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图片故事 | 朗读亭的武大两日行

新视点记者 武大新视点 2018-06-20
图片故事  |  朗读亭的武大两日行

记者:李晓暖 戴中珣 李雨浛



导语:2017年4月13日至14日,CCTV《朗读者》节目组携“朗读亭”走进武汉大学。《朗读者》是由主持人董卿担任制片人,邀请嘉宾朗读的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及朗读亭吸引大量眼球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争议。

有人提出疑问,平日在校园里大声朗读的人寥寥无几,甚至被人视为异类,一个朗读亭却让人排起长队,其形式大于内核。也有人认为,不论怎样,阅读还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

新视点记者跟踪朗读亭在武大的两天旅程,记录“朗读者们“和他们背后的故事。

图为正在排队的朗读者


根据13日的规定,每一位朗读者在报名后可以领取一张号码纸,按照编号依次进入朗读亭内朗读。第二天直接排队即可,每个人朗读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


亭子中有录音设备,还有一盆花和几本书等装饰。

—“爸爸,求求你,明天早点来排号好不好,求求你。”
—“好好,爸爸答应你,我们明天早点来。”
刚刚放学的小学生没能领取到当日的号码纸,看到其他小朋友都已经朗读完毕,开始心急起来。他的父亲只好好言安慰。

武大信管院的赵雅慧、刘芳霖都是十一点左右来领号,领到了98号,但五点半的时候还在八十多,她们决定先去上晚课之后再来。

14日中午13:30,历史学院考古系大四学生王梦缘和朋友匆匆离开。“希望你们在标题上加上‘不要插队’几个字。”她说,“有一个女孩子一开始说自己是陪朋友过来,但过了大概过了一个小时就拿了一本书开始读,我就说如果你要读,中间有一个小时休息时间,意味着你一个人可能会让后面人少读。但那两个人就没有理我,刚好他们读完了就结束了。我们也没有什么办法呀,就是运气背呗。”工作人员为几个排在前面的人拍了照片,让他们14:30之前直接过来。

与“直接过来就好”的王梦缘不同,从事播音教学的陈晨还在正午的树荫里等待。从上午10点到下午13:30已经三个多小时,现在放弃又要从队尾再排。“那不等怎么办呀。”

坐在椅子上等待的是张慧,昨天晚上9点多来读过一次,因为紧张没有读好,今天又特意过来。这篇《荷花淀》,她说要读给巢湖的鸟儿和鱼儿。在巢湖滨湖新区居住一个月的她看到,巢湖设计用地非常奢侈,大道要建四车道,安徽省行政中心大广场非常空旷。“我就想替不会发声的鸟儿鱼儿,读给那些未来的设计师们,希望他们将来用地的时候更加的谨慎、吝啬,要像爱护自己的皮肤一样爱护湿地,想爱护自己的家园一样爱护鸟儿和鱼儿的家。”

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上午参加了运动会,打亲子羽毛球,因为下午没课,可以有时间排队。他说:“我是因为看过朗读者才来的,我特别喜欢主持人,今天要是主持人来的话就好了,我想见主持人。朗读者开始总会说一段故事,我特别喜欢听。”

武大艺协的曹睿连续两天做志愿者服务,第一天从早九点到晚上九点。负责告诉人们录制流程和注意事项,有什么问题也都会解答。

图为现场排队情况。


4月13日的活动持续到晚上九点。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武汉大学的活动结束之后将迁往东湖风景区。


围观者似乎要比参加活动的人多。

节目组的录制人员在录节目。

湖北某电视台事先邀请国学社的卞之琳、英辰身着汉服来到现场,但是他们选择的传统诗歌不符合主持人的希望。主持人建议他们最好读一个写给某个人的作品。

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学五年级学生朗诵的是《就在圣诞节前夜》,读过一遍后的他,又被主持人安排到队伍里,录制节目。后来,主持人邀请他去他们演播厅。他说:“我个人观点,就觉得有一点很装的样子,有一点做作,有一个问题连续问了我四遍,问我圣诞老人给我送了什么礼物。”

武大大四的学生尹凡要为恋人刘惠豪读王小波的作品,《爱你就像爱生命》,她说,“我们俩马上就要毕业了,两个人要经历一个节点,所以希望我们两个一起保持初心。”

14日上午9点,武昌中山路小学四年级一个班42位同学来到现场,在班主任等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形,每人手里拿着一本书,共同背诵《少年中国说》。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休息时,小男孩小粒独自坐在台阶一旁,和小朋友们分开。他今天读的是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他说,他很喜欢读动物小说,还有科学历史等书籍,对外国历史了解一二,而中国历史像《上下五千年》、《白起全传》,《鬼谷子全传》,《苏秦全传》都很爱读。“《上下五千年》我感觉写得太不具体了,像《一百零八个历史故事》那种书我感觉(故事)很少。”他想了想说,不是很喜欢这个活动。因为太烦人了,想读就读嘛,为什么要搞这么一个场面。被问到从沈石溪的小说里都到了什么,他颇有深度地说:“不能非常贪婪,要很贪婪的话,虽然你获得了一切但同时你也失去了一切。”

图为节目组录制人员听小学生朗诵,这些小学生有机会进入朗读亭。因为只有几个家长在排队,下午他们还要去上课,剩下的小学生只能再找机会进入朗读亭。

被挑选出来的小伊,要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在诗歌之前的介绍里她说要把这首诗献给伟大的祖国。“这首诗是我和我妈妈一起选的。选它就是觉得战争时期很艰难。”被问到“知道成吉思汗是谁吗”时,小姑娘思考了很久小声说,“我觉得是红军。”而“唐宗宋祖”是“以前的那些人”。

这个班的班主任叶老师说平时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同学看《朗读者》,意义在于激发他们更有激情地阅读,知道阅读是一个终身的是事情。“也有人是跟风,但我们不是,我们是真的喜欢。”


沈副校长说,“如果说这种风气跟着跟着就成为了一种真实,那我很欢迎。”并认为,如果十个人中能有一个变得爱阅读了,这个跟风是有价值的。阅读是一件很庄重、严肃的事情。“我们试图改变的是家庭。”

4月14日晚上8点,没有路人的围观,朗读亭显得有些落寞,它结束了在武大的两天“旅程”。




近期回顾




关注 | 媒体人都忙着转行,新闻毕业生该去哪儿呢?

图片故事 | 朴槿惠下野首日: 光华门民众集会

评论 | “代孕”妖魔化的背后

信息图丨杀死金正男的特工们

关注丨“云图”:见证武汉的城中村



如果有幸参与了您的精神生活

那就支持一下新视点吧~

 欢迎打赏~



排版 | 黄豆豆


武大新视点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报

我们微笑,并依旧充满希望

微信号:whuxinshidian

欢迎交流及提供新闻线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