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红色财团

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要经历帝国主义阶段。美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在中国极力推行自由资本主义,妄图改变社会主义体制。结果,中国企业家们也搞起了“帝国主义”:海航系、中植系、复星系、明天系、民生系、平安系、万达系、阿里系。

这么多中国的东印度公司要打遍全球,哪儿还有美国华尔街共济会和骷髅会的地盘?他们一定要阻击和干掉这些正在崛起的中华财团帝国,先从舆论上抹黑,再煽动民众对立。最好的策略:让这些财团帝国的政治力量互斗纷争,从而浑水摸鱼,获得丰厚的利益输送。

挪威,日本进军北极的桥头堡

 

作者:白益民 出处:财团帝国大讲堂

目   录
  • 扼住物流咽喉

  • 垄断钢材供应

  • 吹响北上号角

导   言

进入21世纪,原本白雪皑皑的北极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巨大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让众多国际能源巨头垂涎三尺,并在此拉开北极能源争夺战的序幕。

2013年以来,中国也开始积极谋划进军北极,2013年6月中旬,中石化计划参与俄罗斯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公司运营的位于北极亚马尔半岛的200亿美元液化天然气项目,中海油则携手冰岛Eykon能源集团讨论开发北极扬马延岛周边的石油和天然气。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与中国大张旗鼓的动作不同的是,日本早已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挪威石油天然气开发、海底管道建设、液化天然气船的建设与液化天然气的运输等行业,并跻身在挪威投资国家排名的十强,也是其中唯一的一个东亚国家。凭借对挪威能源行业紧密的捆绑,日本极有可能在此次北极开发热潮中厚积薄发,挤压中国的利益。

正   文

一、扼住物流咽喉

2012年底,满载液化天然气的“鄂毕河”号油轮在穿越俄罗斯以北的北极地区之后,将来自挪威北部斯诺赫维特液化天然气厂的液化天然气成功运抵日本,为东亚和欧洲的能源运输打开了一条新的航线。相比行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并绕行亚洲多国的常规线路,现在这条航线能够缩短三周的航程。

毫无疑问,这对本土能源匮乏的日本来说是巨大利好。凭借这一航道的开通,日本在英国北海、挪威海等欧洲地区开采的油气资源将以更廉价的成本运抵本国,日本企业进军北极开发的野心将更为高涨。

事实上,挪威斯诺赫维特液化天然气厂正是日本打入北极能源争夺战的一颗楔子。

斯诺赫维特液化天然气厂位于挪威最北端的梅尔科亚岛上,为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挪威国油)所有,在该厂53亿美元的建设费中,大部分的贷款来自日本国际协力银行。斯诺赫维特液化天然气厂的气源来自哈默菲斯特西北140公里处位于巴伦支海的斯诺赫维特、阿尔巴特罗斯、阿斯科拉丹三个气田,这三大气田最早发现于1980年,估计蕴藏193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1790万立方米的凝析气及510万吨的液化石油气。

“斯诺赫维特”在挪威语中是“白雪公主”的意思

令人不解的是,日本在斯诺赫维特项目中投入了巨量的资金,但是却没有任何一家综合商社出现在该项目中。事实上,狡猾的日本人凭借其世界一流的物流技术和管理能力,掌控了液化天然气出口运输的这一关键环节,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这个欧洲唯一的液化天然气厂。

2006年2月15日,三井造船(属三井财团)建造完成容量14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船“北极发现者”号,并交由挪威国油、三井物产、川崎汽船以及饭野海运(三井物产和川崎汽船的合资公司)四家公司共同所有,主要负责将斯诺赫维特的液化天然气每年出口420万吨至西班牙和美国,川崎汽船负责该船的管理和运营。

2008年7月,由川崎汽船运营的“北极发现者”号在大西洋航行12天之后,将产自该工厂的液化天然气运抵美国华盛顿南部接收终端。“北极发现者”号是专门为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运行所设计的,它的投入运营,成为日本在北大西洋贸易活动的一个里程碑。

此外,三菱重工建造了负责斯诺赫维特液化天然气出口的另外两艘液化天然气船“北极公主号”(ArcticPrincess)和“北极夫人号”(ArcticLady)。2007年10月,首船产自斯诺赫维特的液化天然气运至南欧国家。随后日本也开始进口,2008年3月和9月,日本东京燃气分别进口60750吨和61910吨的液化天然气。

二、垄断钢材供应

凭借对斯诺赫维特液化天然气项目物流运输的掌控,日本赢得了北欧地区液化天然气贸易的话语权。除此之外,由于挪威寒冷的气候以及复杂的地质条件,日本钢材企业则依靠综合商社的斡旋能力,在油气管道的建设中大发横财。

