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红色财团

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要经历帝国主义阶段。美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在中国极力推行自由资本主义,妄图改变社会主义体制。结果,中国企业家们也搞起了“帝国主义”:海航系、中植系、复星系、明天系、民生系、平安系、万达系、阿里系。

这么多中国的东印度公司要打遍全球,哪儿还有美国华尔街共济会和骷髅会的地盘?他们一定要阻击和干掉这些正在崛起的中华财团帝国,先从舆论上抹黑,再煽动民众对立。最好的策略:让这些财团帝国的政治力量互斗纷争,从而浑水摸鱼,获得丰厚的利益输送。

摩根大通——稳健多元的另类投行

 

作者:白益民 出处:财团帝国大讲堂

目   录
  • 摩根大通退出合资券商

  • 摩根大通退出的真正原因

  • 银行家的银行家——摩根财团

  • 华尔街巨头——摩根大通

  • 摩根大通发展带来的启示

简   述

2016年12月,由于对合资券商缺乏实际的控制权以及经营业绩的不尽如人意,摩根大通选择以3.07亿元的价格出售其在一创摩根合资公司33.3%的股权,与此同时,据相关报道称中国政府未来将有可能放宽外资银行在中国独立运营投行业务,考虑允许华尔街的银行在中国内地建立独资投资银行业务,或许摩根大通的此次退出就是为了将来有可能在中国建立独立经营的投资银行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早在1973年就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摩根大通一直以来是以其稳健的作风立足于国际市场的。1907年美国爆发银行危机,企业和经纪公司一个接着一个倒闭,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买进黄金,股市走向了深渊,一批大兴钢铁企业破产,由于当时的美国没有中央银行来调控资金供需平衡,因此财政部也束手无策;正是J.P.摩根召集了所有的大银行家,以及财政部长,共同商议如何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筹集到了需要的2000多万美元。同时J.P.摩根还下令发行1亿美元的票据,以解决美国金融市场资金不足的问题。

《财富》杂志封面人物:金融危机最大的赢家——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

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摩根大通成功避开了最具危害的资产,成为全美唯一一家没有受次贷危机波及的银行,还借助政府资助的廉价交易,先后收购了投行贝尔斯登和地方银行华盛顿互惠,成为了华尔街最坚挺的巨头。这是因为在危机大规模爆发前,摩根大通就对次级金融衍生品采取了及时坚决的规避策略,不仅拒绝承销该类产品,更大刀阔斧地削减和出售次级债券资产。此外,摩根大通对公司债进行了对冲操作,正是这些对冲交易给后来的摩根大通创造了数亿美元收益。

无论是上个世纪初在银行危机中拯救美国金融市场,还是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毫发无损,都体现出了摩根大通在发展过程中的策略优势:摩根大通在2015年全球上市公司中市值排名第14,在2005年排名第15,是五家十年后仍在前20名榜单中的公司之一,也是唯一的一家银行——稳定,摩根大通坚持稳健经营的理念,经营中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坚持严格的财务纪律;同时从资产结构来看,摩根大通资产分布比较均衡,2015年贷款占资产比重为35.6%,这是摩根大通发展成熟阶段的多元化资产选择,业务的多元化和合理分散模式也是摩根大通在竞争中得以取胜的法宝。

稳健的经营模式、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以及企业应该具有的更高、更超前的视野和适时规避风险的能力,都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

正   文

一、摩根大通退出合资券商

2016年12月16日,第一创业证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与摩根大通(J.P.Morgan Broking (Hong Kong) Limited)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而根据该协议约定,第一创业证券将以人民币3.07亿元的价格收购J.P.Morgan持有的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33.30%的股权。

根据资料显示,第一创业摩根大通为第一创业和摩根大通于2010年共同出资组建的,同时也是国内的第11家合资券商,其中第一创业持有一创摩根66.7%的股权,摩根大通持有一创摩根33.3%的股权。

2010年第一创业和摩根大通合资成立了第一创业摩根大通

至此摩根大通将第一创业摩根大通的全部所有权和管理控制权都出售给了第一创业证券,虽然退出了一创摩根的持股阵营,但摩根大通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其将放弃中国市场,未来公司还将不断寻求可行性机会,巩固其在华市场的地位,同样第一创业证券仍将是摩根大通继续扩展在华业务的重要业务伙伴。

