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给组织照了一次X光片,让“肿瘤”可视了

关注行业的 腾讯大学 2020-03-25

新冠肺炎突然爆发,严重打击了各行各业。疫情围困下的创业者们,如何展开自救?疫情又给创业者们带来哪些思考?


3月7日,应腾讯大学邀请,BOSS直聘CEO赵鹏、西南零售龙头企业步步高董事长王填,为腾讯远航计划等生态圈企业高管及腾讯内部专家,分享了他们的战疫经历与思考



疫情给组织照了一次X光片


一、这段时间发的愁和做的事



01对疫情带来企业挑战的思考


1月18日开始,BOSS直聘成立了疫情对策组,快速做了这些事儿:储备和甄别防疫物资、统计员工及家属的身体状况、快速上线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向员工及时传达科学防疫知识。另外,划拨一部分办公场地,建成行政人员、保洁和安防人员的宿舍区,方便集中管理。


比较大的挑战是疫情对组织士气的打击。众所周知,招聘求职行业有一个“金3银9”,每年春节后和国庆节前后是两个旺季,大家对这个旺季做了很多准备,结果“金3”突然就这样被打破了,数据不涨反落,员工肯定存在消极情绪。另一方面,疫情期间,有太多挑战人底线的信息涌来,稍具同理心的人都会由衷感到悲伤。这两种因素叠加,员工的士气肯定是很低落的。


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后10天,小微企业新增人才的需求对比去年同期锐减61%;而1000人以上的企业,相比同期降了34%。



同时,应届生新增岗位规模同比下降了近一半,其中广告传媒、汽车等行业对应届生的需求下降了65%;过去几年应届生最喜欢的几个行业,如互联网、金融、地产、专业服务、消费品等,这些领域新增应届生岗位平均下降了35%。




另一个挑战是员工和组织间的信任也被疫情影响。比如,每个人对疫情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企业制定防疫政策的尺度,不论松紧都有可能被员工挑战。还有远程办公下任务交付的质量、事情响应的速度等,都会有一些不同。这都是我们不曾经历过的,所以我们要讲道理,要制定新的规则,也要承认人性和适当宽容。


此外,重要的事需要及时跟全员沟通清楚,跟组织有关的事情、具体要求的出台,是需要让员工知情的。知情是信任的前提,很多时候,信任就是被“未知情”打破的。


02对疫情期间企业工作节奏和性价比的思考


如何看待疫情期间的远程办公效率?我认为在家办公效率低是天经地义的事,企业跟这个较劲就没有实事求是。


为什么你在家办公效率低?


互联网公司在这期间的生产,应该保持一个“变“和一个“不变”不变的是尽可能保证生产节奏和版本推进,让生产的基本形状可控;变则是抓住内容的变化,做有场景的合理版本的生产。


在BOSS直聘,疫情下有三种不同版本的生产:


第一种是响应性岗位,因为暂时无法开工,组织对他们发起一些培训,帮助review以前的知识,我把它叫做合理版本


第二种是有些岗位特别是组长们,平时忙于生产,顾不上“检修机器”,就好像一间酒店入住率长期99%,它会坏得很快,所以这些组长们会主动对组织发起“检修”,我把他叫做中版本


第三种则是在疫情场景下,激发了一些做事的共识。比如近期产品中视频面试这个功能的使用呈数量级增长,团队看到产品为这些不能见面的人提供了一些面试机会,很有动力去把它搞起来,我把它叫高版本。一个科技公司,一旦丧失自下而上的力量,就丧失了一切。基于共识去干事情,是对这种力量的最大保护。


这就是我理解的保持生产节奏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内容有合理变化,要跟年轻人讲道理,让人家干的活儿真的有价值。


除了上面这些,疫情期间,防疫类物资生产产业链上的企业的蓝领、白领用工,我们也做了很多对接、沟通工作,例如帮助物资生产的厂家招聘员工,支持物流、生鲜等企业的员工共享。


二、这段时间的招聘求职市场



01招聘端、求职端的变化


先看招聘端的变化一是刚才说的,小微企业需求锐减,面向应届生的岗位大幅缩水;但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人才的需求却比例攀升很快,开个玩笑,现在有点底子的企业会囤三样:口罩、75%酒精、技术员。





再看求职端的变化:人才求职积极性受疫情的影响小于需求端;由于市场风险加剧,求职者求稳心态强烈;三是求职压力增大,应届生主动降低了期望薪资,今年有874万人毕业,同比增加了40万人,综合考虑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叠加的影响,预计今年上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和复杂。



