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荣浩式新歌营销,已捉襟见肘 | 歌曲营销观察

小鹿角编辑部 小鹿角音乐营销 2021-01-24

“李荣浩,真有‘李’的!”
7月8日,继4秒《贝贝》之后,李荣浩因发行九字新歌《要我怎么办》,再次迅速引发热议,登上微博热搜。
与此前的《贝贝》不同,这次歌曲的时长倒是达到了3分29秒,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整首歌的歌词却只有“呵、哈、要我怎么办、你想”九个字。
从热度层面来看,该歌曲的确已经成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截至目前,微博话题“李荣浩新歌歌词九个字”的阅读量已达3亿次,讨论量4.4万。

但从大众的反应来看,面对新歌《要我怎么办》,出现了褒贬不一的两种声音。一边,有歌迷表示这就是他的创新音乐风格“知足了,比贝贝多了7个字”;另一边,则也有人认为李荣浩新歌质量不佳,实际是营销多余质量敷衍粉丝“胡闹吧,这是做音乐的态度?”
对于这首歌,李荣浩本人表示“我写过太多关于人生的歌词,这首歌我写了三四个版本,始终都觉得不对,都删掉了,最终觉得用这四个字来描写人生最合适。”

今天,关于他发行这首单曲的目的与九字歌词的用意我们暂且不论。我们所要探讨的是,在李荣浩频频靠着各种“奇葩”操作成功为新歌引来热度的背后,透露出的是除了周杰伦这样的顶流之外,众多 “出道数十年的实力派”李荣浩们,在当下华语乐坛面临的“到底该如何宣传新歌”的现状。
1


从两秒Intro到“九字真言




在被偶像流量和各式娱乐圈八卦常年霸占的热搜榜单中,近两年,李荣浩的新歌却总是能够出其不意地引爆话题。
2018年,他4秒两个字的歌曲《贝贝》,无疑抓住了广大网友图新鲜的好奇心理,获得了广泛关注。新歌发布的第二天,《贝贝》在网易云音乐、QQ音乐等音乐播放器的新歌排行榜上高居榜首。网络上由此一片讨论,针对这首歌的段子也一涌而出,顺利将“李荣浩4秒新歌”相关话题推上微博热搜榜。

凭借李荣浩原有的音乐影响力和4秒新歌宣传造势的助力,新专辑的其他几首歌曲也位居榜单前列,引发了新歌宣传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2019年11月28日,李荣浩又在微博称公司不让他发歌,他不从,公开声讨公司宣称再不让发他就找个电动车维修论坛,以发帖的方式发布新歌。
这一消息在引发业内对于“发歌”问题的讨论之余,更引起了众多网友在电动车维修论坛中的狂欢,有人直接冒充李荣浩在某维修论坛发帖,将热度持续炒高,“李荣浩 想上新歌就那么难吗”在当天冲上了热搜。
此外,次日,在一手包办专辑词曲编唱制作的“全能人设”的持续营销下,“有什么李荣浩做不到”也随之登上微博热搜排行榜第四位,李荣浩因此被网友们亲切地称呼为“李全能”。
如此一来,经过“发微博声讨公司-引发网友关注-网友恶搞发帖-当事人回应-关注歌手唱作实力”这一系列连环发酵后,李荣浩成功地向广大网友传递了自己即将发新歌的消息,在社交媒体的传播与狂欢中,为自己的新歌完成了预热。
12月5日,李荣浩在全网上线新歌《麻雀》,不出所料地收获了大量关注。据由你音乐榜数据显示,《麻雀》累计上榜6周,最高排名第三,由你指数最高达90.8。

那么,发歌营销鬼才就这么止步不前了吗?
显然没有,李荣浩这次的“九字真言”毫无疑问又一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月9日,不仅《要我怎么办》空降QQ音乐与网易云音乐新歌榜、热歌榜等榜单第一位,这次营销同时也带动他6月初发行的新专辑《在一起嘛好不好》和4秒歌曲《贝贝》登上了排行榜前十名。
2


博眼球式营销,究竟会引起反感吗?