2003年10月,三井物产和住友商事获得价值3.85亿挪威克朗的为挪威国油供应修建油气管道所需碳钢的合同,主要包括从斯诺赫维特气田到梅尔科亚岛上斯诺赫维特液化天然气厂的143公里的天然气管道,以及北海Visund气田38公里的天然气管道。2个月以后上述两家日本商社再次赢得2.65亿美元的钢管供应合同。挪威国油计划建设一条连接挪威OrmenLange气田和英国沿海城市伊辛顿的长1400公里的海底油气管道,日本公司供应的份额长度为600公里。

2007年5月18日,为了保证挪威国油在未来5年对套管、油管以及管道用钢的需求,挪威国油签订一项价值16亿欧元的合作框架协议。挪威国油称,这些供应将包括整个集团在挪威大陆架上新的发展和钻井活动中管道的需求,或者选择供应国际活动的管道。管道钢材的协议是这个框架协议里最大的一部分,供应商主要有住友商事,三井物产,意大利泰瑞纳斯,株式会社美达王,伊藤忠丸红钢铁株式会社,以及欧洲的布廷恩公司和欧洲钢管集团。

挪威国油几乎所有的钢管供应都来自日本公司

同时住友金属和住友商事还赢得挪威国油一个独家的5年石油管材供应合同,住友金属和住友商事将提供高档和超高档的无缝石油管材,这是住友金属的支柱产品之一。住友商事和住友金属自1980年开始便向挪威国油供应石油管材和管线,至今已经供应总共120万吨。

可以看到,挪威国油几乎所有的钢管供应都来自日本公司,甚至,意大利的泰瑞纳斯也与日本钢铁株式会社(现在的新日铁)有着密切的关系。1997年这两家公司签订战略联盟协议,次年签订了业务和技术合作伙伴协议,并在2000年成立了合资公司泰瑞纳斯日本钢铁。

事实上,在俄罗斯建设的北溪管道和南溪管道中,上述日本钢铁公司也有着大量的订单。如此看来,凭借在靠近北极地区多年的经营,日本建造的钢材已经经历了极寒等恶劣条件的考验。可以预见的是,北极地区一旦展开大规模的油气资源开发,日本的钢铁公司将再次迎来巨额订单。

三、吹响北上号角

日本布局挪威油气资源的模式代表着大多数日本企业获取海外能源资源的一套成熟的模式,即各个企业在产业链上具有明确的分工。以三井财团为例,三井物产负责前期的调研、与项目方谈判等商务活动,三井造船负责液化天然气船的建设,商船三井负责运营,新日铁则负责油气管道建设的钢材供给,这些企业能够有机的配合并且避免与其他财团的同业企业产生竞争的关键,在于三井物产作为综合商社的强大的组织能力。

除了产业上的分工之外,日本企业在全球能源布局中也呈现很明显的地域特征。如三井物产是日本开发泰国湾天然气的主导者,三菱商事掌控文莱、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的油气开发,而伊藤忠商事则主要经营阿塞拜疆里海地区的石油区块,能源储量丰富的北欧地区则主要由出光兴产负责。

出光兴产不属于任何一个财团,而是一个集石油开发、石油制品运输、原油冶炼与销售、石油化工以及其他服务(加油站等)为一体的,仅次于吉坤控股(前新日本石油)和东燃通用(美国埃克森美孚)的日本第三大石油综合集团。

日本企业加速北极能源开发步伐

早在1990年,出光兴产便接受挪威国油转让的挪威第六大油田斯诺尔油田9.6%的权益,正式开始其在挪威大规模的经营活动。此后,作业方相继在该油田附近发现了Tordis/Vigdis油田、Statfjord东部油田、Sygna油田以及Vega气田,出光石油在这些油田分别持股9.6%、4.8%、4.32%和6%。2002年,出光又获得Fram油田15%的股份。

2005年,出光获得在探矿、开发和生产方面承担主导作用的运营商资格。由此,出光进一步增加了对探矿区进行单独或与其他公司一同投标的机会,从而能够更加战略性地获得矿区。截至2010年,出光通过其在斯诺尔、Fram等8个油田、气田的权益,每天可获得石油、天然气约为27000桶。

通过在挪威海、北海的勘探活动以及参与诺赫维特液化天然气厂的建设,日本公司积累了进军北极能源开发的经验和人脉。2011年10月,出光兴产与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国际石油开发帝石、住友商事等共同出资成立“格陵兰石油开发公司”,决定参加格陵兰海域开发海底石油的投标。此举标志着日本政商联合体正式以实际行动吹响进军北极油气资源开发的号角,也为中国的北极图谋敲响警钟。


原文发表于《新能源经贸观察》 2013年8月刊,作者:白益民

长按二维码,走进大讲堂


北京财团商道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