02工作这件事可能发生的变化


组织也像一个人,有骨骼、肌肉、脂肪,甚至肿瘤。骨骼就是企业的骨干部分,一定不能缺的部分;肌肉力量的增加,能够提高组织的效率;而肿瘤,就像组织里那些机会主义者,什么红火做什么,也像老板的某种偏好,资源可能吸得特别快。疫情就像是给组织照了一次X光,让每个创始人、合伙人,都能看到组织进化的机会。所谓穷则思变,窘迫了就会想有变化,管理者的内心都会不约而同去扫描该做什么、做了什么、能做什么。


不要过高估计办公协同软件对大部分企业的影响。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国约有4亿人市场化工作,大概2000万个企业,平均每个企业20个人,按每个人20平米的办公面积计算,远程办公确实能降低办公成本。但远程办公提升效率的效果,具体能在多大规模的公司发挥效能,还需要再观察。


不要过高估计灵活用工这件事情的影响。疫情期间,我们也推动了一些员工共享的灵活用工项目。但就我的观察,如果你每次根据不同的任务来采购不同劳动者的时间,交易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尤其是越复杂的任务,交易成本越高。特别是对于大企业,员工3个月见习、6个月融入团队、9个月形成生产力、2年成为一个老兵,这也是在降低企业的沟通成本。


三、这段时间对创业这件事的思考



第一个是对“思考”这件事的思考。高速成长中的企业,往往鲜有机会进行真正的思考,但这次是突然慢下来了,有利于想事情:一是重新认识一些岗位的必要性;二是重新认识一些跑了四五年的规则和企业文化。


第二个是对行业的思考。招聘行业过去还是比较低效的,人群尚未习惯使用移动产品。疫情加速了网络招聘行业的移动化进程,我们看到很多企业2月就使用移动端产品和候选人沟通起来,3月能甄别清楚、发offer,4月就能有人入职干活了,这也是有助于提高社会效率的。


第三个思考,创业者对人性的洞察是一个基本功。疫情有利于创业者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边界、认识他人的边界,这件事情与其说是创业者在疫情期间的处境,还不如说是一个成年人成长的功课。



零售的重与互联网的轻

 

步步高是一家有25年历史的商超企业,从2014年起,我们就开始多方尝试往线上突围,但效果不算特别理想。这次疫情,我们忽然获得了一个线上突围的支点——大家都宅在家里,需要满足一日三餐的最基础需求。我们快速反应,动用一切力量,整体线上业务的销售占比迅速提升,增长势头很好。接下来,我具体讲讲期间我们都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疫情下的突变



大年初二,我走访了几家门店,发现很多货架都空了,生活必需品几乎全被抢空,无论上多少货都是秒光,我感觉到市场的变化,马上召集了高管开会,快速决定这次一定要动员所有力量,调整供应链,强调要把到家业务做上去。这次会议,我们做了三个决定:


第一,确保供应。迅速召集一批人,初三就奔赴各大农业基地,采购人员直接奔赴面条厂、方便面厂、消毒液洗手液类似厂家,解决供应问题、运输问题,确保防疫物资供应到位。



第二,解决如何获客的问题。对门店3-4公里范围内的社区,我们跟社区居委会沟通,迅速建立微信群,提供小步到家的服务——90分钟将商品送到家。400多家超市,把4公里范围内的社区基本全部覆盖到,截止3月6日,小步到家线上销售额突破1330万,占总营业额的20%。


第三,商品的履单,需要有很多人来做配送。步步高除了400多家超市外,还有60多个百货购物中心,疫情关系,百货不得不停业,我们就迅速动员了总部和百货中心上万名员工,一部分人做社区获客和服务,一部分人在超市门店做拣货和履约。


虽然门店4公里范围内的社区我们覆盖到了,但又有新的问题产生——门店覆盖不到的小区,需求也很旺盛,怎么办呢?我们马上决定上线另一个产品小步优鲜,用社区团购的模式来提供服务——用户今天下单,我们第二天上午11点前把商品送到各小区。这个模式迅速复制到湖南、广西、江西南昌以外的城市、四川主城区以外的区域。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我们的线上业务占比一直都在2-3%之间徘徊,没有很大突破;但截至昨天,线上销售了1330万,营业额占比超过了20%。


这是我们面对疫情快速做的一些响应。我自己有几点感受:


