亏损。2009年5月,美国银行高层接到美国财政部的通知,要求其筹资340亿美元以应对经济进一步衰退可能造成的影响,美国银行因此成为19家接受“压力测试”大银行中资金缺口最大的一家……

  现在看来或许正是美国政府不断扩大的对银行体系的控制欲望才最终导演了这么一出失败的“政治婚姻”。

正   文

2008年11月26日,美联储正式批准了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对美林集团(Merrill Lynch)的收购交易,2008年12月5日美国银行和美林集团股东分别表决通过了收购议案,并且该项交易于同日得到欧盟委员会批准,这也就意味着一场价值440亿美元的华尔街商业银行巨头与投资银行巨头之间的并购整合就此全面展开。

而交易完成后,美国银行的资产规模就将一举超越花旗银行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成为当时美国最大的银行、同样也是全球资产规模第三大的银行。

收购完成后美国银行将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集团

通过这次强势的并购案,美国银行似乎逆势而为,趁着花旗积重难返之际迅速收购美林,使其总资产超过了25000亿美元,并最终成为了美国最大的金融控股公司,同时因为合并了美林集团的相关业务而让美国银行的证券经纪业务也大大超过其竞争对手,将摩根大通再次甩在身后,一切看上去都非常的顺利。

而这一切的“美好”仅仅延续了一个多月,2009年1月,美国银行公布了集团的业绩,亏损幅度之大令人意外,除了公司本身亏损23.9亿美元之外,其收购的美林证券153.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也让投资者跌破眼镜,当然伴随着美国银行不良业绩的披露,美国银行在收购美林证券过程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开始浮出水面。


一、诡异的时间、不同寻常的价格 

2008年9月15日,美国银行宣布以每股29美元的价格斥资440亿美元收购美林集团,这一收购价只是美林一年前价值的三分之二左右,仅为该行2007年初市值顶点的一半。而也就是在2008年9月15日的凌晨,美林集团的“竞争对手”雷曼兄弟刚刚申请了破产保护法案。

我们要知道,就在9月14日,美国银行的高管们还在致力推动与雷曼兄弟之间的收购交易,他们在紧锣密鼓地对雷曼兄弟的账面进行尽职的调查,但在数小时之后,美国银行却转而收购了同样在风雨中飘摇的美林集团,这一戏剧性的变局不得不让人们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美国银行在短时间内做出了这么大的改变?

美国银行收购美林的当天,雷曼兄弟申请了破产保护

440亿美元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2008年9月22日,就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的7天之后,雷曼兄弟在欧洲、中东、亚洲区包括日本、澳洲和香港的业务就被日本野村控股全盘接收了,当时的价格却仅是2.25亿美元,也许就像时任美林集团首席执行长塞恩说的那样,如果不是因为美国银行9月15日的收购计划,一周之后的美林有可能也将变得一钱不值。

从横向对比来看,2007年美国证券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1.8%,这是自1991年以来首次出现负收益率,当年全行业税前亏损额为113亿美元,同比减少额达到了330亿美元,当时的美国证券业已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就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美国银行还是选择了以4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林集团,要知道当时美国银行自己的总市值也就是1500亿美元而已。


二、涉嫌欺骗股东案?

2009年8月3日,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起诉美国银行,称该银行于2009年1月对美林的收购案中,对股东隐瞒了授权美林在巨亏情况下发放58亿美元高额奖金一事,当天,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与美国银行就这项诉讼达成了3300万美元的和解协议,但被法官拉可夫否决,他认为,该项协议有失公平,质疑为何美国银行的高管和律师没有受到指控。

其后在2010年1月,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再次追加了对美国银行的另一项诉讼,称该银行在美林收购案中,向股东瞒报了美林在2008年四季度高达158亿美元的预期亏损。在2010年2月这起诉讼案最终以美国银行要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支付1.5亿美元的罚款画上句号,不过法官杰德·拉可夫仍然表示,他是“勉强”批准了这项和解协议,因为他认为1.5亿美元的罚金“微不足道”,那么就是什么原因能让一位纽约曼哈顿联邦地区的法官“勉强”批准一个他并不认可的案件呢?

无论是授权美林在巨亏情况下发放了58亿美元的高额奖金,还是向股东瞒报了美林在2008年四季度高达158亿美元的预期亏损,似乎都可以说明美国银行在收购美林的这一过程中并没有完全通过股东们的认可,这对于一家拥有一套运行完善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的现代化金融集团而言是非常奇怪的行为,向股东隐瞒亏损情况究竟是美国银行的一时疏忽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三、美国政府——幕后的提线人

根据我们对传统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解,政府是完全不能够干涉企业的交易行为的,但是在2008年的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却动作频频,此前美国政府就通过注入巨资已经陆续获得了摩根大通到Saigon National Bank等一系列金融机构的实际控制权。

“利用”金融危机,华盛顿实现了一大批金融机构的实际控制权

但到了美林集团,美国政府却发现自己早已没有能力再把它购入华盛顿的控制范围之内了,但是政府显然也不愿意看到这家世界第三大投资银行的轰然倒台,于是就想尽办法来试图挽救美林证券,所以“促成美国银行收购美林案”也是美国政府在背后积极运作的结果,也许美国政府不断扩大的对银行体系的控制欲望才是这一切故事的背后的主谋。

