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元宵节到了!快来猜灯谜吧~

元宵,中国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春节最后一个节日高潮。赏花灯、猜灯谜、迎紫姑、耍龙灯、吃元宵……绵延至今的佳节依旧好不热闹!在名家铺展的元宵画卷间再逗留一番,年,就过完了。


元宵节·习俗




明月如霜,灯火如昼,景色如画,游人如织。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年正月十五,人们往往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以示庆贺。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寓有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清】符曾《上元竹枝词》


赏花灯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都在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到了清代,民间的灯会仍然壮观,一直延续到今天。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像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唐】李商隐《观灯乐行》


猜灯谜



元宵节灯谜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观灯猜谜的习俗。猜灯谜又称打灯谜,这种传统民俗文化自南宋起开始流行,南宋时,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广受人民喜爱。


绍兴灯景为海内所夸者无他,竹贱、灯贱、烛贱。贱,故家家可为之;贱,故家家以不能灯为耻。故自庄逵以至穷檐曲巷,无不灯、无不棚者。棚以二竿竹搭过桥,中横一竹,挂雪灯一,灯球六。大街以百计,小巷以十计。从巷口回视巷内,复迭堆垛,鲜妍飘洒,亦足动人。十字街搭木棚,挂大灯一,俗曰“呆灯”,画《四书》、《千家诗》故事,或写灯谜,环立猜射之。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卷六·绍兴灯景》



川川也准备了几个灯谜

老师、家长可以和孩子们

一起来猜一猜吧

↓↓↓

- 打一字 -

点击查看谜底

 

- 打一字 -

点击查看谜底


猜灯谜  打一字

山上还有山——【出】

家中添一口——【豪】

十张口,一颗心——【思】

一只黑狗,不叫不吼——【默】

一人一张口,下面长只于——【拿】

四面都是山,山山都相连——【田】

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省】


以上灯谜老师们都猜出来了嘛?
你知道更有高难度、更有趣的灯谜吗
留言告诉川川吧


编辑 | 熙妹   校对 | 木尧  责编 | 阿黄  审核 | 关关来源 | 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新华网
 往   期 阅 今天把遂宁的校园春天寄给你!
四川教师作为代表接受总书记颁奖!一组数字告诉你,中国为脱贫有多拼!快看!四川教育这场攻坚战打得真漂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