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微信屏蔽
其他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红色财团

++++++++++++++++++++++++++++

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要经历帝国主义阶段。美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在中国极力推行自由资本主义,妄图改变社会主义体制。结果,中国企业家们也搞起了“帝国主义”:海航系、中植系、复星系、明天系、民生系、平安系、万达系、阿里系。

这么多中国的东印度公司要打遍全球,哪儿还有美国华尔街共济会和骷髅会的地盘?他们一定要阻击和干掉这些正在崛起的中华财团帝国,先从舆论上抹黑,再煽动民众对立。最好的策略:让这些财团帝国的政治力量互斗纷争,从而浑水摸鱼,获得丰厚的利益输送。

++++++++++++++++++++++++++++

谁才是欧洲真正的主人?


作者:白益民 出处:财团帝国大讲堂


——目 录——



——正文——


欧洲已经成为高盛的“囊中之物”

2007年10月,苏格兰皇家银行耗资近1000亿美元收购荷兰银行,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一笔金融并购案,然而这笔“全球最大”的并购却让苏格兰皇家银行在接下来的金融危机中几乎破产,甚至英国政府要在金融危机期间花费近455亿英镑对其提供救助。

在这次并购中荷兰银行不仅仅聘请高盛集团为董事会提供“公允意见”,它同时也是高盛金融衍生产品的主要投资者之一,其实早在2007年1月荷兰银行就因对冲基金等问题向高盛赔偿了近8亿美元,而且荷兰银行作为老牌的国际银行长期面临着业绩不佳的问题。

苏格兰皇家银行耗资1000亿美元收购了一个“麻烦”

那么一向精明的“欧洲人”为什么会花费近千亿(其中现金比例高达93%)去并购这样一家问题多多的银行呢?

Peter Sutherland——高盛旗下英国经纪交易公司高盛国际的非执行主席,前爱尔兰总检察长、前欧盟竞争委员会委员,也是欧洲地区十分有名望的政治家,而他曾经担任过苏格兰皇家银行的非执行董事

当一起并购案的双方背后同时出现一家企业的名字时,高盛集团的真正角色就不只是所谓的财务顾问或者简单的国际投行了,它已经变成了“游戏规则”的制造者。

同苏格兰皇家银行、荷兰银行一样,德国工业银行(IKB)也是与高盛集团在欧洲地区的交过手的“倒霉蛋”,因为德国工业银行在购买金融衍生品时损失1.5亿美元,最终导致德国政府累积注资100亿欧元。

而在德国,高盛集团拥有所谓的“高级国际顾问”——Otmar Iseing,他是曾帮助创立欧元的前欧洲央行与德国央行的管理层成员

如果说在美国本土或者是在中国,高盛的政商布局还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境地,那么在欧洲地区,高盛甚至可以高调地宣传自己就是欧洲的“新主人”。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曾是高盛的董事总经理

近些年,高盛已然不满足“荷兰银行并购案”中幕后角色:马里奥·德拉吉,2002-2005年担任高盛国际的董事总经理,现在是欧洲央行行长;马克·卡尼,1998年加入高盛,历任高盛驻纽约、多伦多、东京和伦敦的执行主管,目前是英格兰银行行长;上一任的意大利总理马里奥·蒙蒂曾经是高盛高级顾问;而希腊国债管理局主管Petros Christodoulou则初入职场就是在高盛开始的工作……

  整个欧洲都成了一个高盛集团的项目,“高盛系”的官员也已经在欧洲的金融权力层中进行了一场天翻地覆的大变革,在这种政商结合模式的攻击下,欧洲俨然成为高盛的“囊中之物”。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发展和经营可谓是高歌猛进,那么尽可能的规避与高盛相关的咨询、服务公司接触,就是远离金融陷阱和衍生品炸弹的最好办法。


“特洛伊木马”攻陷希腊

2009年10月,希腊政府突然宣布,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这远远超出了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希腊债务危机也由此爆发。

其实希腊的财政状况一直都不是十分理想,而且希腊作为首批申请加入欧元区的12个国家之一在1999年并没有被获准加入欧元区,那么当年公共债务超GDP近100%的希腊后来又是怎样加入欧元区的呢?

公共债务超GDP近100%的希腊是如何加入欧元区的?