一是这场疫情加速了整个企业的转型进程。过去我们是传统的零售,小日子过得还不错,转型没有那么紧迫;但这次不一样了,顾客来不了店里了,大家被逼到悬崖边了,线上订单不断在涨,需求根本停不下来,很多时候即使条件不具备,也要创造条件上,竭尽全力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是员工心智也被改变了。两年前我们开始做数字化转型,但员工总觉得我们是干实体的,我们只会线下这点事,你推一下他动一下;但这次他突然发现其实线上也没那么难做,甚至比线下更好做,接到线上订单时,员工是非常开心的,他觉得忽然之间我也有这个能力了,他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三是这次疫情让组织更加上下一心。整个公司的高管、中层从大年初三到今天,都没有休息一天。销售额不断提高,但我们没有增加人手,没有花一分钱的流量钱,没有打一分钱的广告。另外,我们60家购物中心,暂停营业最长的有30天,即使现在开门了,顾客也不多,百货业态的同事们就坐不住了,他们说我们也要有自救,提出来要做线上小程序直播。我们快速用了一周时间把直播业务跑通了,现在每天的营业额也能做到200万。


 实体零售的重和互联网的轻



实体零售的门店经营是公认的“重”,在互联网时代,想要摆脱沉重,未来就需要找到与互联网的巧妙连接。以前大家把到家业务叫O2O,其实我更愿意叫做O+O,我认为O2O是线上企业为线下企业定义的一个名词,实质上是线上做完后,把价值链底端的事情给到线下做。这一次,步步高把线下企业的基础能力与互联网的做法结合起来,在疫情期间,通过线上线下相互赋能的实践,摸到了价值链的更上端。


QA环节



问题1

在这样的疫情背景下,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再创业会做什么?



赵鹏

坦诚说,当前情况下,我肯定不创业了,哪位老板给我一个养家糊口的薪水,我就上班去了。


撇开疫情这种特殊阶段,到底应该选择哪种创业方向,我觉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一级市场投资的模型去分析整个市场的情况、空间、机会、缝隙,分析我手上的资源优势。这个模型我把它叫做“打着灯笼找啊找”,突然找到这个项目了,这个项目就大致弄成了,这个模式比较适合于在行业里钻得比较深,方法论掌握比较好,洞察力也强,资源组织能力也比较强,不甘寂寞的经理人、投资人。


还有一种模式,就是觉得一个事情没办成,想着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大部分创业者都属于这种。



问题2

这次疫情给创业企业带来了哪些启发和教训?



赵鹏

按教科书的说法,一个组织把70%的力量放在今天,30%放在明天,为明天、为后天的发展储备人员、注意力等资源。但在今天疫情的考验下,我觉得要更加冷静地去思考这个配置,特别是想清楚哪些东西要放在明天和后天,实际上还是应该做做减法的。


与之相关的一个问题,我们对人才有一些洞察,每个企业无非是这几种人:第一种人非常贵、非常有用;第二种人很便宜、十分没用;第三种人便宜、但是有用;第四种人贵、其实也没啥用。日子好的时候,每个人都挺忙的,你好我好大家好;但突然间业务停下来,管理者就开始审视用人。我们发现越是不错的企业,越是在热烈地找人,千万不要误以为他们是趁机扩张,我认为是收缩场景下的腾笼换鸟——因为非常多的CEO发现公司有一波贵、但用处不大的人,所以他需要去做一些改变。



问题3

疫情过去后,线上模式如何持续?



王填

最近一直在想,如何充分发挥公司管理的6万名员工(含厂家派驻的促销员)的人口红利。我们打算让每个人都要做线上,每个人都要带货、带群、带客,从我开始。设定一个线上带货的指标,每人至少要有一个200人的群,每个群里都会有订单。我们把原本要补贴给平台的费用,补贴给我们带货的员工。这样算下来,预计6月可以拉到10万个群,每天有8000万的销售额,这比步步高四、五百家实体店的生意还多。虽然这个事儿很难,但我们还是下决心要去做。


这次也让我们看清楚,像我们这样的实体店,是离用户最近的,是真正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的,以前大家习惯的网购平台,反而隔得太远,响应不了那么快,或者说响应快,但成本比我们高出很多。所以疫情之后,尽管有些用户会回到实体店,或者回到他原来熟悉的平台上去,但我有不断触达到他的动作,我的内容足够性感,我的商品性价比足够高,相信会逐步改变用户的心智,他会认可我们的Better购小程序,这是离他最近的一个好选择。


直播预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