从作品角度出发,李荣浩本身的确有音乐才华,称得上是一位实力派唱作人。
出道之前,李荣浩曾以音乐制作人的身份从事幕后工作,曾为赵薇、陈坤等人制作过专辑。直到2013年,他发行第一张个人专辑《模特》,才逐渐在台前开始受到关注。2014年,李荣浩凭借该专辑一举获得台湾金曲奖最佳新人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内地歌手,实现了从制作人到歌手的成功转型。

这也就为解释了他为什么常常能够一手包办个人作品的所有制作,被人戏称为“谁都别想赚我钱”式歌手。
那么,从营销层面来讲,这样一次次博眼球式的方式真的能一直让人们心甘情愿买单,持续有效下去吗?
——这怕是还要拿作品来说话。
以第一次的《贝贝》为例,首先,当时的大众对于这一新鲜的营销方式感到十分有趣;其次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新专辑除《贝贝》之外,还包含《年少有为》《耳朵》等其他几首不错的作品。在这些作品的支撑下,4秒的《贝贝》就被看作是引起观众注意的一道有趣的前菜,而真正决定大多数听众是否愿意买单的,还在于其他几首有诚意的音乐作品。
在豆瓣,《年少有为》的评分为8.3分,甚至与他最为人知的《模特》所齐平。

在看到《贝贝》带来的宣传效果后,实力派歌手李荣浩似乎在以一次次奇葩营销方式为新歌博热度上,越来越得心应手。然而,在这一次只有九个字歌词的《要我怎么办》中,李荣浩式营销,似乎已经略显捉襟见肘。
正如点赞过万的网友评论所说,李荣浩的此次新歌营销噱头成分盖过了歌曲质量,令人感觉到一丝敷衍的意味。
从两秒Intro到九字新歌,虽然李荣浩表示这是基于一定的创作理念,是不想创作设限、以勇于创新形式的做音乐。他通过一首首饱受争议的歌,也确实点燃了用户的无聊和猎奇心理,让大家主动传播、扩散,以及参与话题讨论,从而达到了宣传新专辑的目的。
然而,如今在只有热度内容却跟不上的情况下,听众显然也变得没那么容易讨好,甚至不少人出现了反感情绪。
喜好分明之下,本该毁誉参半的“毁”部分加重,连带着豆瓣出现了对李荣浩新歌大量一星两星的差评。《要我怎么办》被打出2.7分,是李荣浩所有作品中的最低分。而他6月发行的单曲《在一起嘛好不好》也低至4.3分,且有网友在打出一星后评论“李荣浩这是碰瓷碰上瘾了吗?”。

如此一来,反倒有些适得其反的意味在其中。
3


新型宣发模式下的“李荣浩们”




在唱片公司主导艺人音乐制作-发行-传播这一条龙路径的时代,艺人发歌后,唱片公司主要是通过邀请业内各大媒体参加新歌试听会并发布媒体通稿,安排艺人上电视节目或电台等通告,来向听众传递歌曲,即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
后来,伴随互联网开始快速崛起,尤其是近几年的短视频平台,大众用户群体的主动发声,听众不再是纯粹的接收者,音乐传播的路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符合大众审美与喜好的音乐,被广泛传播后成为流行,从而反映到平台的榜单中,甚至影响音乐内容生产者的创作方向,开始自下而上地传播。
但目前来看,在这样的市场变化下,与李荣浩类似“经历过唱片时代”的许多实力派主流歌手们,似乎并未打算或尚未准备好去做作出改变。他们发新歌多以上流媒体平台Banner位和发布官宣微博、媒体通稿为主,而不包括逐渐成为音乐宣发另一新阵地的短视频平台。
例如,林宥嘉的抖音、快手账号均未开设;萧敬腾只开设了抖音账号;李荣浩虽然也开设了抖音账号,但账号内容却全部都是空白。

如今,在短视频占据多方平台流量的互联网时代,在唱片公司面向听众逐渐丢失话语权的背景下,在“李荣浩们”不适应、不拥抱短视频渠道的选择下,他们似乎陷入了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到该如何进行音乐宣发?
在流量愈发占上风的互联网音乐时代下,并不是每个歌手都能够像顶流周杰伦一样发新歌即引爆全网。因此,华语乐坛歌手要歌曲质量竞争的同时,也要与流量赛跑。
而面对宣发渠道利用不足将会导致其新歌发行后流量不足的问题,李荣浩的选择是国内最大的社交媒体流量聚集地、话题快速发酵的最佳场所——微博,并且他通过自己的话题营销,成功为新歌吸引来了足够的流量,被不少广告人称为“营销鬼才”。
单纯靠噱头营销而无后续内容的方式,并不值得推崇。毕竟再看似自然的精妙营销套路,过于重复地消费同一路数也会消磨听众对歌曲本身的热情,最终事与愿违,致使路人缘变差。
但对于有实力的歌手来说,及时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华语音乐市场,大胆突破常规,将重头戏放在歌曲本身的质量,并与时俱进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营销方式,同时抓住听众的耳朵和眼球,才是一首好评良曲的正确诞生方式。
在新的成熟音乐宣发路径在市场与行业内共同形成之前,每一位歌手或音乐人要想成功出圈,归根结底,还是需要靠作品。



 精彩推荐 



小鹿角·音乐营销群现已开放,扫码添加小鹿角首席客服官微信备注:进群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