时间就要推回到2001年,美国的投行高盛主动找上了希腊政府,提出可以帮助希腊政府掩盖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这样希腊就可以符合加入欧元区的标准,而高盛则可以通过成功将希腊送入欧元区获得3亿美元的“服务费”,然而这3亿美元仅仅只是高盛攻陷希腊的开始。

货币掉期交易:首先希腊政府发行一笔100亿美元的国债,然后由高盛将希腊政府这100亿美元兑换成欧元,但在兑换过程中高盛为希腊政府提供一种更优惠的汇率,将原本应该兑换的74亿欧元提升到了84亿欧元,因而这“多出来”的10亿欧元变成了希腊政府的“盈利”,进而使得财政赤字仅为GDP的1.5%。

信用违约互换保险:希腊政府“盈利”的这10亿欧元也就相当于是高盛为其提供的贷款,而后高盛向一家德国银行购买了10亿欧元的信用违约互换保险(CDS)以分散投资风险,也就是说一旦希腊政府出现支付危机导致高盛的投资无法收回,那么出售C D S的德国银行就要支付高盛投资的亏空。

其实从一开始高盛就知道希腊政府根本没有偿还能力,希腊财政早晚有一天会完蛋,高盛却大量吃进CDS,在希腊主权债务要到期时又大力唱衰希腊,迫使希腊债务CDS上涨了3倍多,高盛一时间赚得是盆满钵满。高盛的“特洛伊木马”不仅攻陷了希腊,同时也将整个欧元区牢牢套住。

高盛将“特洛伊木马”送进了欧洲

中国企业在欧洲区域开展相关投资活动时一定要对投资国及投资企业的金融稳定性、安全性进行详细地调查分析,避免希腊式的危机对集团海外投资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纵观整个希腊债务危机,我们发现高盛已经渗透到希腊国家金融的最高决策圈,能够左右一个国家的金融动向,这种投行的发展模式是否能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走出去”战略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迪拜危机”——为美国政府扫清障碍

就在希腊债务危机爆发的两个月之后,迪拜财政部于2009年11月25日突然宣布,由政府持有的迪拜世界公司及旗下的房地产分支棕榈岛集团将推迟偿付数十亿美元的债务最少六个月,而据《纽约时报》估算,当时“迪拜世界”的对外债务已高达590亿美元,占迪拜总债务的74%。

2009年,突如其来的“迪拜危机”

很多人将这次的“迪拜危机”完全归咎于迪拜房地产的疯狂开发以及本身过度宽松的金融政策,认为美元的贬值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才是导致迪拜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而没有注意到这一危机的真正幕后导演——投行高盛。

在迪拜危机爆发的第一时间里,整个剧情简直就和“中航油事件”如出一辙,第一个向迪拜施压的并不是高盛,同样还是日本的三井住友银行,日本人为迪拜债务偿还设定了最后六个月的期限,而我们都知道三井住友银行的大股东之一便是高盛,高盛持有该银行12.5%股权。

然而这一次高盛持有的迪拜债权并不多,表面上来看高盛似乎并不能从这次危机中获得什么,但实际上高盛和它的盟友(日本三井住友银行)只是想通过迪拜再一次重创欧洲。

在“迪拜世界”的到期债务名单中,可以看到有英国的汇丰银行、巴克莱银行、渣打银行、劳埃德银行、法国的巴黎银行、荷兰国际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

随着迪拜危机的爆发,迪拜的信用评级不断下调,甚至低于冰岛,这使得包括汇丰、渣打在内的对迪拜贷款众多的欧洲银行机构陷入了巨大的恐慌,欧洲的股市也因此出现下跌,高盛就是利用迪拜将持有“迪拜世界”债权的欧洲金融银行机构逼入危机状态,进而拖累整个欧元区经济。

投行高盛与美国政府一唱一和

这里不仅有投行高盛谋求掌控整个欧洲经济的野心,和希腊债务危机一样同时也是高盛在帮助美国政府向欧洲施压,以寻求欧洲国家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对美支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中东石油国的气焰,便于美国政府更好的开展所谓的中东能源计划。

可以想见的是,高盛在为美国政府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必然会得到美国政府给予的各类“政策支持”,进而不断扩张自身的金融帝国。

投行高盛与美国政府的这种政商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海外模式是否值得中国企业予以借鉴学习,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就完全可以利用中国企业自身优势积极服务国家的发展战略,从而牢牢掌控住经济的话语权。


附相关名词解释

1、货币掉期交易

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交易形式,较为常见的是货币掉期交易和利率掉期交易。

2、信用违约掉期合约

债权人通过这种合同将债务风险出售,合同价格就是保费。购买信用违约保险的一方被称为买家,承担风险的一方被称为卖家。双方约定如果金融资产没有出现违约情况,则买家向卖家定期支付“保险费”,而一旦发生违约,则卖方承担买方的资产损失。


参考文献:      

◆《高盛:欧洲的新主人?》,发表于《华尔街见闻》,2011年11月20日

◆《高盛成了欧洲的新主人》,作者:张茉楠,发表于《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11月

◆《高盛为什么盛产高官》,来源:重阳金融研究院,2013年1月

◆《高盛的木马计:那笔摧毁希腊的交易》,发表于《华尔街见闻》,2012年

◆《希腊危机:看高盛如何玩死希腊》,作者:郭牧华,2011年7月

◆《迪拜危机是高盛与奥巴马的国际阴谋》,作者:李德林,发表于《凤凰网》,2009年12月

◆《迪拜背债总额约800亿美元 信用评级不及冰岛》,发表于《东方早报》,2009年11月


长按二维码,走进大讲堂

北京财团商道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