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 | 阿之作者 | 超妈
来源 | 超级父母(微信号:edu809)
《养儿育女中长大》这本书里说:“亲子关系是世界上最高贵、最令人欣然为之付出的事物,地球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之相比。”
可以说,父母和孩子是最亲密的关系,但是却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够让孩子全心全意的爱戴依恋。
北京市曾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对待父母的态度”。
其中,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而表示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的孩子,却高达56.28%。
这样的反差,令无数父母心惊。
在研究了很多家庭后,我总结出孩子最讨厌父母的4种行为,尤其是第一种,令孩子深恶痛绝。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全国调查中发现:中小学生最不满意父母的12种行为中,“说话不算数”占43.6%,排在第一位。父亲给12岁的女儿许下承诺:只要期末考90分以上,就带她去看海。女儿拼命努力,终于全部达标,去找父母兑现奖励时,却被一句话打发了:“这么冷的天,看什么海啊!”越想越委屈的女儿选择了离家出走,被民警发现后,她嚎啕大哭:“我爸爸太虚伪了,答应我的事情做不到......”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喜欢承诺孩子做好某件事后就给予奖励,以激励孩子达到自己的期望;可是却在孩子做好后,不是忘记了就是以各种理由推辞,不兑现诺言。在孩子因此不满时,甚至反过来指责孩子不懂事,好好学习本就是孩子的责任,不该以此要求奖励。当父母失信于孩子时,正沾沾自喜自己一个空头支票就可以达到自己的教育目标,却不知道,自己的不讲信用其实是在透支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当孩子不再信任父母时,父母在孩子眼里也就丧失了威信,任何教育都会在孩子那里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效。之前,一份调查报告《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19)》出炉,结果显示,孩子们最不喜欢家长说的五句话,其中之一就是: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别人。有些父母总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通过贬低否定来激励孩子上进,这种攀比其实对孩子伤害最大。以前活泼开朗喜欢和爸妈撒娇,现在和爸妈聊天少了,变得沉默内向,经常对着墙,拆自己的玩具,不时自言自语。也没什么朋友,甚至害怕和妈妈沟通。多次心理辅导后,男孩说了一句话,父母当场泪奔:“妈妈总拿我跟同学比较,让我觉得很没面子。”没有人喜欢被拿来和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作比较,尤其是在父母口中。每个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和肯定,而父母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有多优秀,在孩子听来就是自己有多差劲。心理学的暗示效应告诉我们,父母无端的对比、否定、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并转化为孩子“内在的批判声音”,潜意识里否定自己。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攀比永远没有尽头,只会让自己陷入焦虑之中,也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之中。南京一个14岁男孩打电话报警,称自己的爸爸要在卧室装摄像头监控自己。这些话简直令人窒息,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是自己生下来的,就是属于自己的,就应该听自己的话,就应该在自己面前毫无保留。可是,孩子不是机器人,他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有自己的需求,他想自己控制自己的人生。父母总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用直接或间接的手段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划成长,其实背后都是父母难以抑制的控制欲。著名心理学家李雪曾说:爱,是“如他所是”,非“如你所愿”。成功的父母都舍得放手,懂得将爱深深扎根在孩子心里,用信任的双手托举着他们前进,在孩子遭遇挫折或者走偏时,及时给到引导与帮助。父母和孩子,本就是一场注定分离的缘分,孩子大了,父母就不必再尽心跑到孩子面前,指定他该往哪条路,只用跟在孩子身后,让他知道,爸妈始终都在陪着你就好。湖北某校举办过一场作文竞赛,其中一道作文题是《大人的“陋习”》。阅卷评委说:100多份卷子里,20%以上的孩子都吐槽自己的爸妈爱玩手机——爸爸看新闻玩网游,妈妈逛淘宝,连爷爷奶奶也在手机上玩俄罗斯方块。“别人都说我是爸妈的掌上明珠,我看手机才是。别人家都有二胎,我爸妈不用,因为他们的“二胎”是手机。”孩子的话语很天真,但反应的事实,对父母来说却如当头喝棒。很多父母都知道手机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所以想方设法把孩子和手机隔离开来,避免孩子沉迷手机。但是自己却成天捧着手机不离手,这个时候,父母言之凿凿的教育孩子不可以玩手机,怎么可能有说服力?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往往容易出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现象。总是对孩子有各种要求,给孩子立下各种规矩,但是却从来不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几乎是无效的,甚至会让孩子无师自通的学会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地里一套。著名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曾说:“孩子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处世方式,将它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所以,育儿先育己,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去做什么样的人,因为:你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作用远大于你的说教。父母以为,自己的付出和血缘关系的牵绊,足以让孩子感恩戴德,但是却忽视了,任何关系都是需要双方来维系的,亲子关系也是如此。教育路上,父母要常常和孩子沟通,允许孩子对自己提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对自己失望前,及时改正自己的的行为,挽救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教育不怕犯错,怕的是不知错,不改错,愿我们都能成为知错就改的父母,给孩子阳光和爱,而不是阴影和伤害。