实际上直到美林和美国银行的股东按计划要举行投票前的几天,关于是否要放弃收购交易的讨论还一直在美国银行的高管层中不断进行,不过就在美国银行CEO刘易斯与联邦政府进行了最后的“沟通”后,美国银行内部反对的声音忽然消失了。也就是在刘易斯与联邦政府官员举行电话会议后的四周时间里,联邦官员和美国银行之间终于达成了一笔拯救美林收购案的重要“交易”:政府同意向美国银行额外提供200亿美元救助款,并对美国银行1180亿美元不良资产所造成的损失提供担保。

 

四、是时候让反对的声音消失了

2008年12月17日,美国银行CEO兼首席执行长肯尼斯・刘易斯飞赴华盛顿,准备宣布他将放弃对美林的收购,因为当时美林的税前亏损差不多已有210亿美元,净亏损相当于l50亿美元左右,刘易斯认为美林的亏损是否严重到足以让美国银行可根据合并协议中的“重大不利变动条款”放弃收购,但他显然低估了政府的能量。

时任财政部长的保尔森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警告刘易斯说:放弃收购就等于对美林判死刑,并且放弃收购还会削弱市场和政府官员们对美国银行的信任。

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承认"要挟"美银收购美林

据外媒报道,美联储的一位官员宣称如果刘易斯撤销对美林的收购而美国银行今后又要求政府提供更多救助资金,那美国银行届时别指望政府监管机构能充分信任其管理层;刘易斯甚至被当场告知,政府可能考虑要替换掉美国银行的高管和董事们。

就在12月5日,并购交易即将完成的最后一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还对刘易斯说,美联储人员研究认为,美国银行并不能行使并购协议里的出现负面变故的条款来取消交易,撤回交易计划会打乱市场,引发一系列针对美国银行的诉讼,并将长期影响美国银行的声誉。在政府的强势介入下,美国银行内部至少再也没有什么人“反对”这项交易了,因为如果交易通不过,他们就都有可能被撤职……


五、强扭的瓜不甜

在美国政府的“命令”下,美国第一大商业银行美国银行被迫向美林证券抛出了“绣球”:第一次“礼金”的代价是180亿美元。随后美国银行又在美国政府的“威胁”下,以TARP(不良资产计划)基金的名义,付出了450亿美元的价格。但根据2009年1月中旬美国银行发布的财报却显示,受收购美林证券交易的影响,该行2008年第四季度亏损23.9亿美元,每股亏损48美分,创下17年来首次季度亏损。

2009年5月,美国银行高层接到美国财政部的通知,要求其筹资340亿美元以应对经济进一步衰退可能造成的影响,美国银行因此成为19家接受“压力测试”大银行中资金缺口最大的一家。

此后美国银行开始受到了监管层的盘问,投资者的诉讼和法律制定者的批评。在压力之下,当时的美国银行CEO刘易斯表示,他明知道美林证券出现严重亏损还收购该公司,是迫于财政部长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压力。“他们给了一个状况良好的银行以威胁。”刘易斯最后说道。

保尔森(左)和伯南克(右)出席国会听证会

伯南克和保尔森随后在美国国会接受质询,财政部及美联储官员是如何说服美国银行完成对美林的收购。纽约总检察长在2009年9月16日向美国银行的5名董事发出传票,要求他们就美国银行收购美林交易案的相关调查接受法庭聆讯。

这场轰动一时的“美林收购案”影响一直到2012年,美国银行同意对收购美林时受到损失的投资者赔偿总计24.3亿美元。当然整个事件最后的结果仅仅是美国银行对受到损失的投资者提供了“赔偿”,“政治联姻”的话题却再也没被提起过,美国政府仿佛与这一起“美林收购案”毫无关系。

六、一地鸡毛

2013年8月2日,根据美国银行向监管机构提交的文件内容显示,美国银行将在2013年第四季度将美林证券纳入其母公司之中,此后美国银行将承担美林证券所有的债务和责任。虽然美国银行表示,仍将保留美林证券作为其零售券商和投资银行业务的名称,但作为法人实体的美林证券公司却将不复存在了。就像美国媒体说的那样,“一个拥有华尔街上悠久历史的品牌的价值就这样消失了。”

最早创办于1914年的美林证券曾经是世界领先的财务管理和顾问公司之一,如今却名存实亡了,其实伴随着贝尔斯登和美林相继被银行收购,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业务重组改制为银行控股公司,美国前五大投行早在2008年就无一幸免地被淘汰出局了,这也说明了华尔街的传统投行模式已经不再是这个时代的“宠儿”了。

现在全能型银行均衡的业务模式优势以及对风险的控制正逐渐被业界所认可,未来全能型综合经营将会成为金融业新的发展趋势。当然在金融危机中,很多银行控股公司通过并购完善自己的业务结构,逆势增持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板块似乎也是一条重要的发展扩张模式。

 

参考文献:


◆《美林证券被收购内幕》,节选自《繁华散尽――美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

◆《金融帝国兴衰史:华尔街第一投行——美林证券》,MBA投资俱乐部 

◆《再见,美林》,作者:梁婷婷,发表于《华夏时报》,2013年8月

◆《美林证券前CEO塞恩:不该将美林卖给美国银行》,来源于:网易财经

◆《美林证券被收购研究》,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美国银行巨亏背后 收购美林证券不为人知的故事》,作者:陈刚,发表于《中国证券报》,2009年1月

长按二维码,走进大讲堂


北京财团商道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