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刊词

2016-04-11 法律思想

我们

“乐于承认每一个陌生的价值、开放的意义,对每一个重要人物带着有开放意义和友善的钦佩,但也具有一种特殊职业确定的和沉静的感情。”
                                 ——萨维尼



▲图为“雅典学院”

我们的法理学时代

    

    法学研究已经进入了“无王期”。当下,越来越多的法学学者从开始的直觉式构建理论逐步发展到自觉地贯彻某一理论和方法,这在法理学领域尤为显著。无论是从立法导向走向司法导向,还是从政治法学走向规范法学,或者以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两相鼎立的面目出现,法理学研究都正在试图摆脱萦绕自身三十余年的“幼稚病之讥”。经历了去“唯一性标准”的除魅过程后,学术范域的广度可容下各种进路的百舸争流,而学术生命的长度也允许各方在同台竞技中自成一统。当然,我们的法理学(诸)传统还远未臻熟,甚至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杂乱无序、甚至劣币驱逐良币的格局。所以,对于目下的法理学而言,无疑也是一个“双城”的时代:一个最美好的时代与最糟糕的时代,一个信仰的时期与怀疑的时期,一个希望的春天与失望的冬天。

 

    法理学依然处于“后出发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一方面,我们需要经典和权威的学术传承:今日之法学诸多理论都是有学术传统的,无论是西方法学渊源抑或中国法学传统,都构成我们学术积淀的起点;另一方面,国际视野和中国关怀是我们树立问题意识的根基,以此可以来定位法理的学说构建和方法进路。秉此执念,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推出微信公共订阅号“法律思想”(law-thinkers,希望能够借助这一方天地,为法理学共同体传播理性、经典、权威和前沿的声音,以微薄之力推进中国法理学学术研究的发展。

兼容并蓄|东西结合|古今并重

我们的理念

我们秉承“兼容并蓄、东西结合、古今并重”的理念筑此公共平台。“兼容并蓄”是指在绍介我所师生的成果的基础上力争反映各家各派的法理思想和学术资讯;“东西结合”则是在反映国内学界的成果信息的同时,反映国外学界的成果信息,也为国内同仁了解西方学界提供一个渠道;“古今并重”指的是既要反映当下学界的学术成果,也要法理学的历史性传承和发展。

我们的期待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方面,学术独立与思想自主是求学问道之内核,“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我们尊重差异乃至争议。另一方面,尽管学人们的学术兴趣多有不同,但不同的理论和进路的指向是一致的,都在努力为法学理论问题的解决以及中国法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而这正是我们进行沟通对话的基础。

我们的规划

学术争锋需要历史总结和思想沉淀,也需要最新信息的传播。我们以“立言”、“励学”两大板块,前者涵盖“法理文存”、“域外经典”、“学史探微”、“人文札记”四大主题,后者则从“国内文献速递”、“国外文献速递”和“学术快讯”三方面进行信息推送,以飨读者。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萨维尼Friedrich Carl von Savigny在为1815年问世的《历史法学杂志》(Zeitschrift für geschichtliche Rechtswissenschaft)所撰写的刊首语中提到:之所以创立这本杂志,是希望“部分通过自身的工作,部分是同时提供给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个合作的场所”;但同时,它也“乐于承认每一个陌生的价值、开放的意义,对每一个重要人物带着有开放意义的和友善的钦佩,但也具有一种特殊职业的确定的和沉静的感情”。这,或许最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法律思想”公众号的旨趣

 

欢迎法学同仁、莘莘学子订阅交流!

也欢迎推荐或自荐相关作品至公众号邮箱lawthinkers@126.com 


  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

2016411


法律思想|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

微信ID:lawthinkers

邮箱:lawthinkers@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法律思想,每周一三五20:00为您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