作为在成立之初颇受业内看好的一创摩根,摩根大通的“退出”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惊讶,但回顾这些年的发展,与多数合资券商一样,业务牌照受限成为合资券商的现实。

根据合资双方曾经的协议约定,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及双方约定的前提下,将来摩根大通还可以提高其在一创摩根的持股比例,但转眼间,双方又重新出发了。


二、摩根大通退出的真正原因 

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说,摩根大通的退出并不让人十分意外。毕竟三分之一的持股让摩根大通无法真正的控制这家合资企业,也就无法更好的开展其在华的相关业务,显然这一安排对这家美国投行行而言有点别扭。而我们要知道在参与中国合资企业的外国公司中,只有高盛和瑞银对旗下合资券商拥有着控制权(即使不是多数股权),所以单纯的放弃一家自己无法真正掌控的券商公司,摩根大通的选择也是非常无奈的。

此前据媒体报道,中国证监会计划降低外商合资券商的准入标准,并给予更多业务范围,甚至是券商全牌照的许可,同时,中国政府或还将放宽外资银行在中国独立运营投行业务的,考虑允许华尔街的银行在中国内地建立独资投资银行业务,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欧冠升就对此表示支持,或许摩根大通的此次退出就是为了将来有可能在中国建立独立经营的投资银行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除去一直无法控制合资公司之外,合资公司一创摩根的经营业绩也不尽如人意,虽然根据Wind数据,包括首发、增发、配股、可转债和债券发行在内的承销规模排名,截至2015年12月22日,东方花旗、摩根士丹利华鑫、中德证券、瑞银证券、一创摩根在合资券商中排名前五,但是从2011年到2015年,一创摩根净利润分别为-3759万元、65.7万元、1597.3万元、2702.4万元、1756.4万元,而东方花旗、摩根士丹利华鑫、中德证券、瑞银证券2015年的净利润分别是1.27亿元、3002万元、1.81亿元、3.01亿元,一创摩根的净利润和其他几家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摩根大通在中国的合资券商业务并不理想

与此同时,与中资券商动辄成百上千亿的净利润相比,合资券商仍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尽管合资券商具有天然优势,即可以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提升投资银行业务的经营管理水平,并充分借鉴其在国际上的丰富经验和技术手段,提高公司的金融创新能力。同时利用外资投行的全球金融服务系统和网络,为境内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和全球化支持,但受制牌照和业务局限的劣势依旧明显。

其实近年来合资券商一直在中国发展得都并不顺畅,历史上中金公司作为中国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时刻,但当时是因为中国人还不太会做投行业务,研究也才刚刚起步,所以当时合资券商非常火,很多大型IPO几乎都出自他们之手,而随着国内机构的业务能力逐渐成熟,合资券商水土不服的资源弱势又显现了出来,后来在中国的合资券商都不是太好,也一直很挣扎。


三、银行家的银行家——摩根财团

虽然作为合资公司的一创摩根近年来的业绩不尽如人意,但是摩根大通依然是美国实力最强、业务最广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并且在中国乃至亚洲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1973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之后,时任大通银行主席的大卫·洛克菲勒带领第一个美国商业代表团访问了中国。大通银行当年就成为中国银行首家美国代理银行,并于1982年成为首家在北京开设办事处的美资银行之一。

J.P.摩根公司在上个世纪初先后推动创建了当时美国三家最大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通用电气公司(GE)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被美国金融界称之为“银行家的银行家”。而摩根大通的成功离不开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金融寡头——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P.摩根公司就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这位权势比肩美国总统的J.P.摩根成就了如今总资产2.5万亿美元,总存款高达1.5万亿美元的摩根大通集团。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摩根财团的创始人

1907年的美国金融大恐慌到来时,企业和经纪公司一个接着一个倒闭,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买进黄金,股市走向了深渊,一批大兴钢铁企业破产。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但是,当时的美国没有中央银行来调控资金供需平衡,财政部也束手无策。

此时正是皮尔庞特·摩根赶回纽约,召集了所有大银行家,以及财政部长,共同商议如何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皮尔庞特对银行家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筹集到了需要的2000多万美元。皮尔庞特还下令发行1亿美元的票据,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摩根财团挽救全美的信托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的信息传遍了全国,恐慌终于平息,股市开始上扬。

可以说正是J.P.摩根公司拯救了金融危机时的美国金融市场。


四、华尔街巨头——摩根大通

如果说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在金融危机时期拯救了美国,那么杰米·戴蒙就是那个在次贷危机中拯救摩根大通的人。当年在英国巴莱克资本赞助的一场会议上,戴蒙曾经和同行讨论自己对次级贷款风险的看法,当时华盛顿互惠银、印地麦克银行、雷曼兄弟等国际顶级银行的CEO们都在现场,但现场并没有同行对戴蒙谈到的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2008年危机爆发的时候,上述金融机构都消失了,而同样身为巨头的花旗、高盛、贝尔斯登等都摇摇欲坠。直到这一刻,华尔街大佬们才幡然醒悟,就在他们为了度过危机焦头烂额的时候,戴蒙带领的摩根大通是唯一泰然自若的一个。

摩根大通是全美唯一一家没有受次贷危机波及的银行

在危机大规模爆发前,戴蒙就对次级金融衍生品采取了及时坚决的规避策略,不仅拒绝承销该类产品,更大刀阔斧地削减和出售次级债券资产。此外,摩根大通对公司债进行了对冲操作,正是这些对冲交易给后来的摩根大通创造了数亿美元收益。

摩根大通成功避开了最具危害的资产,成为全美唯一一家没有受次贷危机波及的银行,还借助政府资助的廉价交易,收购了投行贝尔斯登(Bear Stearns)和地方银行华盛顿互惠(Washington Mutual),成为华尔街最坚挺的巨头。收购贝尔斯登让摩根大通获得了为对冲基金提供服务的宝贵业务,而收购华盛顿互惠则让摩根大通完成了在美国零售银行业的布局。


五、摩根大通发展带来的启示

稳健经营。摩根大通在2015年全球上市公司中市值排名第14,在2005年排名第15,是五家十年后仍在前20名榜单中的公司之一,也是唯一的一家银行。

自成立以来,摩根大通的风险管理文化中始终强调稳健和审慎,这种文化是数代人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体现的是一脉相承的竞争意识,与时俱进的竞争策略,以及纠错和自省意识。摩根大通坚持稳健经营的理念,经营中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坚持严格的财务纪律。

除此之外,不论市场环境如何,摩根大通银行的核心资本比率都一直在8%以上,没有大幅提高扩张自身杠杆比率,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流动性水平,凸显其经营与风险管理的稳定性。

和高盛相比,摩根大通似乎更加注重经营管理的稳定性

业务多元化发展。从资产结构来看,摩根大通资产分布比较均衡,2015年贷款占资产比重为35.6%,这是摩根大通发展成熟阶段的多元化资产选择。摩根大通的收入板块结构基本稳定,消费与社区银行的净收入、净利润占比都一直维持在40%以上,公司与投资银行的净收入、净利润占比保持在30%以上,资产管理的净收入、净利润占比保持在10%左右,其业务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

加大科技投入。摩根大通认为自己不仅是一家投行,也是一家科技公司。2015年,摩根大通共聘用4万个技术专家,包括1万8千个开发者来“创造知识产权”,科技预算为90亿美元,占投资规模的三分之一,这是摩根大通罕见的增加开支的领域。2016年,摩根大通发展重点之一就是积极探索新技术,包括区块链技术、大数据应用和机器人技术。

这不仅包括用新技术改造银行的业务、流程,还应以更高、更超前的视野,积极谋划服务新技术客户,以及伴随新技术而出现的新的经济业态,从而抢占新经济发展中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摩根大通退出合资券商 外资投行博弈中国市场》,来源于《投资者报》,2016年12月

◆《摩根大通近十年发展情况分析及启示》,来源于《和讯网》,2016年8月

◆《三分钟,带你读懂摩根大通的百年史!》,来源于《搜狐网》,2016年8月

◆《合资券商困局难解 摩根大通拟转让在华合资券商股份》,来源于《界面新闻》,2016年

◆《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获批 合资券商又添新成员》,来源于《国际金融报》,2011年

◆《摩根大通为何退出在华合资券商?》,来源于英国《金融时报》,2016年10月

长按二维码,走进大讲堂


北京财团商道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